】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日本加速推動防衛體制轉型呈現危險的好戰動向
http://www.CRNTT.com   2024-05-17 09:30:09


一架日本航空自衛隊F2戰鬥機降落在民用機場。
  中評社北京5月17日電/近年來,日本大幅增加防衛開支,不斷推動民用資源軍事化,刻意模糊平戰界限——日本防衛體制轉型呈現危險動向

  據日本媒體5月7日報導,日本計劃本年度發行5117億日元的建設國債,用以籌集防衛開支。這一金額比去年增加774億日元。據悉,2023年,岸田政府為強化所謂防衛力,解除了日本此前堅持的不靠借款籌集防衛開支的方針。

  近年來,日本加速推動防衛體制轉型,逐年增加防衛開支,不斷推動民用資源軍事化。從將公共債務用於軍事目的,到去年開始對民用機場和港口進行大規模升級擴建,再到不久前接納美軍艦艇停靠民用港口,種種動作表明,日本正不斷打破和平憲法框架,刻意模糊平戰界限,加速擴張軍事力量,呈現出危險的好戰動向。

  戰略指向更加露骨

  二戰結束後,美國為防止日本軍國主義力量再次擴張,不僅採取措施摧毀了支撐日本發動戰爭的國防工業基礎,還嚴格限制其軍費開支和自衛隊規模。1947年施行的和平憲法規定,日本不得對外發動戰爭且不得擁有攻擊性武器。受和平憲法的約束,日本在安全上高度依賴美國的庇護,將主要精力用在發展民用經濟上。

  然而,這並不意味著日本右翼放棄了謀求重返軍事大國的野心。經濟實力得到迅速提升後,日本對其政治、軍事影響力拖後腿心有不甘。特別是近年來,隨著美國加速推進“大國競爭”和“印太戰略”,日本趁機不斷加強與美國的軍事捆綁,試圖以此換取自身軍事鬆綁。安倍執政時期開始打著“積極和平主義”旗號,強行解禁集體自衛權,令和平憲法對自衛隊施加的活動範圍限制受到嚴重削弱。

  岸田政府很大程度上繼承了安倍的安保遺產,不僅修改了三份安保政策文件,增加了構築“反擊能力”的進攻性條款,還將防衛體制毫不掩飾地轉向“舉國防衛”。2022年底,日本通過的新版《國家防衛戰略》,將“舉國防衛體制”定義為“綜合日本所擁有的外交能力、經濟能力等各項能力,體系化組合運用各種政策手段打造”的防衛體制。這與新版《國家安全保障戰略》中泛化至經濟、技術等領域的安全保障概念,可以說是彼此呼應。

  2023年7月,日本正式發布新版《防衛白皮書》對該體製作出進一步闡述,強調未來將採取一體化聯合運用體制,提升聯合作戰效能,實現從平時到戰時的無縫銜接。上述概念實際上是遵循美國所謂的“全政府、全社會”路徑,謀求集中各方面資源,統籌各級政府、民間機構乃至個人力量,模糊平戰界限,最終增強整體軍事威懾力。這些暗藏禍心的舉動,充分凸顯了日本防衛體制的危險轉變。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