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中評月刊:台灣政黨政治變化與趨勢

http://www.CRNTT.com   2024-05-12 00:07:09  


  中評社香港5月12日電/寧波大學商學院特聘副研究員、寧波大學東海研究院特聘副研究員伍湘陵和華東師範大學兩岸交流與區域發展研究所所長、海峽兩岸關係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仇長根在中評智庫基金會主辦的《中國評論》月刊4月號發表專文《台灣政黨政治發展變化與趨勢》,作者認為:台灣政黨政治發展有著特定的社會歷史文化背景,尤其受到“選制規則”、社會民意、地方政治勢力等因素影響。從2024年台灣選舉結果看,行政大權仍由民進黨掌控,而“立法院”朝小野大,“藍白合作”對民進黨有一定的監督與制約。台灣政黨政治發展中,非典型政治人物“韓國瑜”“柯文哲”現象凸現,新政治力量湧現出年輕人關注政治和參與度增加、政治選舉文化異變、兩岸關係“邊際影響”明顯及美國因素愈加突出。面對台灣政黨政治發展的亂象和新趨勢,兩岸統一之路更加艱難。堅持“反台獨、反干涉”鬥爭決不給“台獨”分裂勢力突破“紅線”的一絲機會。嚴防民進黨當局與美國勾結,利用中美戰略博弈進行冒險投機和挑釁。文章內容如下:

  台灣政黨政治發展從國民黨“一黨專制”時期,到如今“多黨競爭”時代,政黨政治逐漸“多元化”,政治格局發生了顯著變化。1990年代起,在台灣推展政治改革和民主化的進程中,選舉制度和選舉規則對台灣政黨政治發展產生重大影響。同時,政黨政治的所謂“民主”也被扭曲,“藍綠”惡鬥,充滿詭譎。台灣地區已歷經8次“總統”直選、11次“立委”選舉及2014年合併後三次“九合一”選舉,如今形成“藍綠白”三個陣營,即“兩大一小”並存的政治格局,台灣政黨政治也進入合縱連橫的“新動蕩期”。

                 一、台灣政黨政治發展三大內因

  (一)台灣政黨政治發展由“選制規則”決定。1949年中國國民黨遷台,由於蔣介石在“戒嚴”時期實施《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不受“憲法”限制,連任四次“總統”。1987年蔣經國“解嚴”,開放“黨禁”“報禁”,台灣初現民主選舉契機。1991年李登輝任內結束“動員戡亂”,直至1996年首次實行正副“總統”直選。台灣地區領導人“選制規則”采“相對多數”,即得票最多且得票率超過20%的一組候選人即可當選,每四年改選,可連選連任一次。①2000年首次政黨輪替民進黨成為執政黨,2008年第二次政黨輪替國民黨重返執政。2016年第三次政黨輪替民進黨再次上台,2024年民進黨首次打破八年政黨輪替記錄取得連續三屆共12年執政權。至2024年台灣地區領導人八次直選,其中建黨38年的民進黨先後共取得五屆20年執政權。而百年大黨國民黨僅執政三屆12年。實行所謂“總統制”的“雙首長制”,可直接任命“行政院長”,贏者全拿,且有權無責。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