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網評:在快節奏時代重拾閱讀
http://www.CRNTT.com   2024-04-24 14:22:13


  中評社北京4月24日電/網評:在快節奏時代重拾閱讀

  來源:南方日報  作者:鐘 頤

  你會因為刷短視頻而產生“負罪感”嗎?

  世界讀書日當天,“每次刷完短視頻都會批評自己”的話題衝上熱搜。這番話道出了許多人的心聲。《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2023)》顯示,我國短視頻用戶規模已經達10.12億,人均每天使用時長超過2.5個小時。“短視頻5分鐘,人間一小時。”不少信息碎片化、敘事淺層化的短視頻,精準擊中了不同群體的“爽點”,儼然不遑多讓的“時間殺手”,連部分文字工作者也不例外。一句“怎麼又刷了一小時”,堪稱“人間真實”。

  “越刷越空虛”“沒什麼獲得感,感覺浪費了不少時間”……網友們深有同感。但問題是,道理大家都懂,一旦回歸實踐,“世界的參差”就出來了。有人調侃稱,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就在於,“別人家的孩子”反思後就會去翻書,而自己只會一邊反躬自問、一邊欲罷不能。

  平心而論,短視頻並非“洪水猛獸”。或是充當“解壓閥”,或是補償文化體力,即便是一些淺層的感官刺激,也有其情緒價值——陽春白雪固然高雅,下裡巴人同樣“存在即合理”,短視頻中有部分高質量內容,書堆裡也有濫竽充數者。問題在於,物極必反,過猶不及。

  哲學家叔本華總結得很精辟:“欲望不能滿足便痛苦,滿足便無聊。”人性中的微妙就在這裡,低成本的“一時爽”,來得快去得也快,要獲取長久的快樂,有時恰恰需要逆著性子來。打破“知道”和“做到”之間的反復搖擺,歸根結底,還得擺脫過度的外在依賴,在自律中走向自由——比起“想刷就刷”的愜意,“想不刷就不刷”似乎離真正的自由更近。這並非兩種媒介形式的鬥爭,更像是理性和惰性的角力。

  學會“延遲滿足”,是重要的一步。在這件事上,閱讀常常被“委以重任”。一方面,文字的構築更具系統性,更有利於展現思維的多樣性;另一方面,感受閱讀的樂趣、沉靜的力量,也需要一個過程。看見廣闊天地、映射無限可能、抵達未知的“詩和遠方”……正因這些嵌於內心深處的寄望,我們才如此渴望對抗空虛、豐盈自己的靈魂。事實上,在算法機制被廣泛應用的今天,一個人刷到什麼內容,常常和其“數據喂養”相關,適當“反向馴化”,不失為另一種“熔斷機制”。進而言之,如何支配時間本是個人權利,他人不便置喙,但平衡好深度思考和碎片化娛樂、“有意思”和“有意義”的關係,是擺在每個人面前的一道必答題。

  “但是書籍將會竪立在書架,有幸誕生,來源於人,也源於崇高與光明。”波蘭詩人米沃什的章句,正是關乎閱讀的一個經典注解——短視頻或許看上去很“香”,但是還有書籍,還有那一縷令人沉醉的墨香。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