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多國空襲利比亞 卡扎菲還能撐多久?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3-28 22:56:48  


 
一、薩科齊豪賭利比亞 法國爭做急先鋒

1、高調對利動武 薩科齊打響戰爭第一槍

  3月19日,以貫徹聯合國安理會“保護利比亞平民”的名義,法、美、英等國開始對利比亞實施代號為“奧德賽黎明”的軍事打擊。法、美、英等國的戰機和戰艦在首輪攻擊中發射了110枚導彈轟炸了利比亞多個城市,“為禁飛區的設置掃清障礙”,並由此拉開了西方國家軍事干預利比亞內政的大幕。(上海《新民晚報》)

  也許不是巧合,此次軍事打擊,距2003年3月20日美國領導的軍事同盟發動伊拉克戰爭整整8年。這是繼上世紀90年代的科索沃戰爭,本世紀的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後,西方國家為首的軍事聯盟第四次對主權國家發動大規模軍事打擊。(廣東南方報業網)


2、薩科齊“打頭陣” 殖民情結糾結經濟利益

  當地時間3月19日夜,薩科齊領導的法國打響了對利比亞軍事打擊的“第一槍”。專家指出,儘管利比亞戰局最終取決於其國內各派武裝力量的“此消彼長”,但在當前階段,外部軍事干預無疑正發揮主導作用。在這些外力中,法、英特別是法國有意爭當“領頭羊”,希望“一石二鳥”。第一,希望以此顯示法國在國際上的影響力,贏得國內民眾支持,為明年競選連任“掙分”;第二,由於利比亞曾公開反對薩科齊關於建立地中海聯盟的倡議,因此法國希望借此次軍事打擊為聯盟的建立掃除障礙,同時也可以從歐盟內部牽制不願參與此次對利軍事行動的德國,擴大法國在歐盟中的影響力。(浙江《錢江晚報》)

  而從地緣政治上來說,利比亞對法國的意義不言自明,英國距離卡扎菲較遠,美國就更在天邊。在幾大軍事強國中,法國是距離利比亞最近的。法國曾控制利比亞南部地區長達數年,一直到1951年利比亞宣告獨立才結束統治。“很多法國政治家都把利比亞看作是對法國而言比較特殊的國家。這裡有法國的殖民情結,更有法國的經濟利益。”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法國媒體人士說。(北京國際在線網)

  對於法國,甚至整個歐洲來說,利比亞的石油行業是重要的投資市場《全球數據庫》2009年官方貿易數據顯示,利比亞石油出口主要流向為歐洲國家,2009年利比亞的石油出口目的國占利比亞石油出口的比重排名分別為:意大利(32%)、德國(14%)、法國(10%)、中國(10%)、西班牙(9%)、美國(5%)、巴西(3%)。所以此次歐洲人比美國人先出面很正常;而據美國時代周刊網站報道,法國的石油企業在利比亞有數十億美元的投資,截止2010年10月,在利比亞經營的法國公司已由2008年的18家增長到32家,主要的投資方向是能源領域,因此法國人最先出面也就不奇怪了,薩科齊低估了卡扎菲的平亂能力,所以就不得不走武裝干涉這步棋。(北京《經濟參考報》)


3、打錯如意算盤 法國恐將“撿芝麻丟西瓜”

  作為世界上最關注外交的民族之一,法蘭西民族所欣賞的就是一個能夠讓法國在世界舞台上盡情表演的總統,一個能夠將戴高樂曾自豪宣稱的“擁有特殊使命的法國”體現得淋漓盡致的總統。然而,賭局之所以成為賭局,就在於結果的不確定性。薩科齊的這場豪賭未必就能為他帶來真正的曙光。

  在這場軍事行動中,薩科齊還面臨一系列問題和風險:如果沒有地面部隊配合,如何才能把卡扎菲趕下台,以穩定利比亞局勢?即使聯合國授權派出地面部隊,誰保證這不是第二個阿富汗或者伊拉克?多國部隊、北約和聯合國內部如何解決在針對利比亞問題上的分歧?最大的挑戰則是,正如越來越多的法國人所擔心的,如何避免法國本土遭到恐怖主義襲擊?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歐洲研究所所長馮仲平就明確指出:“如果卡扎菲不能在一年內被打掉,薩科齊在大選中顯然無法交代,簡直會是個災難。”(浙江在線網)

  顯而易見的是,法國此次的“如意算盤”怕是打錯了算珠,等待其的只有失敗。主要原因如下:第一,指揮10多個國家以多對少地向利比亞實施聯合空襲,並不是誰都勝任的工作。因為這在硬件上,需要大量四通八達的通信設備,上能聯空中衛星,下能隨時將命令準確地發往各個基地。在軟件上,需要豐富的指揮協調經驗和成熟的指揮體制。同時還需要可靠暢通的情報,以及大量的專業設備和人員,這恐怕不是法國所擅長的。(北京《解放軍報》)

  第二,卡扎菲有可能在美國等國的強壓下,選擇停火談判並接受反動派政府的要求,下台並改組政府。如此一來,卡扎菲即使下台,其勢力仍會在未來的利比亞新政府中占有一定地位。他們對法國在利比亞的利益只會產生負面影響。而從連日來媒體的報道中我們不難發現,卡扎菲的支持者數量依然很多,卡扎菲的下台必然導致他們對法國的仇恨,法國在利比亞的經濟利益將很難維持。

  第三,反政府軍未必對法國積極的表現買賬。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利比亞反動派雖然在21日的聲明中表示對多國部隊針對卡扎菲的空襲行動表示歡迎,但其言外之意便是對轟炸平民的行動表示反對。而同一天,利比亞反對派成立的“國家過渡委員會”派往法國的特使阿裡•扎伊丹在巴黎表示,反對派的基本目的是把卡扎菲趕下台並交由國家法庭裁定,而不是要將他置於死地,更是表現出對多國部隊“斬首”的空襲行動的不買賬。同時反動派還表示,並不願看到外國地面部隊進入利比亞的國土。

  第四,阿拉伯國家對法國此次行為的反感將直接影響法國在其他石油大國的利益。出於對自身安全的考慮,抱著有了一次介入很難說將來會不會介入到自己頭上的想法,阿拉伯國家對法國的行為表現出了極大反感和抵制。這也將直接影響到法國在整個中東地區的利益,畢竟利比亞僅為法國全球利益的其中之一,法國極有可能最後會“撿了芝麻丟了西瓜”,錯失中東各國的支持。(北京《中國經營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