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數字閱讀時代,實體書店如何突圍?
http://www.CRNTT.com   2024-04-23 14:02:06


 

  剛剛過去的3月,北京海淀,被譽為“百萬學子大書房”的中關村圖書大廈重張開業。相隔不遠,北大老牌書店“風入鬆”歸來。被稱為“愛書人的港灣”的萬聖書園,也憑借深厚的學術背景和豐富的圖書資源,持續吸引大批讀者。

  業內人士認為,提升“選品特色”是書店的靈魂。實體書店可以靠“顔值”吸引讀者,但最終能留住讀者的仍是“內涵”。天津市河西區圖書館副館長徐瑞琳表示,圖書選品要經過調查、篩選等,貼近讀者需求,衹有保持獨有的“選品特色”,才能吸引更多讀者。

  近年來,一系列扶持實體書店發展的政策陸續出台。2023年發布的《關於推動實體書店參與公共文化服務的通知》提出,支持實體書店參與政府購買公共文化服務項目,引導實體書店參與公共文化服務網絡建設,鼓勵實體書店參與公共閱讀資源建設。

  業內專家提出,實體書店要想更好活下去,還需更多打造數字化閱讀無法替代的線下沉浸閱讀體驗,讓書店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南開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馬瑞潔認為,“即使在互聯網時代,人們也不能把所有生活都留存於虛擬空間,依然需要與‘附近’建立聯繫。在這樣的背景下,書店可帶給讀者更豐富的‘在場’體驗。”

  在三石看來,當下大部分實體書店零售模式仍是傳統的先開店、後進貨、再賣貨的模式,即場、貨、人模式,而新的商業模式是先精準獲客、其次留存、然後轉化,即人、貨、場模式。同時,實體書店零售和銷售方式要從“物以類聚”向“人以群分”轉化。

  不少受訪專家認為,書店應進一步深入百姓生活場域,走入街道社區、鄉村農家,在進一步明確服務對象的基礎上,降低運營成本。“離開城市中心的商圈,走向更廣闊的基層,或許可以賦予書店新的發展契機和生命力。”馬瑞潔說。

  “書店是城市裡的文化之光,是不可或缺的精神綠洲。對於愛書人來說,書店是不滅的理想。”孫謙說。書店連接著文化空間、社會空間、精神空間,衹有堅持以知識服務為宗旨,以大文化為目標市場,才能成為讀者心中永遠溫暖的那束光。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