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2050年近半農村居民將躋身中等收入群體
http://www.CRNTT.com   2022-07-26 15:39:52


  中評社北京7月26日電/據21世紀經濟報道,7月26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舉行《中國農村發展報告2022》(後簡稱《報告》)發布會。

  《報告》聚焦促進農民農村共同富裕,并關注重點群體和重點區域、關鍵舉措與推進路徑、國內外實踐與經驗等內容,包括1個主報告和4篇18個專題研究報告。

  《報告》認為,促進農民農村共同富裕的關鍵是增加農民收入和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未來我國農民收入狀況及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如何?

  在收入方面,《報告》預測,2035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將達到42801元,2050年將進一步增至102576元。最低20%群體年可支配收入增幅更為明顯,2035年較2021年增長157.85%,2035年農村居民中等收入群體占比將超過三分之一,2050年接近50%的農村居民躋身中等收入群體。

  在公共服務方面,《報告》認為,2035年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將實現均等化,醫療、養老等社會保障待遇的城鄉差距明顯縮小,最低生活保障在城鄉之間無明顯差距;2050年,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將實現均質化,醫療保障、養老保障、最低生活保障等社會福利在城鄉之間無明顯差距。

  逐步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

  在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城鄉居民收入不斷提高中,努力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對於實現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在近年來已出現積極的改善勢頭,絕對收入差距增長速度大為降低,城鄉居民收入比已經處於下降趨勢。<nextpage>

  《報告》指出,中國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主要源於工資性收入差距,目前占全部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的比例達到70%以上,而城鄉居民人力資本差異與非農就業率差異是導致城鄉居民工資性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農村居民缺乏市場價值較高的財產使城鄉居民財產性收入差距不斷增長,目前其占全部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的比為15%左右。

  21世紀以來,政府同時擴大了對城鄉居民的轉移支付力度,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城鄉居民轉移性收入差距的繼續擴大,2020年,其占全部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的比例為16%。農村居民的經營性收入高於城鎮居民,經營性收入雖有利於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但其貢獻度卻逐年下降。

  《報告》預測結果表明,在保持現有的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改善速度的條件下,中國有望實現逐步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的各個階段目標,最終實現農民農村共同富裕。

  為此,《報告》認為,需要深入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加強農村人力資本投資,深化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完善農業農村轉移支付政策體系。

  推動農村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公共服務事關國計民生,既可以在短期提升農村居民尤其是低收入群體和弱勢群體的當期福利,還能通過積累人力資本長期提升農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社會福利水平。

  從這個意義上說,公共服務既是農民農村共同富裕的重要內容,也是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手段。

  就目前情況而言,《報告》指出,我國依舊存在基本公共服務在城鄉間、區域間和群體間的較大差異,需要以城鄉一體化消解公共服務的二元分異、以縣鄉村一體化推動農村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以基本公共服務標准化加速均等化實現、以數字化提升農村基本公共服務可及性。<nextpage>

  在具體實踐中,《報告》認為,要持續打破公共服務的制度壁壘,提高對弱勢群體的保障水平;以評選和創建示範縣的形式,加速形成縣鄉村基本公共服務一體化格局;統籌布局城鄉“新基建”,以數字化提升公共服務利用效率。

  關注低收入群體共同富裕問題

  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而農村的短板和重心是小農戶。

  小農戶沿著城鄉兩栖、工農兼業的方向持續演變,呈現其家庭成員留鄉、外出、返鄉三類群體的發展和生活需求不斷分化的新格局。

  《報告》發現,目前帶動小農戶實現共同富裕面臨小農戶家庭收入持續增長乏力,面向小農戶的富裕生活服務供給相對滯後、文化建設內容與需求相對脫節,促進小農戶發展的社會組織支撑缺位、政策支持存在一定程度的“脫靶”等困難挑戰。

  要促進小農戶同步邁入共同富裕,《報告》認為,要循著小農戶動態演變趨勢,實施小農戶專項扶持行動,采取政府全方位保障和市場靈活性補充策略,創新小農戶持續增收機制,營造富裕富足生活環境,打通小農戶向上流動通道,形成包容小農戶的鄉村全面振興和城鄉融合發展新格局。

  《報告》發現,農村低收入戶的家庭收入處於相對較低水平,農村低收入人口2018年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僅為7204元。盡管如此, 由於其規模占農村人口的幾乎一半。<nextpage>

  共同富裕要求在持續提高經濟發展水平和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基礎上縮小社會差距,就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來說主要是實現低收入群體至少與其他群體相同乃至更快的增收和社會保障改善速度。

  《報告》指出,相對於其他人群,農村低收入群體面臨全面的資本和資源短板、更大的養老和撫幼雙重壓力、農業經營勞動力投入多但效率低下、就業質量不高和社會保障水平低且機制不合理等方面的問題。

  《報告》認為,總的“提低”政策思路應是促進包容性增長和共享繁榮,制定有利於低收入人口共同發展的共享繁榮發展戰略,實施低收入家庭賦能計劃,促進小農戶融入大市場,千方百計提高低收入群體就業水平和質量,建立農村居民綜合社會保障體系。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