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大眾旅遊點亮假日經濟
http://www.CRNTT.com   2022-02-23 09:17:02


  中評社北京2月23日電/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歷史進程中,假日經濟發揮了積極作用,大大刺激了消費、拉動了內需,其中,旅遊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十四五”旅遊業發展規劃》指出,中國將全面進入大眾旅遊時代,旅遊業發展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完善假日經濟結構,有利於推動旅遊業高質量發展。

  假日制度安排帶來旅遊熱

  經濟日報發表中國旅遊研究院課題組戴斌、戴慧慧、楊素珍文章表示,假日經濟指在法定節假日期間產生的以旅遊消費為主,進而帶動商品、餐飲、文化、交通、物流等綜合消費,以及相關貿易和投資活動的總和。1999年,國家修訂發布了《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通過對法定假期與周末兩天作息時間的調整,形成了春節、勞動節、國慶節3個連休七天的“黃金周”。在國民經濟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穩步增長的情況下,“黃金周”制度增加了相對集中的、可自由支配的休閑時間,旅遊消費意願因此得到了明顯提升,國內旅遊市場得以快速發展。隨著傳統文化的復興和旅遊休閑需求的增長,國家在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後,將原來的“黃金周”逐步調整為現在的春節、國慶節、元旦、清明節、勞動節、端午節、中秋節“兩長五短”共7個法定假期。在過去20年裡,旅遊業是假日制度調整的最大受益者,持續增長的假日旅遊,在釋放需求、擴大消費和拉動經濟增長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

  中國國內旅遊人數從1999年的7.19億人次發展到2019年的60.06億人次,2019年國內旅遊收入達到5.7萬億元,較1999年增長了約20倍。2019年城鄉居民年均出游次數達4.4次,旅遊已經成為人民群眾美好日常生活的一部分。2001年至2020年,國慶節與春節兩個長假旅遊人數與全國國內旅遊人數之比從13.9%上升為31.2%,年均增速達到4.3%;旅遊收入占比從12.7%上升到33.7%,年均增速為5.3%。

  過去兩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旅遊業經歷了前所未有的蕭條,出入境旅遊幾乎全面停滯,假日旅遊和商務出行構成旅遊經濟生存的基本面和創新生長點。2020年全年法定節假日出游總人數約9.9億人次,占全年全國國內出游總人數的34.5%,較2019年占比提升了6.6個百分點,2021年全年法定節假日出游總人數約13.3億人次,占比提升到41.4%。

  “十四五”時期,中國將全面進入大眾旅遊時代,憑借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巨大需求潛力,假日經濟有望迎來更廣闊的發展前景。

  假日旅遊豐富精神文化生活

  文章稱,人民群眾不僅要提升物質生活水平,也要提升精神享受和文化消費,需要更多的“詩和遠方”。假日期間,博物館、圖書館、文化館、美術館等公共文化場館成為遊客獲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場所,非遺活化、時尚國潮、旅遊演藝讓傳統文化呈現出嶄新的面貌。

  文化和旅遊部數據中心專項調研顯示,2021年國慶節假日期間,84.9%的遊客參與了2項及以上文化活動,較上年提升9.6個百分點;參觀博物館和歷史文化街區遊客分別為52.8%、44.4%,較上年分別提升12.3個百分點和2.6個百分點。故宮博物院、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等熱門文博場所在假日期間更是一票難求。在旅遊消費的帶動下,文化參與成為假日經濟新亮點,文化創意、科技創新為城鄉居民和廣大遊客帶來更多可觸可感的新生活場景。2020年末,全國藝術表演場館、美術館和公共圖書館比2019年末分別增加54個、59個和16個。文化場館、都市商圈、休閑街區、夜間燈光演藝、文創產品等已經嵌入居民日常文化休閑生活,文化消費逐漸成為人民群眾日常生活新常態。

  假日經濟在滿足人民群眾文化消費需求的同時,進一步提升了政府和社區發展公共文化,投資機構和市場主體參與文化產業的積極性,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因此而具有更多的思想共識和現實動能。

  拉動經濟增長促進鄉村振興

  文章介紹,2019年,旅遊業對國民經濟的綜合貢獻為10.94萬億元,綜合貢獻率為11.05%;旅遊直接就業人數為2825萬人次,間接就業為5162萬人次,總體就業人數占全國就業總人口的10.58%。假日旅遊作為旅遊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旅遊及餐飲、住宿、交通、體育等相關產業的經濟增長和就業拉動作用顯著,能緩解就業壓力,提供靈活就業方式,增加城鄉居民就業。

  2020年鄉村旅遊接待人數約14.2億人次。通過發展鄉村旅遊,保護和活化了鄉村文化遺產,改善了農村人居環境,促進了農民增收致富。對於擁有優良的自然環境和原生態的區域文化、民族文化的革命老區、少數民族地區、邊疆地區和貧困地區而言,假日經濟對就業和社會發展的綜合帶頭作用更加明顯。2021年國慶節假期,游覽城市周邊鄉村的遊客占比達到28.9%,較2019年提升了4.56個百分點。

  此外,假日經濟對推動農業農村社會發展和共同富裕發揮了積極作用。在2020年國內旅遊出游人數和花費中,農村居民出游人數占比和花費占比均呈穩步增長態勢,較2019年分別增長了2.7個百分點和2.4個百分點。

  為提升假日旅遊市場發展質量和遊客滿意度,國家持續提升行業監管、市場監測、應急處理、輿情應對等旅遊業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

  假日辦、部際聯席會議、部際協調機制,都是假日旅遊工作的行政創新。從《關於進一步發展假日旅遊若干意見》《“黃金周”旅遊信息統計調查制度(試行)》、由18個部門組成的全國假日旅遊部際協調會議制度,到《“黃金周”旅遊信息統計調查制度》《關於促進智慧旅遊發展的指導意見》的印發,政府保障假日經濟的機制不斷完善,成就日漸明顯。同時,政府治理假日旅遊的科技程度和現代化水平不斷提升。各省積極建設智慧旅遊平台,監測疫情常態下的春節40天景區接待和預約人數,預報地級以上和重點熱點縣級旅遊城市熱度,以及利用人工智能和數字技術對節假日城市旅遊客流調控和智能疏導技術研發。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