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張掖傳》:張國臂掖的張掖
http://www.CRNTT.com   2022-08-06 10:40:26


  中評社北京8月6日電/從那個胸有韜略的大漢皇帝目光聚焦西北,從那個英武神勇的少年將軍霍去病西征,這片曾被視為蠻夷之地的土地有了一個響亮的名字——張掖。

  張掖,張國臂掖,以通西域。從此,中原文明向西傳播,中西文化不斷交融。張騫出使西域經過這裡,精美的絲綢從長安一路飄過這裡,隋煬帝西巡在此召見西域各國使臣,並召開博覽會。西游東去的僧侶們在流連中吟誦步步蓮花;成吉思汗戰馬的鐵蹄踏碎了西夏百年繁華夢;肅王的藩邸在瓦剌號角中迎來一個後來叫裕固的新民族;左公親手栽下的楊柳和千年不倒的胡楊同生共長;西路軍帽徽上閃爍著啟明星的光芒……這座城市因此盛放於歷史的風塵中,歷久彌香。

  中國外文局大型國際文化項目“絲路百城傳”將張掖市列入項目規劃,並力邀知名作家陳玉福創作。區別於志書和歷史專著,作為城市傳記,《張掖傳》(新星出版社)不是簡單地敘述歷史,而是用生動有趣的文字、富含情感的筆調、哲學的思考,立體再現張掖這座城市的歷史沿革、人文社會演化以及幾千年來傳唱不衰的故事,還濃墨重彩地雕琢了一個面目可親、婉約靈動的新張掖,深情演繹了從昆侖之巔走向弱水之畔的金張掖。

  張掖是一座有底蘊的城市,充滿了歷史厚重感。隋唐時張掖正式稱為甘州,因其甘俊山下有一眼甘泉而得名。唐初的甘州只是個邊塞小城,盛唐時期,甘州本地樂曲結合西域樂舞首創《甘州曲》。後來這首極具邊塞風格的樂曲被收錄進京都教坊司,改編後成為唐代著名系列音樂《甘州大曲》,傳頌後世的《八聲甘州》就是其中一篇。八聲甘州的詞牌在宋代被文人墨客廣泛使用,由於《甘州》的音律起於漠北,所以八聲甘州的音節慷慨激昂。

  甘州曾是蠻荒蒼涼之地。這座傳奇的塞上古城,有黃沙百丈、鐵馬冰河的金戈之聲,有西海窮桑地、弱水黑河流的蒼涼地貌,更有周穆王瑤池會西王母、老子騎青牛入流沙的奇幻故事。張掖的黑河、高老莊、牛魔王洞、蓮花山、晾經台、流沙河、弱水、通天河等地名,都高頻出現在《西游記》中。

  張掖是國務院公布的第二批歷史文化名城,更是名副其實的旅遊勝地,丹霞地貌五彩斑斕,康樂草原旖旎壯闊,國家濕地公園野趣橫生,焉支山葱鬱挺拔,平山湖大峽穀地貌雄奇……雪山冰川、河流湖泊、草原濕地、沙漠戈壁、一線天奇觀等景觀相映生輝,獲評“最美中國旅遊城市”。今天的古甘州舊貌換新顔,早已成了“不望祁連山頂雪,錯把張掖當江南”的絲路明珠。

  《張掖傳》帶我們走過歷史、領略文化,講述了一個別樣甘州、大美張掖。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作者:連輯 為中共甘肅省委原常委、宣傳部長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