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弘揚工匠精神,逐夢製造強國
http://www.CRNTT.com   2023-01-20 09:04:19


  中評社北京1月20日電/日前,江西省政府對在2022年世界技能大賽特別賽中獲得金牌的匠人李德鑫獎勵人民幣30萬元。在這次世界技能大賽特別賽上,李德鑫代表中國獲得家具製作項目的金牌,也是中國自參加世界技能大賽以來家具製作項目的首枚金牌,因此備受關注。

  光明日報發表湖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華中科技大學分中心常務副主任、華中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岳奎文章介紹,李德鑫出生於大山裡,他幾十年如一日追求家具之美、木工之專,“每當把一塊塊平淡無奇的木頭,變成一件件精美的家具藝術品時,就感覺內心得到巨大的滿足,有一種莫名的成就感。”這種執著專注、精益求精、一絲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情懷值得大力傳承和弘揚。

  文章稱,“擇一事,終一生。”工匠情懷是一種對勞動的堅守和熱愛。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勞動是財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人世間的美好夢想,祗有通過誠實勞動才能實現;發展中的各種難題,祗有通過誠實勞動才能破解;生命裡的一切輝煌,祗有通過誠實勞動才能鑄就。”幹一行愛一行,在幹中增長技藝與才能,養成“擇一事終一生”的執著專注,“幹一行鑽一行”的精益求精,“偏毫厘不敢安”的一絲不苟,“千萬錘成一器”的卓越追求,勞動的價值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體現。

  文章指出,弘揚工匠精神,離不開文化支撐。唯有心無旁騖,把技藝的精準、精細視為藝術、視為生命,才能在本職崗位上坐得住、做得好,乃至至精至善。要鑄匠藝,需要一絲不苟、精益求精的價值追求、認真精神。中央電視台《大國工匠》紀錄片中講述的24位大國工匠故事中,最令人深刻的細節就是他們對匠藝永無止境的追求與超越。比如匠人彭祥華,能夠把裝填爆破藥量的呈送控制在遠遠小於規定的最小誤差之內;高鳳林,中國火箭發動機焊接第一人,不僅把焊接誤差控制在0.16毫米之內,而且將焊接停留時間從0.1秒縮短到0.01秒……先修“心境”而後方達“技境”正是匠心文化的體現。厚植工匠文化,既要大力弘揚優良傳統,又應將優秀工匠的精神賦予新的時代內涵中,讓尊重勞動、尊重創造成為社會共識。

  文章認為,當今世界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勞動者素質的競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經濟要靠實體經濟作支撐,這就需要大量專業技術人才,需要大批大國工匠。”實踐充分證明,技術工人隊伍是支撐中國製造、中國創造、中國建造的重要基礎。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大力弘揚工匠精神,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因此,各級各地應加大制度創新、政策供給、投入力度,進一步暢通技能人才發展渠道,提高技能人才待遇水平,完善技能人才激勵政策,提高技能人才社會地位;應大力發展技工教育,積極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應加大教育引導力度,樹立工匠典型,在全社會形成尊重勞動、崇尚勞動的良好氛圍,讓工匠精神深入人心。

  文章強調,一個民族的創新離不開技藝的創新。小到一枚螺釘、一根電纜的打磨,大到運載火箭、載人飛船等大國重器的鍛造,都不僅要有嫻熟的技能,而且要有技術的創新。技術創新,是對現有技藝的大膽革新,是重細節、追求完美,把技藝的精準、精細視為生命的執著。以這樣的執著精神,篤實專一、心無旁騖,不斷提升技藝、提升自我,才能達到“技可進乎道,藝可通乎神”的境界。

  黨的二十大擘畫了未來五年乃至更長時期的宏偉藍圖。奮鬥新時代、奮進新征程,務須在全社會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培養更多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期待各地以重獎技術能手等政策為導向,在全社會大力傳承和弘揚工匠精神,把工匠精神傾注於一個個零件、一道道工序、一次次試驗之中,用精神凝聚動能,用實幹成就夢想。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