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僑愛跨越國界 溫暖土敘民眾的心
http://www.CRNTT.com   2023-02-23 09:40:47


  中評社北京2月23日電/連日來,土耳其南部靠近敘利亞邊境地區發生的強烈地震牽動著全世界的心。

  天災無情,僑愛無疆。此次強震發生後,無論是中國國內僑界,還是土耳其、敘利亞當地僑胞,抑或是身在世界各地的華僑華人,都紛紛行動起來。僑愛如涓涓暖流,跨越國界,溫暖災區民眾。近日,記者採訪海內外多名馳援災區的僑胞,聽他們講述為愛逆行的故事。

  馳援:為生命接力

  6天,赴土耳其4個受災城鎮開展救援工作,累計搜救坍塌建築物178幢,救援幸存者9人——這份浸滿汗水的成績單,來自公羊救援隊。作為首支抵達土耳其地震救援現場的中國社會救援力量,公羊救援隊還有另一個響當當的名字:浙江省僑聯志願服務隊。

  浙江省僑聯兼職副主席何軍是公羊救援隊創始人,也是此次馳援土耳其救災行動的負責人。土耳其發生強震後,公羊救援隊迅速組派由8名地震救援專家組成的先遣隊,從浙江杭州出發,於當地時間2月8日下午13∶30抵達本次地震重災區土耳其阿達納市,連夜展開救援。

  “搜索生命是最重要的一件事。”回憶在土耳其地震災區與時間賽跑的那6天,何軍說,隊員們的想法特別簡單,就是與土耳其當地搜救隊相互信任、相互配合,搜救盡可能多的生命。他還記得,在隊員們成功完成一次搜救任務即將奔赴下一個目的地時,土耳其AKUT救援隊負責人專門登上公羊救援隊車輛,動情地說:“我為你們鼓掌,謝謝你們!”

  在土耳其強震發生後的救援現場,掌聲一次又一次為中國“逆行者”們響起。這其中,有來自國內僑界的救援隊員,也有心懷大愛的當地僑胞。

  中國多支救援隊抵達土耳其後,急需熟悉當地語言、民情的華僑華人協助一線救援工作。聽聞消息,福建泉州籍僑胞陳梅蘭主動請纓,作為唯一的女性志願者,跟隨廈門市曙光救援隊深入距離震中僅100多公里的重災區哈塔伊。

  災區餘震不斷,夜晚溫度常常降至零下,吃口熱飯都是一件很奢侈的事。陳梅蘭咬牙堅持,在極其艱苦的環境下,為救援隊盡力提供翻譯、向導、協調、物資採購等服務。2月14日,她在朋友圈分享了多張和災區兒童的合影,寫下這樣一段話:“這是一個有意義的情人節,我要讓災民們感受到愛,讓他們能充滿希望繼續前進。”

  後方,更多僑愛在匯聚。2月7日,在土耳其經商多年的閩籍僑胞陳國雄和多名僑商組建了“中國石材人士土耳其地震捐款倡議小組”微信群。在他們的持續推動下,包括土耳其布都華人石材協會在內的中國、土耳其石材行業的熱心人士及土耳其華僑華人等近50人加入微信群,開辟了一條連接中國與土耳其的救災愛心通道。

  “強震發生後,泉州市僑聯發來慰問函,在關心我們僑胞安危的同時,鼓勵大家積極配合當地政府救災舉措。泉州長期與土耳其保持石材貿易往來,我們僑商對土耳其感情很深。為賑災貢獻僑力,義不容辭。”陳國雄說。

  互助:僑愛跨越國界

  “埃爾切華人社區捐贈的物品已在運往災區的路上……”2月16日,西班牙博思語言學校校長潘麗麗在朋友圈分享了一段文字和4張照片。照片中,20多個碩大的紙箱整齊碼放,裡面裝滿了西班牙埃爾切市華僑華人為敘利亞地震災區捐贈的全新禦寒衣物、照明用品和罐頭食物等。

  地震發生不久,潘麗麗給敘利亞駐西班牙大使館發去郵件,詢問如何向敘利亞地震災區捐贈物資。“我從新聞中看到,敘利亞民眾在地震後面臨嚴重物資短缺,情況比土耳其更糟糕,因此很想為他們盡一份力。”

  令潘麗麗欣喜的是,當她獲知可靠的捐助途徑並在朋友圈和學校的各班微信群中分享後,當地華僑華人的愛心紛至沓來。“許多人送來物資後不願留下名字,還有好幾名十五六歲的‘華二代’主動來到物資捐贈點做志願者,幫忙打包、搬運箱子。大家都希望盡快將我們華人社區的溫暖送到災區。”

  災難面前,沒有國界。近來,許多國家華僑華人組織捐款捐物,源源不斷的僑愛從世界各地湧向土、敘災區。

  阿聯酋杜拜龍城華僑華人總商會第一時間發出募捐號召,得到僑胞積極響應,短短幾天就為敘利亞災區募集毛毯、被子、衣服、日用品、手電筒等救援物資30多噸。法國華僑華人愛心會通過法國土耳其協會,向土耳其捐贈善款,用於救濟災區民眾。

  愛如潮水,在心與心之間流動。

  “這些天,中國救援隊在災區參與救援的畫面在土耳其電視台滾動播放,中國政府以及華僑華人大力支援的消息也在各家新聞媒體刊發。我丈夫看到之後非常感動,多次感慨中國是一個有愛的國家。”土耳其凡貓旅行社負責人於娜和記者分享了一個感人故事:她加入了一個名為“土耳其媳婦群”的微信群,380多名群友都是嫁到土耳其的“中國媳婦”。強震發生初期,大家在群裡忙著募捐的同時,得知抵達土耳其災區的中國救援隊急需翻譯,“許多‘中國媳婦’的丈夫都會一些中文,他們紛紛讓媳婦幫自己報名,迫切地想去災區一線為中國救援隊提供幫助。”

  一名土耳其志願者和公羊救援隊在災區並肩奮戰多日後表示:“我更真切地感受到,人類是一家人。”

  攜手:心貼得更近

  最近,中國多支救援隊陸續完成赴土耳其救援任務,拔營返程。和朝夕相處近10天的中國“戰友”們告別後,陳梅蘭並沒有閑下來。

  “災區還面臨十分艱巨的恢復和重建工作。我們當地僑團正積極協調資源,籌集善款,計劃從中國採購200頂帳篷,在災區建立一個安置點,為災民解決當前最緊迫的住房問題。”陳梅蘭說,如果第一個安置點試建成功,之後就可以建立更多類似的安置點,幫助災民逐漸恢復正常生活。

  於娜和丈夫也仍在為賑災奔忙。除了前期捐款之外,她近期又組織旅行社員工採購了奶粉、尿不濕等一批嬰幼兒用品。“前兩天,我們的司機驅車10多個小時,將這些物資送往阿迪亞曼和卡赫拉曼馬拉什的兒童救助機構。地震讓很多孩子失去親人,成為孤兒。我們非常痛心,希望能為這些孩子們盡一份微薄力量。”

  於娜感慨道,儘管國籍不同、膚色各異,但是災難面前,人們的手拉得更緊,心貼得更近。不管是當地民眾還是華僑華人,都無私地伸出援手,互幫互助,這讓她對未來的生活充滿信心。“雖然地震給土耳其整體旅遊業造成重創,我們旅行社已給好幾撥之前預定旅遊行程的客人辦理了退款,但大家並沒有喪氣。旅行社大部分員工都是土耳其人。我們相互打氣,相信困難只是暫時的,只要團結一心,就一定能迎來希望的曙光。”

  強震發生後,許多大型器械都被緊急調用到災區救援,土耳其當地礦山企業的開工進度出現延滯。對陳國雄等石材商人來說,這意味著石材採購、生產將推遲至少1個月,生意不可避免地會受到影響。“石材圈的朋友們都很理解現狀,決定共渡難關。土耳其是我們的‘第二故鄉’,無論抗震救災還是災後重建,我們都會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今後我們還將繼續在這裡用心經營生意和生活。”陳國雄說。

  陳梅蘭記得,她和廈門市曙光救援隊在哈塔伊克勒克汗縣一個村子發放救援物資時,一位當地老人抱來一只自家養的鴿子,希望贈予救援隊,以感謝中國對土耳其的幫助。“由於政策原因,救援隊隊員無法將鴿子帶回國,但他們和這只代表友誼的鴿子合影留念,將大災之下的愛與善意永遠留存。”(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