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文學者示警 去中化削減古文危害文化傳承
http://www.CRNTT.com   2023-11-06 14:30:10


歷史教育新三自運動協會舉行“蔡英文政府教育政策總體檢記者會”。(中評社 俞敦平攝)
  中評社台北11月6日電(記者 俞敦平)6日上午多位中文學者、教育專家和民代們共同於“立院”召開蔡英文政府教育政策總體檢記者會。他們表示,台灣的國文教育面臨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在2009年課綱的修訂過程中,蔡政府為了推動去中國化的政治意識型態,大幅削減了古文的比例,將國文教育的目標淺化為純粹的語文工具,忽視了文學、文化、思想的多元面向。這種去古文化的國文教育,不僅引發了社會各界的強烈反彈,也嚴重危害了台灣的文化傳承、文創發展和國際競爭力。

  歷史教育新三自運動協會今天舉行“蔡英文政府教育政策總體檢記者會”,議題是“去古文化的國文教育”,他們表示,蔡英文政府為遂行去中的政治目的,在課綱的國文課裡,大量縮減古文,從而引發社為廣大的非議。

  與會者們痛批去古文化的國文教育,是一種錯誤的政策,對台灣的文化傳承、文創發展和國際競爭力都有極大的負面影響。他們希望,政府能夠重新檢討和修正這種政策,讓國文教育回歸其本質,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文學文化的創造力和欣賞力,讓台灣的國文教育能夠與時俱進,但也不失傳統的精神。他們呼籲,所有參選2024大選的參選人,必須對2009年去古文化的國文教育,必須明白表態究竟是否要保存先賢先聖們所留下來的文化

  陽明大學張曉風教授認為國文教育的改革應該符合時代的需求,但也不能忘記傳統的價值。她認為,語言是一種溝通的工具,也是一種文化的載體。語言的變化,和政治、社會、經濟等因素有關。

  張曉風舉例,英語世界有英文和古英文之別,古英文又分中古、早古等,其形成和政治統治有關。中文世界也有文言文和白話文之別,文言文是以書面語為多,白話文是以口頭語為多。

  台師大東亞系潘朝陽教授認為國文教育中的古文是國族安身立命的經典。他指出,古文教育是中華民族的常道之教化,關係到國族的意志、心性和思想的養成。古文教育的內容,主要是以中華文化的經典為基礎,如六經、諸子、百家、史冊和文學、藝術等。這些經典,不僅蘊含了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思想、道德、價值、美學等,也是“中華民國”的國粹、國魂、國格的來源。如果割斷了古文教育,就等於割斷了國族的根基,使台灣人失去了自我認同和文化自信。潘教授呼籲,藍營贏回國政後,必須立即恢復國文教育的常規,讓下一代能夠繼承和發揚中華文化的精神。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