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2字頭”候任區議員:全心全意為民服務
http://www.CRNTT.com   2023-12-22 10:21:45


 
  疫情高峰 休學回港當義工

  在大學選校時,莊雅婷獲得了北京大學以及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的取錄通知。“我父母比較支持我去英國讀書,但我覺得內地發展迅速,想切身體驗一下,這是在香港生活所感受不到的。”於是她選擇了北京大學。莊雅婷專門選修了“一國兩制與基本法”的課程,這讓她對“一國兩制”的理解更深刻。在大學的學習讓她深刻明白今天的中國來之不易,堅定了她為國為港效力的決心。

  莊雅婷坐言起行,在香港疫情最嚴重的時候,不顧家人反對,選擇休學回港,幫忙派送抗疫物資、照顧護老院的老人。

  “作為一個政策制定者,不可以離地,區議會是最接近民生的,更有機會深入基層與市民溝通。”如今,她即將進入區議會,作為一位00後,莊雅婷說,青年工作是自己最關注的部分,“現在的年輕人甚至不知道自己區裡面的區議員是哪一個、關注青年事務的局長是哪一位。”莊雅婷說,雖然自己無法代表香港的大多數青年,但她希望自己可以成為一條橋梁,在政策方面將青年的意見傳遞給政府。

  “香港現在很多年輕人對政府不夠瞭解。”她認為,很多問題的根源都是信息不對稱、溝通不暢產生的,溝通渠道是非常重要的。“現在社交媒體經常出現街頭訪問,青少年會覺得這樣的形式會讓自己聲音能被聽到。”莊雅婷表示,未來會善用不同渠道,包括各種青年人廣泛使用的社交媒體,通過拍片等形式,建立更靈活的溝通渠道,與青年互動,讓青年更有參與感。“我希望在IG等社交媒體上多與年輕人溝通,爭取IG粉絲可超過葉太。”\大公報記者李天源

  朱煥釗:完善政策 助年輕人就業置業

  “2019年首次參選區議會時,見到一大班青年無故阻撓宣傳工作,甚至在街站圍堵及攻擊,我感到非常心痛。”新當選新一屆區議員的沙田東朱煥釗(圖)說,香港一直是一個理性的社會,並不是通過謾罵、暴力能夠解決事情的,他亦意識到青年對於國家以及特區政府充滿不瞭解,他希望在未來的工作中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加強香港青年與內地的聯繫。

  推動兩地青年交流

  現年29歲的朱煥釗在讀書時期已經開始接觸社區服務,希望通過自己的力量,幫助到更多的人。2017年大學畢業之後,他加入民建聯,正式投入社區服務的工作。在2019年時,面對黑暴的壓力,他仍決定參選區議會選舉。

  當時的朱煥釗感到非常難受,但認為自己並沒有做錯,並且堅持不放棄,不退縮,完成選舉工程。後來輸了選舉,他感到有些氣餒,但是有一班街坊過來和他說“戥你唔抵”。朱煥釗找回自己服務街坊的初心,是希望市民能夠安居樂業,通過4年的深耕細作,持續服務社區,今年的區議會選舉成功當選為沙田東選區區議員。

  “在這幾年服務社區的經驗,發覺青年對國家以及特區政府不瞭解。”朱煥釗認為,2014年發生非法“佔中”、2019年黑暴亂港等,都顯示香港回歸後在愛國教育、國民教育非常不足,需要一套系統性的教育給我們學生和老師。他希望進入區議會後,能夠強化國民教育在學校課程中的地位;推動教育局檢視小學及初中課程增添國史、國家地理等學習元素;建設國民教育學習基地。

  朱煥釗非常關注青年的學業、就業、創業及置業“四業”問題,他希望提出更多倡議完善政策配套,例如建議政府訂明青年在每個咨詢架構的比例;建立青年影響評估機制;擴大公務員學院招生範圍;推出青年參與策劃的公共項目;增加青年外訪機會;加強學生與政府的聯繫,增設政府高官及青年直接交流的線上溝通渠道,幫助青年上流發展。\大公報記者吳俊宏

  周潔瑩:推動創業平台 發展新興行業

  “我希望將青年的聲音帶入議會。”年僅25歲的周潔瑩(圖)當選葵湧東區議員,她認為香港青年充滿盼頭,但目前缺少機會,她希望能夠設立創業基地,發展多元新興行業,提供更多上流空間。

  周潔瑩17歲已經落區服務,參選擺街站期間經常與長者互動。她曾解釋為何選擇在“老社區”落腳,原來是希望可以為社區帶來活力。周潔瑩年紀輕輕,其敢言正直作風早在2019年修例風波時期展現得淋漓盡致。2019年6月30日,當時周潔瑩以大學生身份,參加在添馬公園舉行的撐警集會。後來她在社交平台分享香港青年不同看法的短片。

  將青年聲音帶入議會

  新一屆區議會選舉順利舉行,周潔瑩成功當選葵湧東區議員。她認為,新選制吸引更多年輕人參選,選民也很願意給予年輕人機會,而不同年齡、經驗、專業的人士在議會中有更多交流,社區發展可變得更加多元。她希望在區議會中發出更多青年人的聲音,幫助青年上流發展。

  周潔瑩希望能夠推動特區政府設立幫助青年創業的平台。例如可在葵芳設立創業基地,包括可設立文創市場、商場攤位等,以低價的租金租給青年,支持具有創意的初創企業和青年人創業,同時鼓勵本地文化藝術及創新科技發展。

  在青年就業方面,周潔瑩認為,香港人力資源錯配的問題愈趨明顯,個別行業長期面對人力短缺和招聘困難。她希望能夠設立青年人才池,配對人才,避免人才流失。\大公報記者吳俊宏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