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歐盟對華“去風險”,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http://www.CRNTT.com   2024-01-13 15:18:16


  中評社北京1月13日電/盟以“去風險”為主基調統合對華關係框架的總體思路已基本確定,相關政策已在逐步落實。然而長期看,歐盟各國對“去風險”仍有分歧,歐洲經濟界普遍擔憂對華“去風險”損害其在華利益,多數歐洲民眾也不願對華“去風險”,因此歐盟對華“去風險”走向仍有不確定性,全面落地說易行難。“去風險”造成的風險將遠大於其去除的所謂“風險”。

  在2023年年初的世界經濟論壇年會期間,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首次提出歐盟對華“去風險”。自那以來,“去風險”已成為歐盟對華政策的關鍵詞。目前,圍繞著歐盟對華“去風險”的有關主張已在逐步細化和落實過程中,將對中歐關係產生深遠影響。
歐美許多政要對“去風險”概念予以積極回應和吸納,歐盟及西方國家就對華“去風險”加強協調並持續推動政策落地。2023年5月,七國集團(G7)廣島峰會聯合聲明指出,增強經濟韌性需要“去風險”和實現多元化,G7將採取行動強化自身經濟活力,減少關鍵供應鏈過度依賴。歐盟委員會於2023年6月出台《歐洲經濟安全戰略》,明確提出歐洲經濟安全四大風險,即供應鏈安全、關鍵基礎設施和網絡安全、技術外流,以及經濟依賴武器化和經濟脅迫,並就“去風險”提出11項具體措施,促進歐洲經濟安全。該戰略雖未提及中國,但明顯是在針對中國。

  歐盟對華“去風險”在內涵上刻意保持模糊,實質上仍強調“減少依賴”,甚至部分領域的“脫鈎”,核心手段包括提升技術實力、外國投資審查、出口管制、對外投資管控等。歐盟提出對華關係“去風險”,有著複雜深入的內外部因素,主要受地緣政治焦慮加劇、經濟保護主義衝動上升、強調統一對華立場、對華認知趨於負面、歐美對華協調加強等因素影響。

  在中美博弈走向深入、烏克蘭危機深刻改變歐盟地緣戰略認知、歐洲對美國安全依賴加深、安全考量主導經濟思維的大背景下,歐盟以“去風險”為主基調統合對華關係框架的總體思路已基本確定,其政策主張在部分領域正逐步落實。目前看,歐盟減少關鍵原材料對華依賴、推動對外貿易和投資多元化的大方向不會改變。對華“去風險”也將逐步對中歐科研學術交流,甚至人文交流領域產生影響。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