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世界兒歌日】學者點贊兒歌《孤勇者》
http://www.CRNTT.com   2024-03-22 11:26:21


 
  現代兒歌如何走進孩子心裡

  相比於舊時的兒歌作品,為什麼人們對於現在兒歌的印象卻沒有那般深刻呢?是因為現在的兒歌不夠好嗎?

  “現在並不缺乏好的兒歌!像如今在孩子們當中傳唱度很高的《孤勇者》就是一首很優秀的兒歌,它的曲子具有召喚力、也適合傳唱,老少皆宜。”作為一名兒歌創作者,譚旭東表示好的兒歌應該具備三個基本要素,一是語言要適合兒童接受;二是要表現兒童的心理,激發兒童快樂情緒,喚醒兒童的好奇之心;三是要把成年人的愛自然融入兒歌的創作之中。“如果沒有愛的融入,就沒有感染力,孩子就不會從中感到真誠、不會被感動。”在譚旭東眼中,兒歌是成人為孩子準備的禮物,是文學和音樂的叠加,是一種充滿美感的“藝術品”。

  譚旭東認為,如今兒歌創作者的學識更為淵博,兒歌的形式也更為多樣,但之所以人們對現在的兒歌不再耳熟能詳,究其原因還是人們對於兒歌的關注度減少了。他呼籲音樂界與兒童文學界聯起手來,互通互融,增加交往交流,讓更多的兒歌走進孩子心裡。“兒童詩插上音樂的翅膀,傳播面才會更廣。”譚旭東說。

  兒歌最重要的作用是讓孩子感到快樂

  兒歌具有美育作用,對於孩子心靈健康具有不可忽視的價值。譚旭東表示,比如對於低幼孩子而言,兒歌是一種聽覺玩具,可以喚醒孩子的聽覺、進行語言啟蒙,讓孩子產生快樂的情緒;對於小學生來說,兒歌讓他們知道應用短小的文字,可以創作出既有趣又具美感的作品,激發其想象力和創造力。

  在日常生活中,動物類、植物類、科學類等知識類的兒歌頗受年輕父母的青睞。但在譚旭東看來,相比於傳播知識,兒歌更重要的意義在於讓孩子們感到快樂,感受到美,激發其好奇心。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