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陳鬱如:用圖畫書講述華人故事
http://www.CRNTT.com   2024-03-31 11:11:19


 
  在陳鬱如父母去世後,她開始寫一系列關於她家人的散文。她不斷修改《西洋菜》的故事,多年後,終於將其改編成了一本圖畫書。《童書中心公報》的星級評論稱讚此書:“巧妙地探索父母,尤其是移民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情感聯繫和信息傳遞,為孩子們提供了更多瞭解自己家族歷史和習俗的機會。”

  書籍是通往其他世界的窗戶。陳鬱如認為,閱讀多元文化書籍,不僅能夠讓孩子們更好地認識自己,還能向他們介紹與自己截然不同的人,讓他們更深刻地理解自己和他人在世界的位置,進而更好地融入多元社會生活。

  “希望被看到和被理解”

  陳鬱如深信,兒童文學的受眾並不僅限於兒童。和成人讀物一樣,兒童讀物擁有著文學的細膩和複雜特性。兒童文學,包括插畫書,實際上適合所有年齡段的人閱讀。“曾有青少年和大學生購買了我的書《方便面是怎樣發明的?》,僅僅因為他們對方便面很感興趣。”也有許多父母寫信給陳鬱如,說他們在給孩子讀《西洋菜》時,發現自己也可以與故事中的許多主題產生共鳴。

  陳鬱如是二代美國華人,她的父母到美國讀書並定居。儘管她在美國出生,但她總覺得自己是別人所描述的“永遠的外國人”。她在美國郊區的大學城裡長大,除了她自己家以外,鎮上幾乎沒有其他華裔家庭,她常感到異類和無歸屬感,覺得自己屬於兩種文化,但又不完全屬於任何一種。

  “我小時候讀的書,幾乎都是白人主角,好像華裔美國人不存在或不值得被寫入書籍,直到我長大後,才開始看到書中出現部分華裔美國人的形象。示範效應的缺失,可能會限制他們的理想範圍。”陳鬱如說。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