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這裡的錦旗,來自生命的最後一站
http://www.CRNTT.com   2024-04-06 11:52:08


 

  “我們盡可能地讓這裡的環境更舒適、更寬敞。整個病區衹有24張床,其他差不多大小的病區可能要達到57張。病房也衹有雙人間和單間,這是考慮到家屬陪護的需求。”施敏說,在日常的查房過程中,醫生除要關注病人病情外,也會關注他們的家庭關係、情緒心態和疾病控制以外的其他需求。

  用病房和病床省下的空間,病區開辟了中醫治療室、淋浴室、關懷室、靜修室等。而最受歡迎的莫過於淋浴室。

  沐浴,對普通人來說是件日常小事;但對渾身插滿各種導管的癌症晚期病人來說,卻是一種奢求。

  在這裡,不用擔心沐浴給他們帶來的風險。淋浴室引進的設備,能讓患者躺著淋浴,避免了因為體弱帶來的摔倒風險。醫生們會評估病人的身體狀況是否能接受沐浴服務。對於全身插管、有沐浴需求的患者,護士們會提前做好管道的加固、包裹工作,再用最專業的手法、最輕柔的動作,讓沉重的病軀重回清潔和柔軟。

  作為一個正常人,你可能很難想象沐浴帶來的力量。護士長羅念平記得,有一個不到40歲的男患者,來到病房後一直處於不配合治療的狀態,“但只是給他洗了三遍頭髮。他就抱著哥哥開始哭,說想再試試,並開始規劃後續的治療方案”。

  而沐浴也只是安寧療護病區的一項常規服務。在這裡,醫護人員會在積極有效的症狀控制前提下,加入舒適護理、人文關懷以及心理慰藉等手段,讓每一名走到人生邊上的病人重新找回心靈的平靜。

  “希望這裡能夠讓人們好好告別”

  大多數的離別,並沒有長亭古道,也沒有十裡相送;也許只是一個普通的清晨,你愛的人,永遠留在了昨天。但有些遺憾的是,死亡如此凶猛,對死亡諱莫如深的我們,大多沒能和那個留在昨天的人好好告別。

  江西省腫瘤醫院的安寧療護病區,打造的就是這樣一個適合告別的空間。

  施敏說,安寧療護的服務對象其實是以患者及其家屬為單位的。有很多像石老仔一樣的家屬,在至親走向生命終點的時刻,一度迷茫、慌亂而無助,但在安寧療護的幫助下,最終坦然面對分離、好好地完成和家人的告別。

  “主治醫生會告訴我們接下來要面臨哪些情況,做好哪些準備,瞭解我們的意願,也會給我們做心理疏導,再根據我們的意願安排後續事宜。”石老仔說,因為是外地人,他和妻子最終選擇了出院,想要落葉歸根。

  也有人選擇在這裡和家人、和世界告別。羅念平想起了那個7歲的小姑娘,在姐姐的懷抱中,眼角流下了一滴眼淚;那個要老公背著走的大姐,最後還緊緊被老公拉著手……

  “每天都和離死亡最近的人群打交道,會不會負能量爆棚?”記者問。

  “死亡是每個人的終點,其實我們也是為了自己。”醫護人員們回答。

  施敏告訴記者,她們希望,在未來的某一天,當自己的生命也走向盡頭時,有這麼一個港灣,能讓自己和家人感到平靜;也希望有這麼一群人,能夠理解她們彼時真正想要的。

  需要正視的是,當前安寧療護的大眾接受度還不高。施敏坦言,衹有兩成左右的患者是明確知道入院要接受安寧療護服務的,大多數家屬都打了“疼痛治療”的幌子。醫院也出於這樣的考慮,在病區門口掛上了“安寧療護病區”和“疼痛病區”兩塊牌子。此外,現行的醫療收費標準是為了治病而設立的,導致“以最少的醫療干預減輕患者痛苦”的安寧療護較難產生收益,間接影響了人才隊伍的壯大發展。

  以施敏所在的科室為例,有4名醫生、11名護士,近年來,流動性為零。“收入少、壓力大、技術要求高,確實比較難吸引人來。”施敏期盼,通過正在開展的國家級試點,找到讓患者和家屬能接受、可負擔,醫護人員留得住、安心幹,服務機構止虧損、有創新的良性運作機制,讓更多家庭享受到安寧療護服務。

  願每個人都能被這個世界溫柔以待。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