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車馬威儀,展現楚國傳奇
http://www.CRNTT.com   2024-04-30 11:42:11


 
  出土玉器中,玉璧數量多達360餘件。《周禮》雲:“璧琮九寸,諸侯以享天子。”在周代,大璧為天子禮天之用,諸侯獻天子也要用大璧。熊家冢1號祭祀坑東北角發現了直徑22厘米的大型玉璧,與豪華的車馬一樣彰顯了墓主人的尊貴。

  科學保護 傳承歷史

  熊家冢墓地是楚國高等級貴族墓地的傑出代表。經國家文物局批准,2006年至2009年,荊州博物館對熊家冢墓地車馬坑和部分殉葬墓進行搶救性發掘。本著“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工作方針,在開展搶救性考古發掘的同時,荊州文物保護中心對遺址進行現場保護,為考古遺址公園的建設和開放展示奠定了基礎。

  熊家冢所處地區潮濕多雨,遺址保護面臨很大難題。荊州文物保護中心運用多種保護辦法,不斷探索合適的保護方式。在殉葬墓、車馬坑發掘之前,先搭建防護大棚,在大棚四周挖好排水溝,讓雨水及時排出,防止墓坑在雨水浸泡下出現垮塌。熊家冢墓地的主冢和祔冢都有高大的封土堆,如何防止封土被雨水衝刷流失,又不影響遺址景觀呢?文保工作者在遺址表面鋪設不透水的膨潤土工布,再鋪上一定厚度的土壤,土壤上面種草綠化,與周圍綠化景觀一致。下雨時,雨水沿著土工布順坡流入排水溝,排出遺址區,避免了對遺址表面的直接衝刷。

  根據熊家冢墓地的土壤特性,荊州文物保護中心研發了生石灰混合聯體暗墻技術、泥土穩定劑加固保護技術等,對墓坑進行保護加固,效果良好。

  車馬坑發掘後,車、馬等遺跡因含水量變化,容易發生開裂、崩解。工作人員採用“輸液打點滴”的方式,將加固材料緩慢、均勻地注入遺跡內部,對其進行保護加固。此外,採用專門材料修復裂縫,使其恢復到剛出土時的狀態。得益於科學、細致的保護工作,車馬坑才能以完整真實的面貌呈現在觀眾面前。

  “參觀了楚王車馬陣後,內心非常震撼。楚人從一個不起眼的部落,發展成一個非常龐大的王國……”今年3月,湖北省文旅部門請網紅主播董宇輝為湖北著名文化景點進行宣傳推介,熊家冢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是他在荊州直播打卡的第一站。曾參與熊家冢墓地考古發掘工作的荊州博物館副館長賈漢清一路為董宇輝講解。通過生動的問答、講解,讓網友們瞭解楚國的歷史故事和熊家冢的珍貴價值。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