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碧海藍天共一色(人與自然)
http://www.CRNTT.com   2024-05-02 11:01:26


 
  祖祖輩輩傳下來的山水,怎樣變成無價之寶?常口村不斷摸索:發展林下經濟,種植臍橙等經濟作物,開辦水上游樂場……如今,常口村人均收入達3萬元、村集體經濟收入突破200萬元。

  2021年5月18日,張林順領到了編號為“0000001”的全國首張林業碳票,涉及常口村3197畝生態公益林,讓村集體新增加了超過14萬元的收入。林業碳票是林木碳減排量收益權的憑證,相當於每片林子的固碳功能可以作為資產、進行交易的“身份證”。“我們把收益平均分給全體村民,讓大家共享生態保護成果。”張林順說。

  從常口村沿著金溪一路向南,約半小時車程,便來到南口鎮蛟湖村。“在金溪兩岸500米範圍內,我們實施禁養、禁建、禁伐措施,最大限度守護一河碧水。”蛟湖村黨支部書記謝林生說,村裡還建起2座污水處理站,一改往日污水橫流的景象。

  金溪是閩江最大的二級支流,也是將樂縣的母親河。“靠水吃水”,今年55歲的俞長水,曾長期在金溪上采砂為生。“買了2條采砂船,一年能挖5000多噸沙子。”俞長水說,長期的無序開採,不僅破壞河床、河道,還導致水質變差。

  將樂縣開展涉砂行為專項整治攻堅行動,拆除復綠32處違規洗砂點、29處河道采砂點和18處廢棄蓄料庫,並引導業主轉產就業。

  俞長水“洗腳上岸”,開起了生態漁莊,每年收入20多萬元。望著越來越清澈的金溪,俞長水心潮澎湃:“以前挖沙子破壞環境,總是感到愧疚。現在端上生態飯碗,心裡終於踏實了!”

  發展理念轉變,帶來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的共贏。近年來,將樂全縣生態環境質量始終處於優良水平,流域水質常年保持在Ⅱ類以上,空氣質量達標率、流域水環境質量達標率、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均保持100%。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