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社評:兩岸關係“回暖期”落空 如何重來?
http://www.CRNTT.com   2021-06-01 00:00:56


 
  之所以要悉數一年多來疫情在兩岸爆發、受控、反彈等各個時期,兩岸關係曾經出現的正面訊號或合作契機,就是為了證明,不少兩岸有識之士提出的通過“正面清單”逐步改善兩岸關係、管控兩岸分歧的倡議,本應是務實可行、而且是有機會促成的。然而,在綠營的政治考量與人為阻礙下,兩岸輿論、民眾印象深刻的卻是那些“負面清單”,諸如疫情初期民進黨將“口罩禁令”和武漢包機完全與“反中”操作掛鉤、蔡政府對兩岸人員交往設下層層違背人性的限制、台防疫部門負責人針對大陸多次發表惡言惡語,還有更多綠營網軍涉及兩岸關係與大陸的各種毫無下限的造謠羞辱……

  以史為鏡,過去一年多來兩岸關係因疫情造成的波折、衝突以及錯失的一個又一個契機,難道不應該認真總結和思考嗎?我們至少可以從中歸納出三點啟示:

  第一,阻礙兩岸關係改善的最大因素,來自外部勢力與“台獨”的勾連。去年年中當兩岸疫情均平穩受控、各界期待兩岸恢復交流時,美國衛生部長、次國務卿先後赴台,掀起台海滔天巨浪,而今年初兩岸關係重燃生機時,美西方外部勢力之手又藉助疫苗、世衛等議題粗暴介入,民進黨寧可“死扛”也要先引進美國疫苗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第二,兩岸相互仇視的民粹情緒愈演愈烈,已經成為影響兩岸關係的一頭“灰犀牛”。經過綠營反復惡意炒作、輿論操縱,反中民粹在島內輿論橫行,傳到對岸激起了大陸網民的憤怒,疫情在兩岸民間網絡輿論似乎變成“一點就炸”的敏感話題,任何涉及疫情下兩岸如何恢復交流、溝通的正面舉措或建議,很快就被淹沒在民粹撻伐之中。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專題: 中評社社評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