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評觀察:香港“走塑” 市民困惑需應對
http://www.CRNTT.com   2024-05-04 00:38:29


 
  第二,社會對“走塑”執行主體的定義,也有些不明所以。“走塑”第一星期,坊間的討論包括:超市及美食廣場出售的食物是否等同外賣、是否可使用膠制餐具?商場內的美食廣場在顧客購買食物後,若顧客坐在商場提供的枱椅進食,究竟是視為外賣還是堂食?到底應該用膠盒還是用紙盒?官方由食環署到環境及生態局皆有不同說法,令人愈聽愈糊塗。難怪有議員直言,不如相關部門召開記者會統一解惑。

  第三,首階段“走塑”新法例下,不少餐廳改為在外賣的時候把餐盒和塑料袋分別收費;酒店不能免費提供膠柄牙刷、膠梳、膠樽裝水等用品,有酒店至今仍未找齊替代品,需要收費提供。這些“有形的”消費增加,又令消費者直觀感受是“走塑就是多收錢”。

  筆者認為,“走塑”議題在香港社會討論多年,市民基本上都瞭解塑膠垃圾不易降解,對環境生態和人類健康有害,香港社會總體在認知及理念上是支持環保及可持續發展政策的,對於減少使用即棄塑膠已經達成共識。但在改變社會習慣的初期,市民需要清晰的指引、盡量多元且不過於增加成本的替代品作為支持。

  港府及相關機構可在商業配套上多下功夫,多與供應商溝通,找尋更多適合本港商戶的綠色餐具應市。同時,港府要主動出手打通各環節,串聯不同持份者,確保配套工作完善,提升消費者體驗。

  指引方面,政府要做好政策解說,澄清誤解。其中的關鍵是政府各部門統一政策理解,港府宜統一發放訊息,以便民便商為大原則,以務實及安全作為主要考量,切忌不同機構部門各說各話,讓社會無所適從而對政策產生排斥心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