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出版研究 >> 詳細内容

教科社五路徑突破選題創新

http://www.CRNTT.com 2007-11-15 09:13:14 華嚴
  教育出版長期以來以教材教輔為基礎的產業體系,由於教材招投標、課程標準重新修訂等一系列政策調整,而發生了動搖與改變。面對這一形勢,近日教育科學出版社特別舉行了2007年全社編輯研討會。教科社6個編輯部成員與會,對教科社近年來的選題發展進行了認真梳理和深刻剖析,總結並肯定了多年來出版社在選題發展上作出的幾大重要決策,並圍繞當前出版界關注的“選題創新”等主題研討碰撞出了一些新思路。

  緊跟出版形勢  尋求選題契機

  教育出版屬於文化事業發展的範疇。要做好這項事業,作為出版人就要充分把握出版形勢。編輯們討論道,最近出臺的十七大報告,就可以從中抓住一些與教育出版選題開發相關的新熱點。如報告中提出的“核心價值觀”、“農村教育”、“職業教育”、“教育現代化”、“教育公平”等,出版人應該有組織地研讀、分析,從中進行深入的挖掘。此外,充分理解“和諧社會”的含義,從傳統文化中汲取精華,如在兒童教育中滲透“仁、義、禮、智、信”的思想,這也能為教育出版的選題提供智慧的養分。

  除了宏觀的“大教育”選題,編輯們體會,教育出版人還要關注微觀領域的政治事件和反映主流價值觀的東西。如前不久教育部在教師隊伍中選出一些道德模範進行表彰,這也是教育出版的策劃良機。緊跟出版形勢,與社會發展同呼吸共命運,既反映了出版人高瞻的戰略眼光,也體現了出版人深切的文化責任。

  堅持出版特色  打造立體選題網

  教科社很早就認識到了選題相互滲透的重要性,並通過多種措施來加強各類選題的輻射性,建立了一種立體化的選題結構。如今面對教育出版中選題同質化越來越嚴重的新形勢,編輯們認為要在教育學術的引領下,進一步對強勢學科重點突出資訊技術與教育培訓服務,通過增加產品的附加功能來擴大市場。

  另外,多方輻射、立體開發的要求還需要教育出版人把握“大選題”的概念,把更多對社會發展有重大意義的教育類大型選題納入計畫之列,把貫穿多個領域的立體的選題納入計畫之列,積極策劃有市場需求的教育大眾讀物。總之在制訂選題計畫時,力求做到縱橫連接,內外呼應,形成優化的選題圈、選題鏈、選題網。

  加強資源分享  提升選題影響力

  作者資源、讀者資源、市場訊息以及人力資源資訊都是出版社不可或缺的重要資訊資源。因此教育出版人要對這些資源靈活利用,加強共用的實效與便捷,形成針對性強的資料庫,並在此基礎上建立一一對應、資訊通達的子網群。

  此外,以圖書樹品牌是出版社進行市場競爭的關鍵,教科社近些年已策劃出版了一系列在教育界頗具影響、口碑甚佳的教育理論品牌叢書及套書,為教科社特色品牌的建立奠定了堅實基礎,如何讓這些原有品牌更具市場影響力和生命力,同時輻射範圍更廣呢?編輯們認為,以主題形式來提升選題影響力是一個好的發展思路。具體操作時既可以將已有的一些風格類型相似的圖書按照一個主題進行重新修訂後結集出版,也可在選題策劃初就圍繞某個領域的主題來規劃一個大的選題模組,可以包括具有不同側重點的多個系列。這樣,各編輯部之間、全社範圍內能夠更有效地實現資源分享與資源整合,選題的品牌效應也會更強、更有延續性。

  突出拳頭產品  轉變選題機制

  長期以來,教科社的產品有著如下的特點:牌子硬,理論根底深,品質好。但由於輻射面較廣,市場集中力度不夠強。如何打造規模更大、市場力度更強的拳頭產品,編輯們認為,目前較好的思路和可供借鑒的經驗是:在一定範圍試行項目負責制。教科社原本就依託獨有的學術資源建立了專門的選題諮詢專家委員會,被編輯稱為幫出版社選題把關的智慧“外腦”,今後若在此基礎上建立一個範圍更廣、靈活機動的選題論證專家庫,加上定性+定量的選題論證評估標準,則可為今後可持續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內力與牢固的制度保障。例如可以將選題分為多個等級。此外,可以根據整體專案團隊的預期收益進行定期評估,同時對團隊中市場部、編輯部和其他部門人員的評價方式建立一致標準,通過把握多方的利益共同點來激發團隊創新動力和加強合作深度。

  錘煉創新團隊  培養新編輯主動性

  人力資源是出版發展的源頭活水。教科社每年都有專門的編輯培訓計畫,並不定期地舉辦一些編輯交流活動,今後將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加大力度和豐富手段。如約請更多外社的名家或有豐富策劃經驗的專家為編輯開設專題講座等。此外,教科社通過此次研討進一步堅定了另一個共識,就是要在專業引領的基礎上促進編輯觀念更新,新編輯不能只等待外力拉著走,還要更注重自我反思和同伴互助,從而儘快進入狀態,培養起選題創新的敏感性。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