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粤西四市南江文化帶考察報告




  2005年4月25日至29日,我組以省政府參事室(文史館)和珠江文化研究會專家考察團的名義,由省政府參事、珠江文化研究會會長、中山大學教授黄偉宗組長率領,就粤西南江文化帶研究開發專題,先後到陽江、湛江、茂名、雲浮四市進行了爲期5天的考察調研。中共雲浮市委副書記賴斌,雲浮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温仲文,雲浮市文聯副主席李恩,南方日報社記者王雨吟同行考察。

  這項考察,是在2004年9月6日黄偉宗參事提交的《爲南江正名,挖掘整合南江文化》的建議,在報刊發表受到社會和學術界關注之後,並在分别徵求粤西四市領導意見基礎上進行的。在考察過程中,各市領導都高度重視和支持,均分别由市委書記或市長親自出面與考察團座談,均分别由主管副書記、常委、副市長和研究室、宣傳部、文化局、方誌辦、社科聯、博物館、文化館、文聯和各市的大專院校的領導和專家、教授,協助考察和交流,取得了較好、較大的效果和成果。

  一、主要成果

  第一,首次開闢了四市文化合作的聯繫綫路,同時取得了四個市各自發揮自身文化特性和優勢,又共同打造粤西文化品牌的共識。

  陽江市委書記林華景説:由陽江、湛江、茂名、雲浮粤西四市共同整合打造南江文化的搆思“很有創意,進行南江文化帶研究很有意義。我們陽江將全力支持做這件事情。具體提法可以再商量。”副市長鄭尤堅向考察團介紹了陽江特色文化、陽江文化與周邊文化的聯繫,並提出以各市自身優勢的途徑去進行粤西文化整合的觀點。市委常委、宣傳部長馮桂雄表示,“在現在這個時候提出南江文化的概念和整合南江文化,其意義是極其重大的”,“很有必要爲南江正名。”“陽江要積極尋找粤西文化共性,把南江文化帶的建設工作做好。”陽江市的專家提供了許多粤西共通性文化,如:(1)漢代高凉郡轄區即今粤西四市,是隋代南粤俚族首領冼夫人的活動範圍,也是南江文化的輻射範圍。前些年,以冼夫人文化研究爲契機,陽江與茂名曾合作撰寫《冼夫人志》,有一定文化交流合作的基礎。(2)六祖文化在這幾個市均有較深的影響。(3)海上絲綢之路的崇拜,媽祖崇拜盛行。(4)陽江以漠陽江爲主流,此江雖發源於雲浮,但與羅定江不連接,文化上有自身特點,但自古與南江文化相通,可從文化上去整合。

  湛江市市長徐少華指出:“提出挖掘整合南江文化之舉,很具有創意。長期以來,世人只知南粤大地有東江、西江、北江,不知有南江。這樣不但珠江文化四方缺一而影響其完整性,同時也使粤西南大片土地擯於珠江文化之外。”如對粤西四市以南江文化帶進行整合,可謂是“歷史的回歸”。並提出:在研究和商討中應注意處理好南江文化與雷州半島文化、與海上絲路文化、與現實區域經濟合作等三種關係。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鄧碧泉表示,“南江文化的研究對於湛江文化發展、經濟發展意義重大。”“南江文化研究目前還是空白,這個研究開了一個好頭。”“對文化的研究要大膽設想,細心求证,向歷史負責,向後人負責。必須對南江文化進行嚴格論证、分析、調研。”“湛江是多元文化,通過多元文化現象來研究也是一個渠道。”湛江市的專家提出:要借此深入探討一些學術問題:如何整合粤西五條江河(即:南江、漠陽江、鑒江、九洲河、南渡河)的關係?湛江市内的海上絲綢之路與陸上絲綢之路如何對接?湛江石狗崇拜是否是百越族文化的一種體現?雷州和尚、尼姑數量多,是否是雷州與新興六祖文化關係密切和溝通的例证?等等,探討這些問題,有助於深層次地整合粤西文化。

  茂名市委書記周鎮宏表示:“我們支持這個研究,這件事是值得研究的事情,茂名願意開一個南江文化研究成果發佈會。希望四個市合作做好這件事情。”副市長林日娣表示“希望能够把我們茂名的情况和雲浮、陽江、湛江聯繫起來,形成南江文化帶,多一張品牌,使我們四市在建設南江文化帶的工作上多一些交流和溝通。”茂名市的專家提出:要在發揮本市文化優勢的基礎上共同打造粤西南江文化帶;冼夫人文化是茂名的品牌,在陽江、湛江也是共通的;冼夫人文化是百越文化的一種遺存,深化對其研究開發,也是深化對粤西文化和嶺南文化的研究開發;所以,可以發揮茂名的冼夫人文化牌優勢,而豐富並擴大南江文化的内涵和知名度。雲浮的南江和湛江的鑒江,均發源於茂名的信宜,漠陽江則發源於雲浮,水源的交叉也説明四市的文化有水源關係。

  雲浮市市長歐真志表示:“雲浮要打好南江文化這張牌,要長期打下去,實實在在去做。”雲浮市委副書記賴斌在總結同行前往陽江、湛江、茂名三市考察的情况時説,“南江文化在粤西四市有一定基礎,四市基本肯定,又肯定各自的特徵,但都認同通過各自的文化特徵去共同整合粤西南江文化帶。”“我們要從百越族文化中尋找粤西四市的共同點,找尋粤西文化帶的根,並將新興的六祖文化納入南江文化之中。”“要進一步論证南江文化的含義、本質、特徵;論证古代海陸絲綢之路通道如何在粤西四市相連;粤西四市歷史上經濟、文化有什麽聯繫。”在雲浮市的研討會上,市領導作出决定,即着手進行下列工作:(1)市縣成立南江文化研究會,請專家學者參加。(2)開展南江文化普查活動。對風俗、崇拜物、山歌、舞蹈、節日、地名、語言等進行搜集整理。(3)在普查的基礎上出版南江文化的系列圖書。(4)製作南江文化的網頁。(5)舉辦南江文化研討會。

  第二,找到了廣東文化的根,填補了研究粤西共性文化的學術空白,填補了珠江文化研究中的南江文化研究的空白,同時也就此開拓了一個學術研究和文化經濟開發的新領域、新途徑。

  現在世界是以水文化來進行地域文化定位的,如英國是泰晤士河文化,法國是塞納河文化,德國是萊茵河文化,埃及是尼羅河文化,中國是黄河文化,後來發展爲長江文化。提出珠江文化的概念,就是從水文化的角度來定位的。我們認爲,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省委書記張德江同志提出“泛珠三角”的概念不僅是經濟概念,也是文化概念,就是説“9+2”提出的區域均屬珠江流域,四川是珠江文化的輻射帶。提出“9+2”的意圖就是和環渤海地區、長江三角洲競争,挖掘珠三角的文化底藴,將廣東的文化上昇爲全國文化定位、世界文化定位。“嶺南文化”是傳統文化概念。在外國看來是山文化的概念。如果我們擴大爲珠江文化,就可以和長江、黄河文化並列,和外國水文化對接,和國際並軌。現在的問題是,組成珠江水系的每條江都有相應的文化定位和稱謂:東江流域是客家文化,西江流域是廣府文化,北江流域既有廣府文化又有客家文化,韓江流域是福佬文化。韓江不屬於珠江水系,但從經濟文化輻射帶而論是屬於珠江文化帶的。那麽,粤西是什麽文化?粤西文化成爲我們用珠江文化的理論説明廣東文化、泛珠三角文化時産生的學術上的空白帶。我們用“南江文化”概念來稱謂,即可填補這個學術空白。這裏的“南江”一詞,應該是珠江以南的江河的統稱。

  另一方面,客家文化、廣府文化、福佬文化均是外來的,或者是進入嶺南大地後産生的文化,那麽嶺南本土最早的文化是什麽?在哪裏?東三省認同其文化的根是黑龍江女真文化,我們却不敢承認我們文化的根是百越文化。百越文化是廣東的土著文化,是文化積澱的最底層,被外來文化擠壓到粤西地區,所以在粤西地區的留存較多,在風俗崇拜、地名、語言等諸多方面都有共同點。如銅鼓文化就是粤西的特色文化,粤東、客家地區則比較少。再如石狗文化、冼夫人文化、媽祖崇拜等共通的現象。漢語地名中一般都是通名在後,如“××江”,“長江”、“鴨緑江”等等,古粤語地名則是通名在前,如“那××”,“那峒”、“那陽”等等,以“那”字爲起首地名集群表示稻作文化。被稱爲百越文化“活化石”的禾樓舞,至今在鬱南、陽江、化州一帶仍有流傳。最典型的就是冼夫人文化,隋以前百越族文化濃縮在了冼夫人文化、高凉文化之中。粤西本土文化中没有被漢化的部分作爲底層文化,將當地的民族、風俗等特性保留了下來,這正是我們需要深入挖掘、整合的地方。我們可以用南江文化帶和百越文化中的南越族文化來稱謂粤西四市的共有文化,既可填補粤西文化和珠江文化的空白,又尋找到廣東最早的原始文化,找到嶺南文化和珠江文化之根,同時也就此開拓了一個學術研究和文化經濟開發的新領域、新途徑。

  第三,溝通近年新發現的粤西海上絲綢之路重要古港,找到海上與陸上絲綢之路對接的又一條通道。

  我們前幾年在徐聞發現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的西漢始發港,將聯合國原承認的最早始發港的歷史推前了1300多年;同時或隨後又發現了雷州、遂溪、吴川也有幾個從漢、唐到明、清的海上絲路古港;前年,我們又爲新發現的、迄今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完整和最多文物的陽江海底沉船“南海一號”,作出“海上敦煌”的文化定位。這次考察進一步發現,從徐聞到陽江,這些粤西古港,是一條有機的、密切聯繫的海上絲綢之路航道,完全可以作爲一項文化遺産和旅遊綫去整合。這次又發現了《漢書·地理志》所寫漢武帝的黄門驛長從廣信(今封開)到徐聞古港,是經南江口而進入南江、沿南江到羅定、再經陸路至雷州半島的路綫,從而發現了南江是海陸絲綢之路對接的又一條通道。這不僅對海陸絲綢之路文化研究作出了新發現、新成果,而且對粤西和泛珠三角文化研究開發與區域合作提供了新的歷史地理依據與合作平臺。

  第四,初步找到了四市之間如何以南江文化帶和區域文化合作,促進相互之間的旅遊發展、經濟發展,以至水利建設和交通發展的共同話語。

  這就是説,如果粤西南江文化帶獲得確認,南江文化品牌打響,四市可以考慮以共建粤西五江(南江、漠陽江、鑒江、九洲河、南渡河)水利工程項目,即可以與東江、西江、北江之水利項目並列,共同申請水利經費,以至河道整治與交通的工程和經費,又進行文化與旅遊的整合。這是四市領導和專家學者都贊同的。

  二、請求立項及具體建議

  根據以上考察成果,我們請求省政府准予給南江文化帶研究開發列爲建設文化大省的重點項目之一,並提出如下深化研究開發這個項目的具體建議:

  第一,將現在的羅定江正名爲“南江”。此項可由雲浮市提出,集中羅定、鬱南、信宜三個縣市的意見,再報廣東省民政廳地名辦公室批辦。

  第二,以省政府批準南江正名爲契機,籌辦大型學術研討會、社會活動、文化活動等,搞南江正名的大型活動,並將這些活動與當地的某些傳統節日的群衆活動聯繫起來,或者與某些工業、農業、科技博覽會結合進行。

  第三,四市可分别成立研究南江文化的學術團體,或者在文化部門或社聯内成立南江文化研究中心,專門負責本市的研究開發活動。廣東省珠江文化研究會即可成立“南江文化研究中心”,承辦這個項目,專門負責將這項研究開發,系統地、持續地深入下去,負責串連、協調四市的研究開發工作,組織相關的學術活動與研究開發和創作,並與國内外學術團體溝通。請省政府撥給壹佰萬元專款作爲該中心的啓動費,以表省領導支持之意。此後具體項目所需經費由四市分别籌措。

  第四,組織四市進行風俗文化考察活動。開展南江風俗文化行,包括南江崇拜的風俗文化、流行的風俗文化、祭祀儀式文化、舞蹈儀式文化考察;還可組織四市文藝家進行南江文化采風系列活動,同時在媒體中播出,加强相互瞭解。

  第五,出版南江文化系列叢書(包括南江文化詩文集)。組織文章在國内外報刊或網上發表,四市的本地報刊可開設有關南江文化專欄進行系列宣傳。

  第六,創作電視連續劇,或政論性電視系列片。

  (2005年5月5日)

  廣東省人民政府參事室(文史館)廣東文化研究組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