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深圳高新技術産業發展狀况及發展思路的調研報告



  廣東省人民政府參事室經濟組

  一、深圳高新技術産業發展的基本情况與特點

  1. 深圳高新技術産業發展迅速,經濟貢獻突出

  自1992年以來,深圳市就十分注重從加工型製造業向高新技術産業的轉型。過去的15年裏,深圳高新技術産業的發展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産值年平均增長速度達到26%左右。到2006年,全市實現高新技術産品産值6306.38億元,比上年增長29.09%,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11673.43億元的比重達54.02%;完成高新技術産品增加值1811.82億元,比去年增長29.44%,占全市本地生産總值的31.87%,占全市出口總額的45.10%;全市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高新技術産品産值達到3653.28億元,占全部高新技術産品産值的比重爲57.93%(詳見圖1)。可見,高新技術産業已成爲深圳經濟發展的主要力量,經濟貢獻突出。

  2. 民營企業已成爲深圳高新技術産業發展的主要推動力量

  雖然深圳没有國家部屬高校及研究院所,但其近年的高新技術産業産值却高居全國第一位(詳見表1),發明産品數量也位列全國第二,排在北京、上海前面。可以説,深圳在高新技術産業的發展上走出了自己的路子。

  就深圳的情况而言,發展高新技術産業主要依靠民營企業,而不是以外來的跨國公司爲主要增長點。除了市級財政科技投入支持高新技術産業發展外,研發經費投入主要來自企業自身的投入。2006年,深圳市高新技術産品研發與開發經費支出爲190.85億元,比2005年增長19.23%,占全市GDP的比重爲3.36%。截至2006年底,累計認定高新技術企業1505家。

  在深圳,高新技術企業已初顯規模,如圖2所示,超1億元的有393家,超10億的有59家,超100億的11家,超500億的3家,超1000億的1家。其中最大的是華爲技術,代表性企業還有中興通訊、騰訊、同洲電子和邁瑞科技等。

  

  

  3. 完整的産業鏈體系和大量研發投入,推動深圳IT産業快速增長 

  深圳市信息産業在其經濟發展中地位十分重要,具有增長速度快、外向型明顯、品牌産品多和産業鏈較完整等特點。深圳高新技術産業鏈相對完備,這是土地資源不足的情况下仍有很多企業選擇在深圳發展高新技術産業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深圳市信息産業鏈就涵括了整機製造、通信電纜、程控交换機、外部設備、集成電路、嵌入式系統、安全産品和軟件開發等多個子産業領域。此外,深圳IT産業也十分注重研究投入,每年在研發方面的投入超過100億元,主要流向物料研究、流程工藝、芯片製造和知識産權及産品開發等領域。

  IT産業是深圳高新技術産業中發展最快、貢獻最大的産業,占到全市高新技術産值的70%到80%。2006年全市電子信息産業的高新技術産品産值達到5764.72億元,比上年增長30.21%。其中,計算機1911.5億元,計算機硬件及軟件871.77億元,微電子、電子元器件及光電子元器件641.56億元,通信2096.08億元,廣播電視設備243.81億元,光機電一體化的高新技術産品産值爲245.37億元,比上年增長20.52%。

  4. 以OEM(委托生産或原廠設備生産)生産爲主體的電子信息産品製造業,正在朝向ODM(委托設計生産)、OBM(自有品牌生産)轉型昇級

  深圳的電子信息産品製造業由三大部分組成:外來加工及OEM製造;自主品牌整機生産;自主産權的設備製造。但當前形勢下,OEM製造還是電子信息産品製造業的主體,這主要以富士康爲代表,其産值占信息産品製造業的50%以上,也是深圳出口創匯的重要來源。此外,以長城、康佳爲代表的國内品牌整機生産企業,占信息産品製造業産值的30%以上;以華爲、中興爲代表的企業生産的自主産權的設備産值約占信息産品製造業的20%左右,他們主要以自主開發的嵌入式軟件爲核心技術和主要利潤來源,佔據了價值鏈的中高端。近年來,隨着政府和企業科技投入的不斷增加,深圳市電子信息産品製造業正在由傳統的單一OEM製造逐步朝向ODM、OBM轉型昇級。

  5. 以本土品牌企業爲主的軟件産業正成爲自主創新的主力軍

  在迅速發展的同時,深圳軟件産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具體表現爲:(1)深圳近90%的軟件企業是本土企業,軟件産業已成爲自主創新的主力軍,成爲提昇製造業的核心;(2)軟件産品出口居全國各城市首位,孕育了一批具有自主品牌、自主知識産權的軟件産品出口骨幹企業,如冠日、同洲等,且在軟件服務外包方面也培育了具有競争力的一批骨幹企業,如鵬開、大展等;(3)深圳的嵌入式軟件已成爲提昇電子信息産業和設備製造業競争力的重要引擎,帶動了深圳市計算機、網絡通訊、醫療設備、數字儀器、自動化控制設備以及消費電子類産品等的創新和昇級;(4)應用軟件和軟件服務業方面在建設“數字深圳”和社會信息化進程中發揮了核心作用,促進了深圳市電子政務、海陸口岸通關、電子商務、現代服務業、高端服務業的蓬勃發展。

  2006年,深圳市軟件産業總産值達753億元(詳見圖3),同比增長34%,産業規模居國内大中城市第二位;軟件出口29.1億美元(詳見圖4),同比增長62%,占全國同行業出口總額的50%以上,居國内大中城市第一位。軟件産業對全市GDP的貢獻率超過11%,上繳的各項税收突破120億元,其中繳納增值税占全市增值税總額的15%。截至2006年底,累計登記軟件産品5140件,認定軟件企業1478家。軟件企業全年研發投入、利潤總額均突破100億元。

  

  6. 政府加强財政科技投入,有效推動瞭高新技術産業發展

  近年來,深圳市政府不斷擴大財政對於科技發展的支持力度。如圖5所示,2001年財政投入總額爲10.98億元,到2005年則達到近30億元,五年之内增長了近2倍。事實上,政府對科技發展支持的效果是十分明顯的,光從軟件産業來看,2001年深圳軟件産業産值爲138億元,到2005年便達到了560億元,增長了3倍多。

  從量來説,深圳市財政對於科技發展的經費投入是相當大的,相當於内地幾個中等省份對科技研發的投入總和。2006年深圳政府對高新技術産業的投入大概爲32個億,據估計,2007年的實際投入會更多。深圳市政府在科技發展經費上的大力投入,有效地推動瞭高新技術産業的發展。

  

  

  7. 政府采取多種支持方式發展高新技術産業,打造完整的産業支撑體系

  深圳市政府采取了多種方式包括公共平臺搭建、相關配套産業建設、企業融資與成長路綫指導、通過政府引導社會資金投入等全方位的綜合體系來支持高新技術産業的發展,力圖從上、中、下游三個環節着手打造完整的産業支撑體系,實現“創新鏈”與“資金鏈”的對接。

  如圖6所示,深圳市基本建立起了包含上、中、下游的完整的産業支撑體系。上游主要是原始創新主體,包括從事基礎與應用研究的重點實驗室和科研院所,以及一系列非共識項目、民間發明龢民間技術創新主體;中游主要是指科技創新技術與項目開發、保護的主體和一系列的資助計劃,包括對企業的研發資助計劃、技術開發和實驗發展,國家、省級科技項目的配套補助,技術標準研製資助計劃和軟件企業CMM認证資助計劃;下游主要是指科技創新項目的産業化培育與發展支撑計劃,包括科技貸款貼息計劃、科技無息借款計劃、創業投資匹配計劃(風險投資)、創新型企業成長路綫圖資助計劃以及科技龍頭企業培育計劃(産業細分)。

  

  

  8. 政府着力改善風險投資和創業投資環境,推動高新技術企業成長

  爲了改善創業投資環境,深圳市委市政府統一了創業投資公司的備案制度,並出臺了相關創業投資管理條例,指明科技主管部門是創業投資主管部門,同時規定了相關協會的職能。此外,明確規定申請備案的創業投資公司不能從事房地産、金融債券等業務,通過這項措施,提高備案創業投資公司的素質,有利於進一步改善深圳的創業投資環境。據瞭解,目前深圳已有15到16家創業投資公司成功通過審核並進行了備案。此外,爲了更好地指導與落實改善創業投資環境的工作,深圳市委市政府提出瞭如下思路:

  (1)建設並完善技術産權交易市場

  加快建設以市場爲導向的技術産權交易市場,是推動高新技術産業持續快速發展、建設和完善深圳區域創新體系、建設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的重要舉措。2005年11月30日中國(華南)國際技術産權交易中心(以下簡稱“華南交易中心”)在深圳市正式掛牌成立,這將作爲創業投資資金解决進入退出問題及深圳、華南地區廣大中小企業緩解“融資難”、開展公開的權益資本交易最爲重要的舉措。華南交易中心以國内首家股份制技術産權交易機構——深圳國際高新技術産權交易所(簡稱“高交所”)爲運作主體,以“股改+托管+私募—→成長上市”的創新性技術産權交易新模式爲核心業務,通過市場化運作,爲産權(股權)交易、中小企業股份制改造、非上市股份公司股權登記托管、企業(項目)權益融資、高新技術成果轉化及創業投資提供重要交易和服務平臺。

  華南交易中心的運作采用“政府引導,企業化運作”的創新模式,爲深圳、華南地區廣大中小型科技企業提供6個領域的服務:一是爲企業權益融資和産權流動提供交易平臺,二是爲中小型科技企業法人治理結構提供股份制改造平臺,三是爲非上市股份公司股權登記、托管和代辦轉讓提供服務平臺,四是爲上市公司和國有企業的並購重組提供集中場所,五是爲風險資本提供進入機會與退出渠道,六是爲國内外證券市場輸送優質上市資源。據估計, 2006年已爲1000家以上科技型企業提供權益資本交易和綜合配套服務,交易額近200億。

  (2)實行創新型企業成長路綫圖計劃

  走創新型國家之路,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是關鍵。中小企業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業是自主創新的主要載體,而中小企業的自主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於能否得到資本市場的有效支持。爲了拓寬創新型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充分利用資本市場推動創新型中小企業快速發展,深圳市委市政府引導華南交易中心大力推進和實施“深圳市創新型企業成長路綫圖計劃”,以協助企業進行股份改造,通過規範運作、非公開發行融資、引進戰略投資、安排政府創新基金等多種渠道,爲企業的成長和壯大提供産權解决方案的一條龍服務。創新型企業成長路綫圖計劃是深圳高新技術企業成長上市的緑色通道,入選成長路綫圖的企業最高可以享受到總額爲310萬元的補貼。

  據在中國高交網上發佈的資料,2006年深圳市科技研發資金中安排的年度創新型企業成長路綫圖資助項目合共38項,下達市科技研發資金總額爲2050萬元,大力推動了創新型中小企業的成長。

  9. 政府對高新技術産業有明確的規劃與發展重點指引

  深圳市委市政府對於高新技術産業有明確的規劃與發展重點指引,並結合扶持與資助政策切實推動高新技術産業的發展,如在“十五”期間就制定了《深圳市高新技術産業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和2015年遠景規劃》,大力推動了三大支柱産業之一的高新技術産業快速增長,優化瞭高科技的成長環境。而從《深圳市科技發展十一五規劃綱要》和《深圳市高新技術産業發展十一五規劃綱要》中我們可以看到,深圳市高新技術産業發展的重點將是優化産業結構,推進高新技術産業高級化。

  在優化高新技術産業與先進製造業結構上,深圳市將大力發展自主創新型高新技術産業,加快運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傳統産業,建設優勢傳統産業集聚基地,形成電子通訊、數字化裝備、家庭消費品三大製造業集群産業。在推進高新技術産業高級化上,深圳市將强化高新技術優勢産業,繼續鞏固高新技術主導産業的競争優勢,進一步完善區域創新體系,加快高新技術資本平臺、智力平臺、知識平臺、中介平臺和科技條件平臺建設,力争在科技創新上取得新突破;進一步做大做强高新技術優勢産業群,强化高新技術産業的核心競争力,增强計算機及外部設備、數字視聽、通信設備、微電子及基礎元器件、軟件、機電一體化機械設備及儀器儀表、醫療器械等優勢産業的區域集群優勢。

  (1)深圳高新技術産業主要領域的規劃

  深圳信息産業未來的發展方向主要集中在PC、消費電子、通訊以及車載電子四大領域(詳見圖7)。具體來説,在PC領域,主推個人移動計算平臺計劃;消費電子領域内有數字電視發展計劃、數字家庭發展計劃、醫療電子發展計劃、IC卡應用計劃等;通訊方面主要有智能手機産品發展計劃;車載電子領域包括汽車電子計劃、智能導航系統等。

  

  (2)深圳高新技術産業的發展目標

  深圳市政府確立了實施自主創新戰略,建設自主創新型城市的目標,提出了“利用我們的環境優勢、市場優勢、企業家群體優勢、技術創新機制優勢、産業鏈相對完備的優勢、善於創新的文化優勢以及改革開放試驗田的功能優勢,搶佔自主創新的制高點,争當自主創新的排頭兵”。力争用15-20年的時間,把深圳建成創新體系完善、創新人才薈萃、創新企業衆多、創業投資活躍、綜合環境優良、高新技術産業發達的自主創新型城市,成爲在衆多科技領域對國家做出突出貢獻的城市,成爲具有較强自主創新能力並在區域競争中處於主動地位的城市,成爲真正實現增長方式從外延向内涵、從粗放向集約轉變的城市,成爲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以及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城市,成爲市民充分享受科技創新成果並對城市創新能力充滿自豪的城市。

  (3)深圳高新技術産業發展的重點措施

  構建崇尚創新、激勵創新、創新致富、創新報國爲核心的創新文化;

  構建以公共技術平臺爲依託的創新設施;

  構建以科技孵化器、産業基地等物理空間爲載體的創新摇籃;

  構建以創業資本、創業機構爲主體,技術産權交易、創業板爲融資渠道的創新資本;

  構建一支以企業家爲靈魂的浩盪創新、創業大軍;

  構建以圍遶推進知識服務産業發展爲突破口的創新環境;

  構建以重點實驗室爲主體、校企合作爲支撑的應用基礎研究創新體制;

  構建以知識産權創造、管理、保護、利用爲核心的創新源頭。

  通過上述措施,努力使深圳成爲創新體系完善、創新人才薈萃、創新企業衆多、創業投資活躍、綜合環境優良、高新技術産業發達的自主創新型城市。

  二、深圳高新技術産業發展的制約因素

  1. 深圳的風險投資、創業投資環境仍需改善

  一般來講,風險投資與高校科研院所的多少有很大關係,如美國“硅谷”有斯坦福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北京有“中關村”以及衆多科研院所和高校。相比而言,北京和上海等地的科研力量强,創業企業質量較高,而深圳教育産業起步晚,基礎薄弱,在這一方面處於劣勢。但由於作爲特區具有較强的地理與政策優勢,而且企業的市場化程度較高,深圳的風險投資還是走在國内同行的前面。

  在政府與當地企業的共同努力下,深圳的創投環境已經有所改善,但仍存在以下問題:

  (1)國際創新投資的影響非常大,現在國家對其有所限制,逐漸有所改善。國際資本在海外上市的優勢十分明顯。大企業往往跟着國際資本走,而小企業跟大企業走。

  (2)資本流動性高,難以讓風險投資商放心投資。深圳已經有較好的風險投資環境,它的劣勢在於作爲特區,大部分商人是行商,因此源於這部分商人的資本具有相當明顯的流動性,必須把行商變成坐商,才能有利於風險投資商放心投資。

  (3)現有的綫下交易引起的問題。中小型的創新企業是未來創新的主要源泉,深圳尤是如此。上市集資是從事高新技術産業的中小企業籌措資本的有力途徑,但國内有很多中小企業在上市之前已經完成了綫下交易。爲了避免由於綫下交易而引發的糾紛及其他問題,創投公司需要大力做好信用構建方面的工作。

  (4)規範性的問題。當前深圳市内的創投行爲與國家規範還存在一定差距。

  2. 資源短缺與環境壓力

  目前深圳面臨的問題集中表現在土地與水資源短缺、人口膨脹和環境壓力等方面。面對上述難題,深圳市政府的思路爲:通過調整産業結構解决目前流動人口過多問題,通過産業結構昇級來緩解傳統加工製造業對環境造成的壓力,總的來説,就是要緊緊圍遶發展高新技術産業這個核心來解决以上問題。

  3. 公共研發實力比較薄弱,原創能力不足

  深圳高新技術産業的特點,决定了建立專業公共技術平臺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其一,深圳高新技術企業中,絶大多數是中小企業,其中中小型科技企業占全市高新技術企業的95%。資金、研發能力、信息、人才的種種局限,使中小企業無力參與研發和技術創新。其二,研究開發具有投資大、回收期長、風險高的特點,會直接影響企業研發的積極性。其三,企業“各自爲政”搞研發,産業集中度低、局限性大,難以體現技術創新的規模效益和資源優化利用的綜合效益。

  據瞭解,深圳的高新技術産業領域雖然擁有自主知識産權的高新技術産品産值比重達55%,但掌握核心技術的産品産值比重不足10%。多數行業的關鍵技術、核心技術基本依賴引進。面對産品技術的頻繁更新和企業對新産品、新技術、新工藝的巨大需求,深圳勢必要由政府“有形之手”與市場“無形之手”,合力開發公共技術資源、建立面向行業内所有企業的公共技術平臺。

  目前,深圳高新技術産業存在公共服務平臺尚未完善,公共研發實力不足,市内高新技術公共研發機構普遍存在可利用資源總量有限、項目開發能力差、知識産權擁有量少、成果應用率偏低、與企業合作力度不够等問題。這就直接導致了深圳高新技術産業自主創新能力低的現實。爲此,深圳市委市政府應該進一步加快公共技術平臺建設,幫助高新技術企業尤其是中小型高新技術企業解决技術難題,引導科研機構與他們共同開發共性技術、關鍵性技術。

  4. 産業轉移的危機

  20世紀90年代末期以來,隨着經濟全球化的迅速發展和國際競争的日益激烈,新一輪國際産業轉移在全球興起。在信息技術革命促進全球産業調整昇級的過程中,國際産業轉移的層次也在不斷提高,呈現出從勞動密集型産業向資本技術密集型産業、傳統産業向新興産業、低附加值産業向高附加值産業不斷提昇的趨勢。隨着技術創新進步和擴散速度的加快以及發展中國家知識産權保護水平的提高,發達國家不僅繼續將高新技術産業的加工組裝環節轉移到發展中國家,而且將配套的零部件生産、物流、營銷甚至部分研發活動等也通過項目外包和業務離岸化等方式向外轉移。

  在國際高新技術産業加速轉移的背景下,深圳高新技術産業在迎來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的同時,亦面臨着嚴峻的挑戰:加工貿易式的高新技術産業附加值低;缺少自己的核心技術,缺乏自己的營銷網絡;對高新技術的消化吸收和二次創新能力明顯不足,技術增量低。

  三、深圳市高新技術産業發展的建議

  總體上,深圳市要强化包括制度、環境、企業家精神、文化在内的創新體系的建設。注重一系列政策、措施的配套,形成開放式、網絡化的區域性創新體系,以便在更大範圍(甚至在全球範圍)整合資源。針對制約高新技術産業發展的具體問題,提出以下建議。

  1.不斷提昇特區城市的學習能力,建立專業公共研發、技術平臺。針對深圳教育資源相對缺乏,公共研發實力不足,應該加快公共研發、技術平臺建設。這樣,有助於從總體上提昇特區城市的學習能力,有助於高新技術企業尤其是中小型高新技術企業解决信息獲取、標準技術的獲取,資源共享,也有助於企業與科研機構的溝通、互動,提高自主創新能力。

  2.加快風險投資體系、環境的建設。盡管深圳的風險投資走在國内同行的前面,但是對於支持高新技術企業的發展仍有大的距離。無論在風險投資機構的數量與規模都需要有大的發展,資金來源也要多元化。同時,政府要逐步淡出,加强市場體系的建設,進一步發揮和完善市場的作用。

  3.進一步調整和提昇産業結構。當前,深圳也面臨國内外産業加速轉移的挑戰,但同時對深圳也是一種機遇。深圳應該抓住這一歷史機遇,進一步進行産業結構調整,引導産業的進入與轉移,提高産品的技術含量,促進企業轉型、昇級。這樣,一方面可以緩解資源短缺的制約,另一方面又可以獲取高新技術産業高附加值,提昇加工貿易企業的附加值。

  4.多種渠道解决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融資難一直是制約中小企業發展和提昇競争力的因素。在我國,中小企業不能與資金市場對接是普遍存在的問題。由於要建立完善的金融體系還需要相當長的時期,因此特别要多渠道地解决中小企業的融資問題,包括中小企業貸款信用擔保體系建設,加强中小企業與銀行的合作,加大政府扶持力度等。同時,中小企業要從根本上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加强内部經營管理,規範信息披露,提高信用等級,以良好的企業形象贏得金融部門的信任和支持。

  

  調研組成員:

  領 隊:餘慶安 廣東省人民政府參事室(文史館)副主任(副館長)、省政協委員

  成 員:周裕新 廣東省人民政府參事、華南理工大學教授

  吴厚德 廣東省人民政府參事、廣東商學院教授

  毛藴詩 廣東省人民政府參事、中山大學教授、全國政協委員

  於正林 廣東省人民政府參事、廣東工業大學教授

  陳婉玲 廣東省人民政府參事、中山大學教授

  劉鳳英 廣東省人民政府參事室參事業務處處長

  黄瑩瑩 廣東省人民政府參事室參事業務處科員

  執筆人:毛藴詩

  

  (2007年8月23日)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