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關於加强外來人口艾滋病預防干預工作的建議


  劉家琛

  最近針對艾滋病預防與控制問題進行了考察,瞭解到外來人口人群中艾滋病流行呈快速增長趨勢。

  一、目前艾滋病預防與控制存在的主要問題

  以深圳市爲例,目前深圳市人口規模約爲1300萬,其中户籍人口爲180萬,80%以上爲外來人口。外來人口的頻繁流動加劇了深圳艾滋病的流行。據監測數據顯示:2006年,深圳市共報告艾滋病患者622例,較去年同期上昇約22%,艾滋病流行呈快速增長趨勢。在檢出的病例中,非户籍人口(外來人口)占90%以上,流動人員是主要感染群體,是成爲今後艾滋病防治的重要人群。爲瞭解外來人口對艾滋病知識的認知和行爲現狀,我們在深圳市内隨機抽樣調查了480名外來人口(成年外來工),結果反映齣目前外來人口在艾滋病認知和行爲方面普遍存在的一些問題。

  1. 缺乏對艾滋病知識瞭解的渠道和深度

  從深圳外來人口對HIV/AIDS的認知情况看,對艾滋病的知曉率並不高,有39%的人不知道或認爲從外表就能判斷一個人是否感染艾滋病;有59%的人不能判斷或認爲蚊蟲叮咬會感染艾滋病。他們當中大部分是從書報、雜誌和電視上聽説艾滋病的,其中有45%的人從没有看過艾滋病的相關宣傳資料,更不用説接受較系統和全面的艾滋病知識培訓,所以外來人口對艾滋病的知識還只停留在模糊的印象上,這很難起到對預防艾滋病行爲的干預作用。

  2. 處在性活躍年齡,艾滋病易感因素明顯

  深圳外來人口年齡絶大多數在18-39歲間,正處於年輕力壯、生理需求强烈階段,但打工的條件讓很多夫妻兩地分居或男女朋友分離,調查中有33%已婚,但夫妻居住在一起的只占19%,將近70%的外來工是住集體宿舍;加上深圳這座開放的城市,人口流動頻繁,人們性觀念相對開放,婚前、婚外性行爲在外來人口的打工者中也是較爲普遍的。屬於非婚性行爲爲39% ;有17%的外來工承認自己有2個及以上的性伴侣,多性伴現象普遍。普通外來工在性觀念的開放同時,性安全的知識却明顯缺乏。而對“平時的性行爲是否使用安全套?”問題,有50%非婚性生活選擇從不使用安全套。

  3. 缺乏基本的健康和醫療保障服務

  低收入、不穩定的工作導致外來工在健康和醫療保障服務方面的缺失。調查顯示,面臨低學歷、低工資、缺少社會保障和醫療服務、孩子不能在城市上學、家庭不能團聚、精神生活單調等社會問題,他們是城市中最缺乏社會支持的龐大人群。有51%外來人口所在單位没有爲他們購買社會保險,只有40%的單位爲外來工提供了免費體檢機會。這兩項在建築和服務行業的反應要更加明顯,如建築行業中,僅有15%的用人單位爲其購買了社會保險,11%的人享受到單位的免費體檢機會,外來工缺少社會福利服務,他們渴望得到更多的支持。如在性病艾滋病檢查項目,每次需花費60元,只有20%的人願意自己花錢去做檢查,但如果提供願意免費檢查,則有62%的人願意參加。

  4. 衛生服務與求醫行爲的不足

  在深圳,社會保障體制無法讓多數外來工享受應有的醫療衛生服務,一般他們會選擇拖延或去私人診所,以减輕經濟壓力。如果經常就醫於條件較差的個體診所,外來工還存在醫源性傳染的危險。

  5. 對艾滋病的威脅普遍缺乏準備

  由於外來工普遍存在各種生存風險問題,如解雇、工資、安全等,他們會認爲生存問題遠比健康和艾滋病威脅大,更不會意識到感染艾滋病對家庭、對社會承擔的風險。性觀念逐漸開放和性安全知識的缺乏,更使外來工的艾滋病易感性增加,而艾滋病的危險意識却很低,有61%的外來工認爲自己不可能感染艾滋病、有33%認爲不大可能,僅有6%的外來工認爲自己有可能感染艾滋病。可見外來人口對不安全性行爲和艾滋病之間的關係還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視。

  6. 女性外來工受到更大的艾滋病威脅

  女性在對抗艾滋病方面的脆弱性更顯突出。深圳的外來人口中,男女比例相差懸殊,在製造業和服務業集中了大量的年輕女性。女性由於生理和社會性别特徵,使她們比男性更容易遭受艾滋病的傷害。如生理方面,在没有保護的性行爲中,婦女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危險性是男人的2-4倍。一般情况下,男性的經濟收入高於女性,女性很難張口要求性伴侣使用安全套。而且女性開始性行爲的年齡偏低,在還没有獲得較多的預防艾滋病知識的情况下就可能受到了艾滋病的威脅。調查顯示,有11%的女性曾經受到性侮辱和性騷擾,有3%的女性回答曾遭受性暴力和性傷害,這部分人無法保護自己免受感染。另外由於受教育程度低,缺乏工作技能,部分外來工女性又可能因此成爲商業“性服務”提供者。因此女性外來人口更容易感染艾滋病。

  二、加强對我省外來人口艾滋病綜合防治的建議

  艾滋病的蔓延一方面嚴重影響我省人民和廣大外來人口的生命健康,另一方面嚴重影響我省率先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戰略的實現。目前我省仍處於艾滋病的低流行期,也是預防控制的關鍵時期,艾滋病的防治涉及到社會、經濟、政治、文化、衛生、法律諸多方面。成功的預防有賴於政府的組織領導與多部門的共同合作,建議省政府對外來人口采取具體工作措施,遏制艾滋病在我省的流行勢頭,扭轉艾滋病防治的嚴峻局面:

  1. 加强艾滋病防治的管理和組織工作

  充分借鑒國内外在艾滋病防治經驗,進一步加强政府對艾滋病防治工作的統一領導。按照“政府推動、部門配合、社會支持、群衆參與”的模式,積極推動項目全面深入開展。將各部門職責、工作範圍、義務及艾滋病防治管理、宣傳教育等項工作切實擴大到外來人口社區中,密切注意外來人口艾滋病的流行趨勢,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將艾滋病的宣傳教育、衛生保健納入到提昇對外來人口的社會福利的方面去考慮,面對全社會的艾滋病綜合預防控制工作應該將外來工人群放在重要的位置。開展調查研究,探索外來工疾病預防控制工作新思路。組織開展外來工疾病預防控制專題調研,在城鄉結合部和外來工集中的生産生活場所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悉心瞭解外來工疾病預防控制工作開展情况。

  2. 切實加强外來工健康教育工作

  加大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識和行爲干預力度,提高外來人口自我防範意識。特别要擴大艾滋病公益廣告宣傳的覆蓋面。各級政府和工會、共青團和市婦聯及義工聯等有關部門要密切配合,充分發揮社會各方的合力作用,參與和鼓動企業、勞動用工單位從提昇社會責任感的高度出發,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將預防知識納入外來工的生理衛生、上崗培訓和健康教育内容中,由於目前尚無有效藥物、治療方法和疫苗預防艾滋病,因此,讓外來人口掌握正確的預防方法和改變不良行爲是唯一有效的“預防性疫苗”。通過以點帶面、點面結合,全面鋪開的方法,開展以艾滋病、性病預防爲重點的防治工作,使廣大群衆特别是外來人口育齡群衆獲得艾滋病防治知識,各主要新聞媒體要真正執行國家有關規定並落實定期免費刊播預防艾滋病性病的知識。

  3. 營造良好社會環境,進一步改善公共衛生服務

  根據國務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員會辦公室、衛生部、中宣部等12個部門聯合實施的“全國農民工預防艾滋病宣傳教育工程”爲範本,加大宣傳力度,通過各種宣傳渠道將艾滋病預防知識輸送到外來工的手上,將艾滋病防治宣傳教育作爲配合全國“九億農民健康促進行動”重要内容;經常性地組織面向外來工的“紅絲帶”活動,營造良好社會氛圍。在公共衛生服務方面,對外來工與本地户籍人口給予同等待遇,實行一體化管理,制定各項針對外來人口的優惠政策,切實落實艾滋病“四免一關懷”政策,在對外來人口實行免費諮詢檢測基礎上,全面落實對外來人口提供免費艾滋病抗病毒治療。

  4. 加强對外來人口管理

  加强對外來人口法制化管理,加大對吸毒販毒和賣淫嫖娼活動的打擊力度,防止或杜絶此類違法犯罪活動的滋生蔓延。應堅持開展流動人口的干預工作,减少艾滋病對社會的危害。重點加强對流動人口青年和婦女以及吸毒和賣淫、嫖娼等易受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的健康教育和行爲干預工作的力度。

  

  (2007年11月6日)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