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曲江縣博物館藏的清代端硯



  吴孝斌(吴孝斌,曲江縣博物館。)

  【中文摘要】硯臺是文房四寶中不可缺少的角色,端硯因唐德年間始産於端州境内而得名。其石質堅實細膩,色澤瑩潤,具有發墨快、不損毫、“貯水不耗”、“呵之即澤”等良好性能和特點而居四大名硯之首。曲江縣博物館收藏有十數方清代端硯,雖説不屬上乘佳品但也頗具特色,現擇其數硯以供鑒賞。

  Abstract:The inkstone plays an essential role in the four treasures of study. The Duan inkstone was named after Duanzhou County-the place where they were manufactured starting from Tangde Period. The Duan inkstone is the top among four famous types of inkstones, because it is solid, fine, glossy, and with good qualities and characters such as rapid ink-releasing, brush-friendly, water-retaining and easily-moistened, etc. Museum of Qujiang County has collected tens of Duan instones of Qing Dynasty, which are quite characteristic although they were not the top ones. Some of them are chosen here for appreciation.

  

  硯在文房用具中有着獨特的作用和價值,它既是書畫的工具,也是精緻的工藝品。一方硯石,從開採到雕琢成硯,不僅體現出卓絶的藝術匠心和功力,也凝聚着工匠們的辛苦和血汗。蘇軾曾在《硯銘》中感慨地説:“千夫挽練,百夫運斤,篝火下縋,以出斯珍。”

  端硯因唐時(武德年間)始産於端州(治所在今肇慶市)境内而得名。其石質堅實細膩,色澤瑩潤,具有發墨快、不損毫、“貯水不耗”、“呵之即澤”等良好性能和特點,因而位居四大名硯(端硯、歙硯、洮河硯、澄泥硯)之首。唐時即爲時人所重,被列爲朝廷貢品。唐詩人劉禹錫有“端州石硯人間重”之詩句。端硯以紫色爲佳,若是紫中透出紅潤,或者夾有青氣,都被視爲珍品。與徽墨、湖筆、宣紙一起被人們並稱爲“文房四寶”。歷經唐宋元明清各代而長盛不衰,一直倍受文人學者的珍愛,成爲收藏家的寵兒。

  端硯在不同歷史時期有不同風格。總的説來,唐至宋初的端硯普遍較爲質檏無華。自蘇東坡、黄山谷作硯屏及勒銘於硯以來,選石琢硯與鎸刻文字之風氣才趨於流行,因而宋代是雕硯工藝大發展的時期,從此硯的工藝鑒賞價值大爲提高。明代端硯使用極廣,在文人墨客中倍受推崇。端硯的雕琢更加精緻,即使是不及手掌大小的一塊端石,工匠們也捨不得丢棄,就隨形巧飾,雕刻出小巧玲瓏、精美别致的端硯。清代除了京城的内廷别設了制硯作坊外,南方如安徽、廣東、江蘇、浙江等省也逐漸形成多處制硯中心,它們自成流派,風格各异。端硯的雕造更趨華美繁縟,同時具備了實用性、裝飾性、欣賞性等特點。所表現的内容、題材亦極廣泛,可謂大膽取材,精雕細琢,與唐宋時期的檏素拘謹風格相去甚遠。

  曲江縣博物館收藏有十數方清代端硯,它們雖説不屬上乘佳品,但在造型和雕刻風格上却頗具特色,足以反映出當時端硯雕琢工藝的多姿多彩。現擇其數硯以供鑒賞。

  一、荷葉硯長18、寬20、高3.3厘米,重2500克。石質細密呈黑紫色。硯面略近桃形,其2/5部分雕刻成兩張翻展有致、脈絡清晰的荷葉。墨堂寬淺平滑,其近荷葉處被挖成長8、寬3、深1厘米的墨池。硯底平。該硯整體造型生動巧妙,綫條準確流暢,極富田園情趣,體現了作者的清雅風致(圖一)。

  二、日月硯  長20.5、寬14.5、高2.8厘米,重2150克。黑褐色硯石,硯面呈長方形,邊框製作規整。硯的主體部分爲一内切於正方形的大圓,圓内漸凹成墨堂;其上有兩個同心圓,内圓深1.5厘米作儲墨用;墨池兩側刻有“日月催昇”4個規整篆體。硯底爲長方框形底。該硯造型工整,綫條方中有圓,體現了作者嚴謹認真的治學態度(圖二)。

  三、瓶形硯長16、寬11、高1.3厘米,重457克。該硯石質細膩瑩潤呈黑色。硯身呈一花瓶形。瓶口雕有一朵靈芝草,其空處被深挖成墨池;瓶頸兩側雕兩象形耳,取“太平景象”之吉意;瓶身漸凹成墨堂。因硯身較爲輕薄、除了采用透雕、浮雕手法外,主要以綫刻爲主,更能體現出硯的輕巧别致(圖三)。

  四、龍戲珠硯長22.6、寬13.8、高3.1厘米,重1650克。硯石略近青黑色,爲長方形抄手硯。硯面下半部有一扇貝形硯堂,其頂部深挖成墨池;四周刻有山石水波紋。硯面上方則采用深淺浮雕和綫刻技法,生動雕琢出雙龍戲珠圖案;其下側另雕有一猫仰首觀望。硯背向下鑿空呈斜坡狀,以便抄手持拿。該硯雕造紋飾繁縟,綫條細膩,表現手法多樣,極具清代硯雕風格(圖四)。

  五、蘭石硯長19.5  寬12.4、高2.9厘米,重1100克。硯大部分呈黑色並間雜有月白色。硯近長方形,硯面中央墨堂微凸,四周留有寬邊;左邊利用硯石的月白色雜紋巧妙雕刻成一叢蘭花和山石圖案;近蘭花處爲月牙形墨池,深1.5厘米。硯底爲長方框形底。該硯因材布局,獨具匠心,蘭石圖案繁簡適中,搭配得宜,頗見飄逸灑脱之趣(圖五)。

  六、雲紋硯長14.3  寬11.1、高2厘米,重587克。石質細膩呈紫黑色。硯面爲不規則四邊形,大部分作爲研墨之墨堂;上端雕刻彩雲遮月和梧桐樹圖案,並巧妙將一朵雲挖成l厘米深的墨池;硯底略凹。該硯輕巧可愛,雕工以淺刀爲主,適當穿插深刀雕刻,所刻圖案突出了“静”的主題,頗得書齋之趣(圖六)。

  七、鳳紋硯長25.5、寬20.5、高4厘米,重2900克。硯呈不規則橢圓形,深紫色硯石。硯面上方和右方雕琢有一只展翅揚尾的風凰圖案,墨池由鳳凰頭部與尾身搆成;硯面下半部分則爲中部略爲凸起的墨堂;硯底平直。該硯雕工熟練,刻畫精細,體現了清代端硯製作精美别致的風格(圖七)。

  

  (原載《廣東文物》2001年1期)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