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東盟整合倒退是反華情緒作怪嗎?



  東盟自貿區的整合可能遇到一些麻煩,整合速度受到影響。主要的原因是什麼?有海外輿論指稱,東盟整合倒退乃東南亞的反華情緒在作怪。真相是否如此? 

  首先要看做出這種結論的海外評論者主要的論據是什麼?是根據最近新加坡與泰國、馬來西亞、印尼鬧矛盾而得出的。 

  近來,泰國與新加坡之間就電信領域投資鬧矛盾,并卷入了泰國遲遲未決的政治危機。泰國軍方領道人公開指責説,新加坡投資於包括衛星在內的泰國電信基礎設施領域,是侵犯泰國國家主權之舉。另一方面,印尼和馬來西亞當前對新加坡采取了比較激烈的貿易保護主義行動。 

  評論者認爲,新加坡面臨的問題,其實隱含反華情緒的因素,因爲華人佔有新加坡總人口的80%。華人是東南亞的少數民族,歷來在他們移居的國家保持低調,尤其是在印尼。隨著中國在區內影響力不斷提高,華人最近開始以更自信的姿態突顯自己的民族身份,地區內的民族主義政客無疑也注意到這種社會趨勢。 

  如果這是一種危機預測,那麼不無道理,提醒東南亞華人,無論在任何時候,都要認真把握好與所在國民眾的關係。這是有益處的提醒。 

  但是,如果僅僅以新加坡與泰國、印尼、馬來西亞在經濟領域發生摩擦,就作出東南亞反華情緒作怪,甚至影響了東盟自貿區的構建速度的結論,未免過於草率,是過度的猜測,被局部現象遮罩了雙眼。而且,這樣的論據,是無法支撐論點的。 

  首先,新加坡與其他東盟國家發生經濟摩擦,主要矛盾仍然局限在東盟國家內部,並非産生在中國與東盟之間。所以,泰國、印尼、馬來西亞對新加坡采取的措施,不可能與反中國劃等號,兩者之間完全風馬牛不相及。新加坡華人再多,也不可能與中國混同。 

  其次,新加坡與其他東盟國家發生經濟摩擦,是東盟自貿區建設過程中的必然。東盟國家要由原來俱樂部形式的清談關係,發展到實現東盟經濟一體化,打造一個緊密團結、遵守規則的經濟集團,還有許多的障礙需要克服,絶對不會一帆風順。所以,東盟國家之間鬧矛盾,實爲正常不過,未必會影響東盟自貿區的進程。 

  第三,東盟國家之間政治經濟體制差異極大,必然有障礙。設在東京的亞洲開發銀行研究所所長河合正弘説,與歐盟不同的是,東盟「各國之間發展水準差距是巨大的,比如新加坡與老撾或柬埔寨的差别。收入差距也是巨大的,制度方面的差異很大,各國的政體當然各不相同。從歐洲來看,那些核心國家即使在50年前也有著很多相同之處。」新加坡是東盟最富的國家之一,去年人均國內生産總值超過2萬6千美元,而東盟最貧窮的成員國緬甸還不到200美元,老撾和柬埔寨也只是稍稍强於緬甸。 

  第四,東盟成員國之間有激烈的經濟競爭。設在悉尼的國際政策研究機構羅伊研究所的專案主任庫克説,東盟實現一體化的一個主要障礙是成員國之間存在經濟競爭,大多數東盟成員國出口類似的産品,比如紡織品和自然資源,而且是面向相同的市場。他説:「除了新加坡之外,幾乎所有東南亞經濟體都在相互競爭。它們之間的關係不是互補的,這一點與歐洲不同,尤其是西班牙、希臘和葡萄牙加入歐盟之後,情況更不同了。所以,東南亞各經濟體之間的貿易不多,而是在世界市場上相互競爭,這就使得一體化的益處比較少,而且更難以實現。」 

  第五,中國大力投資東盟國家,搆造雙贏,不可能搆成威脅。根據中國商務部的官方統計資料,中國在東盟的總投資去年達到13億美元,其中包括2006年新注入的2億美元。與此同時,中國-東盟貿易額去年打破歷史記録,高達1608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3%,預計今年將增至1700億美元。到今年底,中國將超過美國,成爲東盟最大的貿易夥伴。因爲中國投資太多,對所在國家太好,而産生反華情緒,這樣的邏輯説不通。 

  有評論者的觀點認爲:中國對東盟一些轉型中的經濟體,仍然代表著潛在的威脅。中國吸走了大量原本會流向東南亞的外國資金;這過程盡管緩慢,但肯定會把東盟在全球生産供應鏈中的地位滑落,中國在供應鏈扮演主道的角色,而東盟卻淪爲純粹中國的原料和商品供應者。 

  這樣的觀點也是站不住腳。中國最吸引國際資金這是定局,但是中國積極與東盟國家建立自貿區,正是要開拓更大更好更通暢的管道,要把更多的資金引向東盟國家,以達到共同繁榮的目標。中國與東盟自貿區的合作構建,其中一個重大益處,就是有效防止東盟淪爲純粹中國的原料和商品供應者。 

  東盟的整合正在進行,中國正在發揮重大的作用。在富鄰政策的推動下,中國與東盟的關係會好上加好,中國人在東盟國家會受到更加熱烈的歡迎。

  2007年2月27日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