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從美國看連宋登陸及中美台三角關係發展



  譚中

  台灣在野黨領袖、國民黨主席連戰與親民黨主席宋楚瑜相繼訪問大陸,兩黨和中共建立起正式交往,有“和平發展論壇”、“經濟貿易和文化論壇”以及“兩岸民間菁英論壇”等具體內容出籠。現在還不能肯定民進黨執政期間兩岸“平等談判”是否有可能恢復,至少台海兩岸關係出現緩和、回到“不獨不統”的相對穩定狀況,在反對黨信譽升高的同時,陳水扁政權漸進式“台獨”進程受挫。總的來說,美國雖然不願意看到北京與臺北在野勢力結成統戰關係,但兩岸化戾氣為祥和的趨勢足以避免美國捲入一場軍事衝突,華盛頓也鬆了一口氣。

  兩岸關係發生歷史性轉折

  但台灣問題仍是美制中王牌

  筆者在美國隔洋觀戲,流覽臺上主角的表演以及台下專家的評論,以及直接、間接窺探美國朝野的反應,有三點感想:第一,連宋登陸與國共、親(民黨)共正式建立統戰關係是重要的、具有歷史意義的新發展,是重大歷史轉折點的開始,但是台灣問題的圓滿解決仍然得經過漫長的道路。第二,中美台三角關係已經超越了台灣問題的領域,重心開始轉向中國崛起的大局面,台灣漸漸失去舉足輕重的地位。當然,在未來三幾年內,台灣問題仍然是美國手中制衡大陸的一張王牌。第三,胡錦濤四月二十九日在人民大會堂歡迎連戰時說的“兩岸的中國人有能力、有智慧解決彼此的矛盾和問題”這句話具有經典性的價值,值得大陸和台灣以及海外華裔中所有的知識精英思量並身體力行。如果能變成現實(我想一定可能),中華文明在新世紀中將會發出燦爛的光輝,對全人類的生存與世界秩序的發展前途都會作出重大貢獻。

  連宋登陸的影響

  台灣當局在連宋登陸之際,為了爭取美國輿論而推動組織了兩次學術討論會。五月四日芝加哥大學台灣學生會請了民進黨元老彭明敏和本校著名安全戰略專家米爾舍默John Mearsheimer敎授對話講演,台灣駐芝加哥“文化”辦事處幾乎全部出動助興。五月六日華盛頓美國遺產基金會舉行以“台灣安全與美台防禦合作前景”為題的討論會,有台灣科技部門高級官員參加。我想著重引用美國專家在兩會上的發言(省略地稱第一會為“芝會”,第二會為“遺會”)來探討中美台三角關係發展前景。

  回顧歷史,台灣與大陸對峙,起因是國共內戰,假如國共一直合作,根本不會有今天的僵局。現在連戰登陸,等於國共開始合作,但台灣問題的性質起了兩點重要變化:(一)台灣執政權從國民黨轉到以街頭抗議起家、有台獨傾向的民進黨手中;(二)台灣問題“國際化”,主要是美國插手,變成中美關係的組成部分。今天對解決台灣問題具有發言權的權威組織有兩大、一中、二小。“兩大”就是北京和華盛頓,發言權最大;“一中”就是台灣當局,有發言權卻受制於“兩大”;“兩小”才是台灣在野的國親兩黨,它們可以影響民意,也有一定發言權,還有可能在二○○八年當選執政。我們從這一背景來看,連宋登陸就有三點歷史意義:第一,使得台灣局勢緩和下來。米爾舍默在“芝會”上說,陳水扁四年多來不斷想打破海峽兩岸的“equilibrium”(均勢),連戰登陸後,“均勢”復原了。第二,連宋相繼登陸對解決台灣問題是一個良好的開端,既影響了大陸、台灣、美國以及國際輿論,還對台獨的囂張起了遏制作用。第三,國親兩黨在台灣政治上的籌碼加重,對未來選舉,特別對二○○八年總統大選,可能起一定作用。

  中美關係的四大轉折

  透過歷史視鏡,我們看到中美台三角關係的發展經過了四大轉折:第一,杜魯門總統一九四九年作出的不干涉中國內戰,讓台灣蔣政權自生自滅的決定被一九五○年“抗美援朝”推翻。第二,從一九七○年代初期開始,“尼辛格主義”(尼克森-基辛格共同發起的國際戰略)把中國從國際共產主義陣營中解放出來,最後導致中美建交與台美藕斷絲連式的“斷交”。一九七九年,鄧小平到美國和卡特總統談判,中美正式交往,中國進入聯合國安理會,台灣的國際地位懸空。繼而美國親台勢力亡羊補牢,國會通過《與台灣關係法》,創美國法律上干涉中國內政先例。第三,一九八四年雷根總統訪華,中美實際上成為共同對付蘇聯的戰略夥伴,台灣在華盛頓國際戰略上地位降格。一九九○年代克林頓執政時期,更用了中美“建設性戰略夥伴關係”字眼,中美台三角進入以中美經濟相輔相成為主體、台美關係處於從屬地位的階段。第四,二○○一年小布希進入白宮後,揚言把中國變成“競爭對手”,並且親口說出“堅決保衛台灣”。他很快發現和北京對著幹是不明智的,把“競爭對手”名義取消。九一一慘案後,華盛頓更積極發展對華友好,以便集中精力打恐。正是在布希政府這一轉過來、轉過去的時刻,台灣由民進黨當政,陳水扁漸進式推行台獨。

  陳水扁對布希政權的兩點誤解

  米爾舍默在“芝會”上分析說,陳水扁想把台灣“有實無名的獨立”(defactoindependence)改變為“有實有名的獨立”(dejure independence),這樣就“越軌”(cross the line)了,而且碰了釘子。

  陳水扁的錯誤主要在於對布希政權的兩點誤解:(一)誤以為布希會堅決保護台灣,“台灣人可以免費獨立”;(二)不瞭解布希政權在伊戰中陷入泥沼,不能自拔,對“保衛”台灣力不從心。在米爾舍默發言以前,彭明敏在“芝會”上為陳水扁政府辯護,當他譏諷大陸政策無理時,靜聽的芝加哥大學師生不時爆發會意的笑聲。彭明敏雖未明說卻抱怨美國對台灣政府施壓:“台灣受人敎訓:‘別刺激中國’。究竟是誰刺激誰呢?中國要我們‘閉嘴投降’呀!”可是米爾舍默一席話使彭明敏的辯護統統失效。米爾舍默說,他訪問過中國,沒有一個中國人不要求收回台灣的。中國絕對不能接受台灣“有實有名的獨立”,會不惜犧牲一切來收回台灣的。他說,他對台灣要獨立和中國要統一都表同情。他把兩岸對立比作美國內戰時期的南北對峙(南部要獨立,北部要統一)並且開玩笑說,他自己是北部人,所以更同情統一。他說,美國不會讓台灣回歸中國,因為台灣是“不沉的航空母艦”;誰控制臺灣,誰就控制了國際航道。他說,今後二三十年,誰控制臺灣將是高度爭議的問題,這是整個冷戰時期都沒有出現的緊張局面。他對此十分擔心。

  美國不會不顧代價“護台”

  如果大陸進攻台灣,美國是否會捲入戰爭呢?對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從“遺會”的討論中得到啟發。遺產基金會的東亞研究員布魯門托Daniel Blumenthal說,一方面,美國官方不斷聲明如果台灣受到攻擊將會“保衛”台灣,另一方面卻不許台灣宣佈獨立以避免美國捲入衝突。他說,台灣和美國許多戰略家很想把美國引到所謂台美“聯防”的“有效攻擊防禦”effective active defense(EAD)框架中去(例如轟炸三峽、上海等),因為沒有EAD台灣安全就完全沒有保證。他認為這樣將為台灣帶來災難。米爾舍默私下也和美國戰略專家一般見識,認為台灣有難美國不會置之不理的。不過他在“芝會”上已經表明,台灣別想“免費獨立”,意思是美國決不會不考慮任何代價而為台獨護航的。

  美國如何看兩岸的軍力比較

  一旦台海爆發戰爭,美國怎麼個捲入法?那就牽涉到一連串的問題了。我們可以從三方面來看:

  第一,布魯門托說,台灣政府的國防措施漏洞很多。台灣是個島,國防重心放在建設海軍與打破大陸封鎖上自然可以理解。美國不斷指出最重要的是:台灣陸軍要能保衛本土安全,一旦大陸派特種部隊從海上或空降登陸,海軍就會失去作用。美國還敦促台灣提防大陸“斬首行動”(中國也可以效法伊戰的打法,一開始就破壞台灣的指揮神經中樞)。美國情報專家慕爾文諾James·Mulvenon在“遺會”上指出,陳水扁盲目相信布希給的“保票”,奢談中國是“紙老虎”,這點最讓美國著急。台灣自己沒有充分的應變能力,“中國軍隊登上臺灣海灘,戰爭就會結束”。

  第二,美國對陳水扁政府很不放心。慕爾文諾認為,中國正在認真準備明年進攻台灣,台灣卻毫無充分準備,而且台灣防務每況愈下,軍費缺乏,各軍種山頭主義嚴重,沒有整體防禦觀念。民間心理準備更差,年輕一代根本沒有作戰意識。更嚴重的,美國無法在軍事上和台灣緊密合作,因為大陸的情報網已經滲透台灣,美國不敢把國防機密告訴台灣,怕傳到北京去。對於這一點,布魯門托補充說,美國經常派現役高級將領到其他國家交流,連中國也派去,就是不去台灣。由於缺乏直接接觸,陳水扁政權究竟是怎麼樣的,美國不摸底。慕爾文諾說,民進黨領袖過去都受過情報機關迫害,所以與台灣情報機構格格不入,間接影響台美之間的合作。

  第三,最重要的是中國一天天強大。當過二十餘年外交官,曾在廣州、香港、澳門美國領館工作過的遺產基金會專家特卡契克John Tkacik說,美國原來認為中國軍力比美國落後二十年,現在不這麼看了,這是最近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和中央情報局長高斯公開表示的。中國越來越強大,美國捲入台灣戰爭的可能性自然越來越小。

  美國能“保住台灣”嗎

  可以這麼說,半個世紀以來,華盛頓對大陸與台灣的對峙採取“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戰略,一方面保住台灣,使其不受大陸統治;另一方面穩住大陸,使其不對台灣動武。在中國還不強大、北京還不敢對台採取強硬措施的情況下,美國的“漁翁”位置堪保無虞。可是我們根據以上美國專家的發言來看,現在美國是真正擔心台灣前途發展了。今年三月北京人大通過《反分裂國家法》,為台獨戴上緊箍咒。美國政府表面上不動神色,暗地裡制止陳水扁政權挑釁北京(因此有彭明敏在“芝會”上的公開抱怨)。看來華盛頓對台灣問題的雙管政策,“穩住大陸”正越來越佔壓倒優勢,“保住台灣”最終將成為空頭支票。這是美國沒有公開宣佈的對台政策的底線。

  

  民進黨面臨抉擇

  國共、親共兩黨建立統戰關係祇是萬裏長征走出第一步。連戰五月二日在上海市長韓正餞行宴會上作打油詩說:“相逢不僅曾相識,後會有期會雙贏”。他四月二十九日在北京飯店記者招待會上說:“五十多年來,兩岸的局勢是對峙的、對立的、對抗的,而今天有這樣的一個契機讓我們能夠總結歷史的過程,開展一個新的契機。”連戰為國民黨搶了“營造兩岸互惠、雙贏、共存、和平”的主動以後,好勝心強的宋楚瑜更進一步在五月十二日胡宋《會談公報》中創造了“兩岸一中”新名詞,並且決心為發揚“九二共識文化”努力。俗話說:“解鈴要靠繫鈴人”,台灣疙瘩最終將由炎黃子孫自己解開。民進黨領袖如果繼續作梗,必將在四年後被選民唾棄。如果識時務而為俊傑,參加到這一時代新潮流中來,不但為兩岸人民造福,陳水扁想得諾貝爾和平獎金的願望也不會是天鵝夢。

  (原載《中國評論》二○○五年六月號,作者係旅美退休學者)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