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兩岸大三通,不可能為何變成能?



  2008年12月15日,這是兩岸關係史上永遠值得紀念的日子,這一天,「兩岸直接三通」基本實現。台灣方面稱之為的「兩岸大三通」的實現,對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對台灣的前途走向格外重要,台灣迎來了走出邊緣化的曙光。在此,我們要問,「兩岸大三通」,不可能為何變成能?

  1979年元旦,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台灣同胞書》,明確提出「雙方儘快實現通航通郵」,「發展貿易,互通有無,進行經濟交流」。這一主張,後來被概括為「兩岸直接三通」。記得當時這一天,本評論員正在讀大一,深為《告台灣同胞書》震撼,一字一句反覆研讀。今天回顧,兩岸人民感受一樣,沒有想到的是,「兩岸直接三通」既然真的能夠實現。也沒有想到的是,「兩岸直接三通」竟要耗費30年的光陰才能實現。

  今天,兩岸各大媒體都在發表社論、社評,回顧與展望「兩岸大三通」,無論怎樣肯定都不為過。「兩岸大三通」的道路坎坷曲折,曾幾何時,兩岸幾乎兵戎相見,三通幾近夢破。又曾幾何時,兩岸不斷進進退退,三通始終給人幻想。如今,夢沒有破,幻想成真,歷史走到了最為真實的一步。

  30年彈指一揮間。然而,為了促進「兩岸直接三通」,大陸付出了三代人的心血和努力。鄧小平提出了「一國兩制」的主張,江澤民完善了「和平統一」理論,胡錦濤推出了「和平發展」新思維。中共意志堅強,不曲不撓,排除干擾,與時俱進,終於進入了敢教兩岸換新天的境界。當然,30年的經驗與教訓,也到了值得重新總結的時候了。

  在此,我們要特別肯定地說,兩岸實現大三通,也就是基本實現「兩岸直接三通」,最大的因素當然離不開大陸這一方。30年來,大陸做到了格外不容易做到的三個「決不」:一,大陸推動「兩岸直接三通」的信念決不動搖。二,大陸政府與人民認識一致、在落實推動「兩岸直接三通」政策方面決不紛爭,始終凝聚全民共識。三,在落實「兩岸直接三通」措施方面,大陸對台決不爭一時之氣,始終保持最大的耐心和最寬容的彈性空間。沒有這樣的三個「決不」,兩岸大三通不會有今天!而因為有了這三個「決不」態度,大陸得以長期主導「兩岸直接三通」的議題。

  最重要的是,「兩岸直接三通」符合兩岸人民的根本利益,尤其符合台灣人民的最大利益。「兩岸直接三通」的基本實現,實乃兩岸人民經過30年的艱苦努力而換得的。民意如洪流,30年來,不斷在兩岸奔湧。李登輝時代、特別是陳水扁時代,都竭力攔阻兩岸民間往來的洪流,但是,從歷史觀來看,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改造兩岸的真正動力。符合人民根本利益和感情的「兩岸直接三通」,是擋不住的、切不斷的。

  台灣在近30年來,走了一條大彎路,導致政治經濟雙雙邊緣化。最主要的原因,是台灣歷任領導人對世界形勢、兩岸關係的戰略判斷出了問題、出了偏差。特別是在1979年,他們以為,世界趨勢仍然是戰爭與遏制,這與大陸得出的和平與發展結論是背道而馳的。蔣經國體悟已遲。很不幸,李登輝、特別是陳水扁從個人政治目的出發、從權力鬥爭出發、從小集團利益出發,長期不能糾正失誤的世界觀,於是越走越遠,把拒絕「兩岸直接三通」當作是戰略手段,於是台灣一步一步被拖向不幸。

  所幸,馬英九今年5月20日出任台灣領導人,於是,兩岸關係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新變化。為什麼馬英九就能把不可能變成能呢?我們認為原因很多,既有個人的抱負,也是時代的要求。其中一個很值得一提的因素,是馬英九受到了蔣經國思想的深刻影響:其一,蔣經國晚年的實現兩岸和解的思想,根深蒂固地影響了馬英九一輩子。特別是在蔣經國直接指揮下,馬英九參與了兩岸和解的很多具體工作,由此打下了深刻的思想烙印。其二,蔣經國晚年愛民、親民、惟民為重的思想也深刻地影響了馬英九。只要對人民好的,就要去做。這幾乎是馬英九的政治信條。在此,我們不能不慨嘆,台灣之幸運,因為還有馬英九這樣的人。

  與此同時,我們要高度推崇連戰先生的功績,沒有連戰先生,我們很難想像,兩岸關係如何能夠改寫,「兩岸大三通」豈能從不可能轉變為能!連戰是中國國民黨的核心價值的代表,大中國情懷、中華民族復興情結,中國國民黨最傳統、最重要的思想光影,都在他身上反射出來。如果沒有連戰不惜一切,毅然踏上大陸,創造了國共和解歷史,兩岸關係豈能從最危急、最危險的關節大掉頭,直接轉向和平發展!連戰先生,給兩岸帶來了和平,給世界帶來了和平,給台灣人民帶來了福澤代代的生機。

  以吳伯雄為領導的中國國民黨,成了兩岸關係的穩定器、促進器。既努力遵循連戰開創的兩岸和平發展路線,又全力支持馬英九和政府的兩岸大和解、大交流政策。今天的中國國民黨是國共歷史上衝突最少、合作最多、包容最廣的黨。兩岸要和解、和平,兩岸執政黨一定要互相信任、互相合作。這是過去不可能的,不敢想像的。現在已經成為事實。由此我們可知,兩岸之間,還能創造更大、更多的奇蹟。

  很多媒體的評論都在為「兩岸大三通」的經濟效益算細帳,這是應該的。「兩岸直接三通」的效應,首先就是對民生有利、對經濟有利。但是,我們更願意算大帳。在很多的社論中,台灣經濟日報的觀點很有大局觀,為台灣的未來指點得很清楚。

  台灣經濟日報社論指出,儘管如此,今天啓動的兩岸直航對台灣經濟而言,實具有極為重大的意義。首先,它代表了台灣經濟政策的思維,從過去兩岸絕對敵對的意識形態,轉向比較利益的理性法則;這樣的轉變不代表純然的一味開放,而是不再凡事負面思考的直觀否定,是能以理性的邏輯,選擇於己有利的對策與作為,讓長期受制於兩岸枷鎖而畸形發展的台灣經濟,終得以正常伸展,探觸各種可能。在實體經濟層面,兩岸直航不只是讓兩岸間的往來截彎取直,更是打通了台灣經濟的血路;因為經濟快速全球化、也因為中國大陸的崛起,讓兩岸航路限制所制約的,不只是兩岸間的人貨往來,也一起限制了台灣與世界經濟舞臺的連結,結果是台灣既未完全搭上大陸經濟快速起飛的順風車,更深陷經濟邊緣化危機。因此,今天打開了兩岸通道,形同一併打開了通往世界的關卡;一如眾多外商所言,兩岸關係不僅不再是台灣經濟的減分,還將是產出紅利的加分。

  台灣經濟日報社論之所以與其它不同,在於看清楚了這麼一個道理:「兩岸大三通」給台灣帶來了一個嶄新的未來。

  這一段話也提醒兩岸、尤其是提醒了台灣,「兩岸直接三通」的實現,不是終點,而是新時代的、新歷史的新起點。台灣可以利用這一個新起點奮起,兩岸關係也可以利用這一個新起點重新出發,再翻開歷史的新頁,把不可能變成能!

  「兩岸大三通」之後又是什麼?我們期待未來30年的兩岸新思考、新目標!

  2008年12月16日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