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中國嵩山甄氏發源發祥史略



  劉翔南(翔南,河南省中原姓氏歷史文化研究會常務會長。)

  甄姓是中華姓氏大家庭中表現卓越的族群之一,其得姓淵源久遠。據文獻記載,甄姓主要有四大來源:一支出自嬀姓,爲舜帝之後。《元和姓纂》引《陳留風俗傳》雲:“虞舜陶甄河濱,因以爲氏。”這是説,虞舜早年曾率領族人在黄河之濱製作甄器,他的後代有部分人便以制甄(瓦)這種技藝作爲自己的姓氏,這也是中國甄姓最早的來源。二爲春秋陳國公族陳通之後。  《姓》引《姓源》曰“楚子滅陳,陳通奔周,爲中將,周王以通舜後,賜姓甄氏。”按:周代陳國係虞舜裔孫嬀滿(陳胡公)所建,故此支甄姓亦源於嬀姓,與前支甄氏同宗。三是皋陶次子仲甄之後,以祖名爲氏。《姓》引《姓纂》雲:“甄氏,皋陶次子仲甄之後。”皋陶是顓頊時代偃姓部落首領,其族裔分遷各地建立有許多諸侯國,如商周時期的偃姓國蓼、英、六及嬴姓國樑、葛、江、黄、徐莒等,皆爲皋陶後裔所建,故此支甄氏出自偃姓。四是北魏改姓。據《魏書·官氏志》記載,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之後,改鬱都甄(又作鬱原甄)氏爲甄氏。當代史學家姚薇元先生考證説:“鬱都甄可能是鬱築鞬之异譯,乃東部鮮卑種也。”

  從上所述甄姓各支源頭可以看出,甄姓的起源地主要在中原地區。見於史載最早的甄姓始祖陳通,爲陳國人,陳國都城在今河南淮陽縣。此外,陳通受周王賜姓和北魏孝文帝改鬱都甄氏爲甄姓之地,均在今河南洛陽境。當今天下甄姓人多尊古帝舜爲始祖,説明甄姓諸支以源出帝舜者最爲興旺發達,他們已經成爲中華甄姓的主脈。

  我國北方是甄姓族人早期活動的中心區域。甄姓歷史郡望(名門望族)主要有二:中山郡、河南郡。漢代中山郡(國)治所在河北省定州,領十四縣,包括無極縣。古河南郡治所在今洛陽。甄族當居於洛陽或附近地區。

  史載甄氏先賢在今河南境内的活動遺迹也有不少,如帝舜的出生地姚墟和年輕時“耕歷山,漁雷澤,陶河濱,作什器於壽丘,販於頓丘,就時於負夏”之地,在今濮陽及浚縣一帶。魏文帝曹丕之夫人甄後,葬於今河南安陽縣境,相傳甄後之父甄逸及母張氏之墓,在今新密市牛店鎮寨脖村,現已被新密市政府列爲該市文物保護單位。聞名中外的嵩山嵩岳寺塔,是中國保存至今最早的青磚古塔,係北魏河南尹甄琛主持修建,故當地人又稱之爲“甄琛塔”。唐代著名醫學家甄權、甄立言兄弟,爲河南扶溝縣人等。另外,甄字古讀音爲“絹”、“堅”,約於漢末三國時期轉讀爲“真”。東漢許慎《説文》載:“甄,陶也,從瓦,垔聲,居延切。”《康熙字典》釋甄:  “《唐韵》居延切,《集韵》稽延切。”唐朝張説《廣州都督甄(亶)公碑》雲:“昔胡公紹舜,奄有大邦,楚子縣陳,乃成樂土。當烈王之世,有陳通奔周。王以爲忠將,美其族,言舜居陶甄之職,命爲甄氏。賜姓因生,如堅之讀,形聲轉注,以真爲音。”史學家陳壽所撰《三國志·吴書》載:“孫堅入洛,屯軍城南甄官井上。旦有五色氣。令人入井,探得傳國玉璽。以甄與己名合協,以爲受命之符。則三國以前未有音爲之人切者。孫權即位,尊堅爲帝。江左諸儒爲吴諱,故改音真。”這是説,甄姓讀音由“堅”轉讀“真”,緣於三國吴人避孫堅名諱。總之,甄氏後人均認爲洛陽城南的甄官井與甄姓讀音的轉變有密切關係,因此,洛陽甄官井遺址,也應是甄姓族人值得紀念的勝地之一。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