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四、化州橘紅

  化州橘紅簡稱化橘紅,是化州特産的一種橘紅。橘紅,其實就是橘子皮。

  化橘紅、橘紅、陳皮,三者應區别。

  化橘紅、橘紅、陳皮是2000版《中國藥典》收載的三種不同的中藥。

  陳皮,實際上是橘子,或柑子、橙子的皮,成熟時采摘剥取果皮,陰乾稱爲陳皮。

  橘紅,也是橘皮,是橘皮去白留紅者爲橘紅。也即説,橘成熟時采摘,剥取果皮,去掉橘皮内部白色部分後,曬干稱爲橘紅。

  化橘紅,是産於化州市的一種表皮長滿絨毛的橘子,其果實外皮,淡紅色,乾燥後成爲化橘紅。

  化州長毛的橘子,形似小柚子,所以又稱絨毛柚子,化州這種絨毛柚子,與橘子、柑子、橙子,都同屬於芸香科植物,常緑小喬木或灌木。

  關於化州橘紅發現的傳説,有兩個版本。一個版本,相傳化州有羅辨這個人,他是發現、利用、種植化州橘紅的始祖。

  那是宋朝的時候,化州有不少人患上咳嗽痼疾,無藥可醫。羅辨踏遍山野林地,在化州中部的寶嶺、龍母嶺、石龍崗、石牛嶺等地,發現這種絨毛橘子,可以治咳,他利用這種橘子治好了一些病人。後來他搭棚在石龍崗居住,開荒墾地,種植橘子,爲民醫病,治癒了無數患者。羅辨後來乘白牛沿江而去,不知所終。化州人一直把羅辨神化爲仙人。化州有條縱貫南北的河流,叫羅江,史上化州地曾稱羅州,據説都是爲了紀念羅辨的。

  另一版本,相傳明初,化州某知州患了痰飲,久醫無效。在陽春三月一個風雨交加的夜裏,衙差爲他煎藥,因風雨所阻,難汲井水,便從州署院内金魚池舀水煎藥。知州服後,頓覺氣順、神清,病情大减。翌晨,詢問原委,衙差從實禀告,知州即到金魚池看個究竟。見池旁有兩棵橘紅樹,經風吹雨打,落花遍布水面。知州細忖,此病减輕,必是橘紅花的功能。於是摘花數朵,原方煎服,果然藥到病輕。從此,化州橘紅聲譽鵲起,遐邇馳名。

  後人研究發現,化州部分地區土質多礞石,礞石可化痰止咳。在含有礞石的土地上長出的長毛橘子,已吸收了礞石的成份,所以,有止咳化痰的奇效。

  到了明代,人們把這種表皮長滿絨毛的橘子,稱爲“化州橘紅”。明末清初,化州橘紅被選進宫廷,並定爲御用藥物,成爲宫廷貢品。

  化橘紅,能入肺、脾經,具有化痰、理氣、健脾、消食功效,主治胸中痰滯、咳嗽氣喘、嘔吐呃逆、飲食積滯。臨床證明,化橘紅對肺癆、支氣管炎、止咳化痰等有獨特療效。

  現今,“化橘紅”以及化州“橘紅痰咳液”,已名揚中外,銷往全國及世界各地。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