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第五章 老年歲月

  永定客家人到了老年,就像成熟的果實,放射出金燦燦的光芒。老年人經

  曆了人生的歷練,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創造了一定的物質財富和十分寶貴的精神財富。他們發揮“餘熱”,為後人作則,給後人留下了許多精神財富。

  第一節  老人是寶

  永定客家老人歷經了人生的風雨,並用自己的經驗和智慧發揮“餘熱”做好

  事,對家庭和睦、社會和諧起了重要作用。因而他們也得到家庭、社會的尊重,晚年過得更幸福和快樂。

  永定客家老人在料理家務和培養教育後代、處理各種人際關係、做公益事業

  等方面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老人通過長期生活磨練,形成了勤勞習慣,料理家務得心應手。因為他們的

  兒子和媳婦要務農、做工、經商……忙得不可開交,於是料理家務、帶好孩子一般就是老人的事。這樣,年輕人就可以全身心地做好自己的工作。有的老人道德高尚、文化知識豐富,他們利用這一優勢,培養教育孫輩成才。老人歷經人生磨礪而形成寬厚處事、善於包容的優秀品格,善於處理和化解家庭、鄰里出現的矛盾,使家庭和睦、鄰里團結。

  舊時,永定客家人的社會是宗族社會,每個姓氏的家族都有一個族長。這個族長是由德高望重、有辦事能力的老人來擔任。永定客家人的族規,一般規定是:“敬祖宗”、“重宗長”、“共患難”、“禁亂倫”、“禁欺淩”。當族人違反了族規和家法的條款,族長為了維護宗族內部的既定秩序,樹立宗族的對外威信,便會依據族規的基本準則作出決定,進行懲處。比如,族長可以對“作奸”、“亂倫”、“大盜”的族人,在祠堂前的“沉塘”溺死處理。族長還處理宗族內部分家析產、婚嫁喪葬、鬥毆爭論、置產買業等事務。一般由族長進行調解仲裁處理的決定,而族人必須服從。族長還要主持興建和維修宗祠以及修族譜,並組織和舉辦大型祭祀祖宗的活動。

  一些發了財的永定客家老人,“取之社會、回饋社會”,建功立德,如牽頭修橋鋪路建涼亭,做公益事業。老人對家庭、家族、社會都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真可謂是“老人是個寶,家庭、家族、社會少不了。”

  永定客家人有著尊老敬老的傳統習慣。比如,無論家裡吃飯和作客,都讓老人坐上位,讓老人先夾菜,同桌席其他人才能開始吃,而最好吃的要讓給老人吃。老人生病了,子孫請醫生治療,並在生活起居方面照顧得很周到。過年給老人發壓歲錢。因為九月初九過九月節,“九九”隱含長久、長壽的意思,這一傳統的節日也都有敬老的意思。

  舊時,“儒租田”代耕者每年規定交納的糧額折錢,除一部分錢支持儒生讀書之外,還有相當一部分錢用來購買祭品祭祖宗。特別是大房宗族祭祖完後,則將供品集中在宗祠裡按規矩分配:男丁60歲以上的老人每人分肉1斤, 70歲以上分一隻雞或鴨,80歲以上的自主選擇。

  永定客家地區都有子女給老人做壽的傳統習俗。60歲以上的老人就可以做壽,“男做齊頭,女做一”,即男60歲、70歲、80歲做,女61歲、71歲、81做壽時,一般發紅帖宴請親友,親友們要備禮物祝壽,多為活雞、壽麵、壽桃、花炮等。壽家廳堂中掛壽幛,擺香案,做壽的老人由配偶陪坐廳上,接受兒孫和女婿及至親晚輩的拜夀。壽宴的特色是宴席是要有壽麵壽桃。開宴時,最先上壽麵(必須用線面,以示長壽),席間,還要由廚師在每桌去添面,稱作“添壽”。這一切,都是孝敬老人的具體表現。正如《百孝歌》所雲:

  自古聖賢把孝傳,孝道成為百行源。奉勸世人多行孝,先將孝歌表一番。

  天地重孝孝當先,一個孝字萬福全。為人須當孝父母,孝順父母如敬天。

  孝子能把父母孝,下輩孝兒照樣還。自古忠臣多孝子,君選賢臣舉孝廉。

  要問如何把親孝,孝親不只在吃穿。孝親不讓親生氣,愛親敬親孝乃全。

  可惜多人不知孝,怎知孝能感動天。福祿皆因孝字得,天將孝子別樣看。

  孝子貧窮終能好,不孝雖富難平安。諸事不順因不孝,回心轉孝天理還。

  孝貴心誠無它妙,孝字不分女與男。男兒盡孝須和悅,婦女盡孝多耐煩。

  爹娘面前能盡孝,一孝就是好兒男。翁婆身上能盡孝,又是孝來又是賢。

  和睦兄弟就是孝,這孝叫做順氣丸。和睦妯娌就是孝,這孝家中大小歡。

  男有百行首重孝,孝字本是百行源。女得淑名先學孝,三從四德孝為先。

  孝字傳家孝是寶,孝字門高孝路寬。能孝何在貧和富,量力盡心孝不難。

  富孝鼎烹能致富,貧孝菽水可承歡。富孝孝中有樂趣,貧孝孝中有吉緣。

  富孝瑞氣滿潭府,貧孝祥光透清天。孝從難處見真孝,孝心不容一時寬。

  趕緊孝來孝孝孝,親山我孝壽山天。親在當孝不知孝,親歿之孝孝難全。

  生前盡孝親心悅,死後盡孝子心酸。孝經孝文把孝勸,孝父孝母孝祖先。

  為人能把祖先孝,這孝能使子孫賢。賢孝子孫錢難買,著孝買來有用錢。

  孝定心正心能正,孝字修身身能端。孝字齊家家能好,孝字治國國能安。

  天下兒孫盡學孝,一孝就是太平年。戒淫戒賭都是孝,孝子成才親心歡。

  戒殺放生都是孝,能積親壽孝通天。惜穀惜字都是孝,能積親福孝非凡。

  真為心善是真孝,萬善都在孝裡邊。孝子行孝吉神護,為人不孝禍無邊。

  孝子生世身價重,孝子去世萬古傳。此歌句句不離孝,離孝人倫難周全。

  念得十遍千個孝,消災免難福壽添。

  贍養老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傳統美德。永定客家人非常重視尊老敬老,贍養老人是子孫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

  自古以來,永定客家人贍養老人都是以家庭為主,而少數單寡孤獨的老人則由政府贍養。據《清朝光緒永定縣誌》記載:明朝洪武初年,詔天下郡縣,各立“孤老院”。明朝成化十四年成立永定縣後,首任知縣王環創建“養濟院”,原址在縣城南。明嘉靖十五年,知縣毛鳳將“養濟院”遷於縣東山麓;嘉靖三十七年,知縣許文重建。縣境內貧病孤老之民而養之,人月給米3鬥,薪30斤,冬夏布一匹,死則棺一具。清代永定養孤貧老人53人,每人每日給銀一分,每年發銀203.52兩;冬、夏布銀10兩。清道光十三年(1833),縣丞張煒倡在峰市設普濟局,凡旅途中死亡無親友及貧困死亡無法埋葬的,由普濟局供給棺材,雇人送厲壇殯殮。永定客家人還有利用公田的糧款來贍養單寡孤獨和給老人送終的習俗。

  第二節  作則後世

  永定客家老人具有“生命不止,奮鬥不息”精神。他們利用自己豐富的社會和生活經驗以及廣泛的人脈關係,處理家庭事務和鄰里關係以及做社會公益事業,為家庭作則,為家族作則,為社會作則。

  一、為家庭作則

  老人社會經歷多,對家庭之間、家庭和鄰里之間出現的矛盾,能夠採取包容和寬厚的方法來處理,不僅使家庭團結、鄰里和睦,甚至有時還可以避免一場悲劇的發生。

  聞名於世的高頭鄉“圓樓王” 承啟樓建造者江集成,他還是一個十分善於處理人際關係和化解矛盾的高手。他因要回借款卻被借款人毆打一事的處理方法,就是一個生動的例證。因為建承啟樓一時手頭緊,一天,他想去收回些借款來應付開支。為了不致耽誤農活,便一早起床往一家借戶跑去。一進門,才說明來意,豈料借戶性子火暴,蠻不講理,任憑他好說歹說,就是不還;最後還揮起一根柴棒,照著他頭部一劈,登時他的額頭開了個裂口,血流滿面。鄰居見勢不妙,忙上前扶攙著他離開。

  他挨打的消息很快傳到他家人的耳朵裡,他的兒子、侄子一個個摩拳擦掌,帶著耙頭鉤刀,趕來。一場風波眼看一觸即發。他忙把兒子侄子擋住了,若無其事地說:“你們不可造次喲,他哪有這麼大膽敢打我,是我一時沒站穩腳跟打了個偏,跌倒在地傷了額門的,怎麼能怪別人呢?”家人聽罷,一個個怒氣全消,擁他回家。一場將要發生的惡性械鬥風波就這樣停止了。

  但是,事情就是那麼巧合:中午時分,說也怪,那個借戶誰知害了什麼病,硬朗的身子竟突然間死了。晚上,江集成給子侄們說:“俗話說得好,忍氣留財。早上我的額門的確是那個借款人劈傷的。但我想:君子不跟牛鬥力,凡事不是忍一忍就過去了?要是早上你跟人家認真起來,兩虎鬥,就算沒拼個你死我活,那麼中午人家死了,他家准會找上門來,告到官府,那還了得!自古以來,當官的那個不貪?吃起官司,我這辛辛苦苦花了半輩子創下的家業,就得蕩個一乾二淨。”

  江集成的子孫通過這件事,使他們明白了一個深刻的道理:“讓人一分,天寬地闊”,“忍是福”。後來,江集成的處世方式深刻影響他的子孫後代,因而使他的後代人丁興旺。在他以下有建字輩兒子4人,千字輩孫兒20人,贊字輩曾孫72人,翰字輩玄孫360人。親傳五代內,男丁達456人。真是福的造化。

  二、為家族作則

  舊時,永定客家人的宗族觀念是很深的。每個姓氏家族都有一個族長,族長是由德高望重、辦事公正、有能力的老人來擔任。族長在整個家族中是有絕對權威的。因此,他能公平、公正來處理整個家族中出現的一切大小問題和安排好各種事務。

  高頭鄉高北村承啟樓、五雲樓、世澤樓3座樓的大家族的最後一位族長,之所以被當選為族長,是因為人緣好、處事比較公平、有辦事能力。族長有絕對權力率領全族人,可代表全族人對外行事,承啟樓的祖堂就是行事權力的地方,他就是在這裡主持族人議事,安排各種事務、祭祀,調解各家的矛盾。因為隨著社會制度的改革,族長制度也隨之終止。

  2008年,承啟樓需要選一名樓長來負責本樓衛生、對外聯繫等方面的工作。選舉時,每戶1票。當時有24戶在家投了票,當選者得到21票,以絕對優勢當選。他當選的原因是人緣好、處理事情比較公平合理。現在的樓長和以前的族長有所不同,管的主要限於維護樓內衛生,另外協助鄉政府處理其他事務。

  三、為社會作則

  永定客家老人發了財,非常熱心公益事業,回饋社會。

  賴庚興,清代乾隆、嘉慶年間人,貢生。他獨創“烏絲煙”新產品,創立“利”字型大小商標,使其新產品“烏絲煙”行銷四川、江西和海外,成為永定富翁之一,但他致富了卻不忘為家鄉永定做社會公益事業。嘉慶五年,他建了冾溪涼亭;嘉慶十一年,他在通往汀洲的金砂鄉主驛道上建了金砂永濟橋、倒水裡石拱橋、金砂涼亭……

  永定客家人崇文重教,出了許多讀書人;到了晚年回到家鄉頤養天年。他們知書達理,樂於幫助鄉人排憂解難。清代翰林巫宜福幫助湖坑鎮南江村村民平息因建土樓引起的風水紛爭的故事就是一個生動的事例。

  坐落在南溪南江村橋子頭的東成樓,在擇基興建時,原規劃為方樓。然而,,事有湊巧,方形的一角,恰好對準本村黃婆太的墓地。該墓地為猛虎下山形,而這相對的一角,恰似拉滿弓弦的箭簇對準虎頭一樣,從而引起觸犯風水的糾紛。砌石腳時,墓主一方極力反對,不准基建。於是,雙方引起爭執,互不相讓,無法解決,幾釀成仇。這時有些好心人建議,約請巫翰林出面調解。

  翰林巫宜福是永定縣大溪鄉巫屋人,清嘉慶二十四年(1819)二甲進士,入選翰林院,在國史館擔任編修,因作《感事》詩得罪上司,便辭職回鄉,隱居大溪。他為人正直,處世公正,德高望重,熱心桑梓公益,樂意我鄉親排憂解難,是一位急公好義的大好人。南溪親戚登門拜謁,請求他調解爭端,他欣然應允,專轎前往南溪,出面調解。

  巫翰林在南江村橋子頭落轎後,就到實地進行踏勘,果然看到新樓樓基的一角,好似弓弦上的利箭一樣對墓地當頭,實為鄉間風水之大忌;同時,瞭解到樓主除此地建樓外,別無選擇。於是,他便分頭找了墓主和樓主,徵詢雙方看法和意見,待瞭解雙方的看法和意見後,便胸有成竹地把雙方有關人士邀集前來,共同協商。他規勸雙方要以團結和睦為重,和鄉親、睦宗族,妥善解決紛爭。

  經過這一番耐心勸說,雙方表示尊重他的調解後,巫翰林便因勢利導地提出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把對準墓地的樓角裁角取直,削去箭頭,這樣,既不再影響風水,又保留了宅基地。同時,他還替樓主著想,認為如果僅裁一角,從建築總體上來看也不協調,乾脆把其餘3個樓角都裁角取直,把原規劃的四角樓改為八角樓。雙方都樂意接受他的調解,皆大歡喜。這樣,一場幾釀成仇的紛爭便告平息。巫翰林高超的調解方法造就了罕見的“八角樓”,使聞名於世的永定土樓大家族中增加了一個重要成員,他與“八角樓”的佳話也將流芳千古。

  第三節  生命總結

  永定客家人和其他客家人一樣,都是通過千年遷徙、萬里長旋的中原漢人的後裔。他們愛國愛鄉、崇文重教、勤奮刻苦,一生執著追求,創造了許多寶貴的精神財富,包括立功、立德、立言、立囑、著作、家訓、家規、遺訓、勸勉。

  一、立功

  永定客家人愛國,湧現了一批精忠報國有功之臣。如金砂張振伊總兵就是突出一例。在清朝康熙年間爆發了關係到國家生死存亡的“三藩之亂”,廣西也和江南其他省份一樣,都叛亂朝廷。張振伊總兵變賣了家產,率領4個兒子,去廣西征討叛軍,英勇作戰,收復廣西全境,立下赫赫戰功,成為清康熙王朝的有功之臣。

  二、立德

  永定客家人很注重後代的品德培養,首先用自己良好的品德修養來影響子孫後代。

  湖坑鎮新南村的蘇穀香,在上海、蘇州、杭州、無錫等城市開設“永泰興號”煙行,靠做條絲煙生意發家,成為富甲一方的大財主。他不僅建造了一座著名的圓樓——衍香樓,還將自己做生日或做壽省下的錢用來做慈善事業。至今在金豐片還流傳著蘇穀香和他的兒子們“不做生日做慈善”的佳話。

  蘇穀香50歲那年,有許多人議論,他那麼有錢,他的半百生日,一定很隆重、很熱鬧。然而,他家卻一直沒有動靜,一打聽,才知道他的50歲生日已經過了,生日那天,他才吃一碗長壽麵。

  一晃又是個10年,他已經60歲了。這是他的花甲之年,應該花大錢風風光光做大壽吧。有多少目光投向他,投向他的兒子們,投向他的家。但是,一年過去了,仍然不見他家的熱鬧場面,他又是一碗長壽麵,過他的花甲之壽。他是不是太吝嗇了?不,他並不吝嗇。他每次生日都有“銷單”。但是,他的“銷單”開支不是花在生日上,而是花在修橋施路上。他的兒子們在他的影響下,也是一個生日一碗面,將做生日省下的錢也用在修橋施路上。他和兒子們先後興建了奧杳屋橋、石菽石橋、薛屋涼亭和洋多涼亭。

  三、立言

  永定客家人都很注重文化傳承,都希望自己的後代人才輩出。特別老人在臨終前留下遺言,要孝道,要以耕讀為本。

  清代永定名士、貢元陳玉章,是培豐鎮長流村人。他在逝世前,立下遺言:要子孫後代尊老敬老,家庭要團結,要耕讀為本。他所置的產業“皆為祭烝及書資公益之用。”他的遺囑被他的後人刻在石碑上:

  “凡人當孩提時無不知愛敬長,及其長大漸至不孝不友者,良由少讀詩書不知理義或聽婦言故也。爾兄弟各宜內教俾各婦皆盡孝友之道,則家和矣。或有一言稍不孝友,立當面斥,此次既不為所惑,後次將不敢複言矣。此為全家上策,倘或偏聽、乖骨肉、不成人子、不成兄弟,斷不得分我家業。爾兄弟其謹識之勿忘。餘所置之產業及爾兄弟納本利銀添置之產業,無論多少,皆為祭烝及書資公益之用。總不得以我之產業分定個人名下。縱後輩無論如何貧寒亦不得以我產業典當出賣。如有此等子弟,必須逐出,其買者亦不得昌盛雲。”

  四、立囑

  愛國愛鄉、敬祖愛宗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尋根問祖是港澳臺和海外永定客家人的共同心願。他們中許多人終生未能了卻心願,在臨終前留下遺囑,希望後代要完成他們的遺願。

  吳伯雄的父親吳鴻麟愛祖敬宗的生動事例,令家鄉父老深為感動。他當過臺灣桃園縣縣長,是一個愛祖敬宗情結極深的人。他一生最大的憾事就是未能回祖藉地去敬祀祖先。1995年臨終時,他再三叮囑吳伯雄要回故里省親謁祖。

  吳伯雄遵照父親生前的囑託,在他6次回大陸訪問,其中有兩次回故里省親祭祖:第一次是在2000年11月21日,他回到祖籍地——永定縣下洋鎮思賢村的吳氏宗祠祭祖。第二次是在2008年8月14日,他趁赴北京觀禮第29屆奧運會之機,又回祖籍地思賢村的吳氏宗祠祭祖和訪問思賢小學,並向吳氏宗祠捐贈和思賢小學捐贈資金和教學器材。

  吳伯雄不僅自己愛祖敬宗,還經常教育他的兒子要慎終追遠、飲水思源,要他們有空一定回家鄉看看。在他的影響下,他的次子、桃園縣現任縣長吳志揚於2011年6月14日第一次回永定縣思賢村省親謁祖,也和父親吳伯雄回家鄉一樣,受到吳氏宗親的熱烈歡迎。

  五、著作

  新科永定才子貴。永定客家人酷愛讀書,湧現了許多才子,留下了許多傳頌千古的詩篇和著作。受到清代著名大文人紀曉嵐高度讚譽的胡斐才所著佳作《四書撮言大全》就是典型一例。

  胡斐才,號渠圓,諱蓉芝,是下洋鎮中川村世德堂人,清朝乾隆年間的秀才。他一生專心著述,終於寫成一部受到紀曉嵐高度讚譽並作序的《四書撮言大全》的著作。

  乾隆癸未(1763),喜歡搜集私人著作的福建提學使紀曉嵐到汀洲主考巡使,讀了胡斐才的手抄書《四書撮言大全》,拍案叫絕,鼓勵他出版此書。後來,此書在蘇州木刻出版發行,紀曉嵐為之作序,高度評價說:“《四書撮言大全》匯群言之腋,集諸說之成,有如日月經天,江河行地??????”而後,此書名聞四海,成為清代士林參加科舉考試的必讀書,影響很大。

  胡斐才中秀才之後,專心著述,勤而致癡。有一年端午節,他正埋頭寫書,其家人送粽子和蜂蜜放在書桌上。胡斐才凝神構思,忘記一切,竟然拿起粽子蘸著墨汁來吃,人們笑他是“書癡”。後來,中川村口的石碑樓上刻有清代揆席吳粱刻有“墨粽流芳”4字,說的就是胡斐才專心著述、勤而致癡的歷史典故,它成為激勵後人勤奮學習的生動標記。

  六、家訓

  家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家譜中的重要部分,在中國歷史上個人的修身、齊家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永定各姓氏的族譜中都有記載《家訓》。在永定客家人的宗族社會裡,作為有絕對權力的族長在家族中所行使的職權,都是根據《家訓》和家規的有關規定實施的。因此,《家訓》在維護家族團結和良好的道德氛圍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永定羅氏家訓》除了有永定其他姓氏家訓的一般特點外,還有一條在一般姓氏家訓中是不多見的“戒溺女”規定,這對於永定羅氏家族保護女嬰有重要作用,對現實也有重要意義。全文如下:

  奉先祖:物本乎天,人本孚祖。如木有根,無根則朽,如水有源,無源不久。尊祖之道,舊章恪守。豎表立碑,修塋複土。祠堂享祀,趨蹌奔走。言念先人,光前裕後。

  孝父母:羊能跪乳,鳥有反哺。惟人最靈,誰無父母?生我劬勞,提攜捧撫。罔極恩深,捐軀難補。朝夕溫恭,殷情寒暑。撫養無方,承歡安慰。矧敢拂違,自罹罪罟。

  睦兄弟:孔懷兄弟,同氣連枝。如手如足,痛養關之。骨肉天性,安忍乖離?弟恭兄友,雁行依依。患難相顧,疾病扶持。毋生嫌隙,雅奏塤篪。旨哉聖訓,兄弟怡怡。

  和夫婦:陰陽交和,雨澤斯行。夫唱婦隨,家道乃成。夫為妻綱,正心修身。婦主中饋,內助殷勤。毋傷反目,毋玷家聲。雍雍肅肅,如鼓瑟琴。君子偕老,詩詠睢麟。

  嚴閨閫:男婦有別,授受不親。嫌疑須避,內外須分。責在家長,約束嚴明。防微杜漸,寡欲清心。三姑六婆,斷絕逢迎。詞嚴法肅,玉潔冰清。閨門之內,聿著儀型。

  親宗族:屬在岡宗,誰非骨肉?一本萬殊,瓜延瓞續。吉則相慶,凶則相助。婚姻不通,昭穆嚴肅。分多潤寡,憫孤恤獨。義學義田,古道敦篤。語亦有之,敬宗收族。

  敬師長:德無常師,主善為師。先生長者,德業兼資。隨行隅坐,向難析疑。勿生厭薄,勿敢荒嬉。耳提面命,敬而聽之。程門高弟,立雪忘疲。隆師重道,自古如斯。

  信朋友:同類為朋,同志為友。有無相通,守望相助。然諾勿欺,訂交勿苟。白頭如新,握手話舊。況在士林,擇交某某。直諒多聞,尤宜親厚。善乎平仲,相敬耐久。

  力耕種:艱難稼穡,無逸陳書。食為民天,敢不念諸?春田秋圃,莫令荒蕪。遊民失業,非曰良圖。深耕易耨,水旱無虞。毋失其時,倉廩不虛。仰事府育,其樂何如!

  勤誦讀:為學日益,不學無術。聖人論學,首重時習。春誦夏弦,苦心孤詣。嘉言善狀,典型在昔。玉不受琢,焉能成器?猛著祖鞭,出人頭地。道德文章,功建名立。

  存忠厚:刻薄成家,理無久享。悖入悖出,毫釐不爽。幸災樂禍,刀唆冤枉。鬼神能欺,赫赫在上,。善惡之報,捷如影響。敦無天良?須加培養。在家存心,陰德無量。

  尚勤儉:儉可助廉,勤能補拙。開財之源,非勤莫克。節財之流,惟儉是則。士農工商,各精其業。怠惰奢華,切宜刻責。休待老年,徒傷落魄。克勤克儉,是為美德。

  習禮儀:相鼠有齒,相鼠有皮。人而無禮,走肉行屍。廉恥道喪,蠢蟲無知。大家子弟,儉點威儀。一方一動,中矩中規。束身名教,可法可師。人貴自立,勉之望之!

  戒淫惡:勿聽淫聲,勿視邪色。勿看淫詞,勿為妄說。我重閨風,人重名節。恕道存心,淫念自絕。況有鬼神,難容惡薄。淫人婦女,報在妻妾。跳過此關,英雄豪傑。

  戒為非:天之生人,各有本分。富貴貧賤,皆由前定。素位而行,事由已盡。勿學庸流,行險僥倖。偏得無厭,終歸窮困。端方君子,行不由徑。順時聽天,安分守命。

  戒賭博:人生世間,為善最樂。正業多端,隨事可學。獨恨愚頑,甘心賭博。同流合污,此爭彼奪。浮念澆風,自斯階禍。富者立貧,貧者益薄。欲正家規,先除此著。

  戒酗酒:古人制酒,非以為禍。冠婚喪祭,禮用清酌。澆爵尊斝,獻酬交錯。惟彼貪失,不知節約,終日醉鄉,顛狂失措。耗氣損精,形骸脫落。戒之戒之,量飲無過。

  戒爭訟:免訟有道,忍忿息爭。一事不忍,貽累終身。縱雲理直,聽斷難憑。易生嫌隙,和氣焉存?多藏機械,民行焉興?傾家蕩產,後悔無門。莫學癡漢,慣入公庭。

  戒溺婦:男婦雖別,性命一般。呱呱而泣,膽戰心寒。水中一拋,于心何安?乍離母腹,旋入鬼關!生死反掌,天理傷殘。故殺子孫,律法難寬。奉勸慈親,救命血盤。

  戒洋煙:世人何蠢,誤嗜洋煙。槍炮齊整,名聲森嚴。男婦混雜,晨昏倒顛。傾家蕩產,絕嗣戕年。全無利益,自取尤愆。墮其術者,猛著祖鞭。

  七、家規

  永定客家人非常重要家庭教育。家長親自制定家規,培養後代成為有高尚的道德和有文化修養的人。

  坎市鎮青坑村舉人廖瀛海制定家規教育後代就是一個成功的範例。他在清朝康熙年間中舉,後任江蘇吳縣知縣。他秉性忠直,見義必為,居官勤政愛民,嚴以律己。他為了使後代能成為有道德有才學的人,特制定家規:

  “一、讀書:生員、監貢、舉人、進士、鼎甲為之,即作幕教讀,亦不失為斯文,故為第一。文職出仕亦在讀書之列,武職亦在出仕之列。然讀書尤以立品為先。二、業醫:良醫功並良相,有太醫院之設,故為第二。三、地理選擇:地靈人傑有好地,必有好子孫,是以地理重焉,選擇風水之助,必並及之。然學為己,非以為人故列三。四、商賈:生意為求財之路,為養命之源。行貨曰商,居貨為賈,皆所以為為財也,禮義生於富足,財亦安可少哉?故列第四。五、耕田:耕田為最苦之業,然能力農使豐衣足食,即為讀書商賈之地也。故列第四民以農為次,良有深意焉。與其浮誇,毋寧務實。六、星蔔為下:其餘手藝i,即糊口而已,然百姓百務路,肯學亦可。至於打鐵一藝,則餘所深惡焉,尤不願我子孫有學此者。戒使性、戒賭博、戒煙酒、戒遊手。要勤儉、要謙恭、要慎言、要和氣。慎交遊、慎起居、慎閨門、慎祭祀。此四戒四要四慎,乃人生立身行己、持家善世之務。凡我子孫,須一一恪遵;凡我子孫,毋忽毋違。至於量大,則尤為難學。然必福大之人,方能量大也。”

  後來,他的家族人文鼎盛。他的子孫後代不辜負他的期望,恪守家規,最終造就了一個“四代五翰林二進士七舉人”的罕見的人文奇觀。

  八、遺訓

  永定客家土樓,有眾多內涵豐富的楹聯,充分體現了客家文化,也是前輩對後人的期望和遺訓。

  民國2年(1913),湖坑鎮洪坑村的林遜之建造了聞名世界的土樓王子——振成樓。當時他是全國眾議院議員,有很高的中國傳統文化造詣,為振成樓作了許多楹聯,其中“振綱立紀,成德達材”。“幹國家事,讀聖賢書”兩副楹聯,對他的後代寄託很大的期望,希望他的子孫後代要做一個維護國家利益、有德有才的人,告誡子孫後代要做國家大事,就必須讀好聖賢書。

  他的子孫後代沒有辜負他的期望和遺訓。七八十年間,振成樓出了40多位大學生,其中不乏院士、知名專家和教授、博士(不含海外鄉親)。最為知名的是中國科學院院士林尚安,他長期從事聚乙烯烴優質材料合成及功能高分子的研究,成績卓著,已出版專著4部,發表高水準學術論文150多篇,申請獲得發明獎20多項,曾獲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級優秀教學特等獎,國家教委科技進步獎,國家及省部級科研、教學成果獎12項,以及全國優秀教師稱號。1993年當選為中科院院士。

  九、勸勉

  永定客家人非常重視讀書,許多讀書人在生前都寫了不少兒歌,勸勉後代讀好書,求上進。

  坎市鎮青坑村清代翰林廖鴻章寫的《勉學歌》最為突出。他的《勉學歌》為子孫後代提供了一套很好的讀書方法。在《勉學歌》影響下,他的後代出現了一個四代五翰林的人文奇觀,在我國科舉史上創造了奇跡,“獨中青坑”的佳話流傳至今。其歌詞內容如下:

  “東方明,便莫眠,

  沉心靜氣好讀文。

  盥洗畢,閉房門,

  高聲朗讀不絕吟。

  食了飯,便抄文,

  一橫一豎要分明。

  聽了書,莫攖情,

  書中之理去推尋。

  過了午,養精神,

  還要玩索書中情。

  沐浴畢,聽講文,

  書中之理須辯明。

  食了夜,聚成群,

  不是讀書便說文。

  剔銀燈,閉房門,

  開口一讀到天明。

  好生哥,這般勤,

  何愁他日無功名。”

  總之,永定客家人創造了生命價值,留下了許多寶貴的精神財富,這是永定客家人的子孫後代“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和傳家寶。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