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台灣大學歷史係前主任、暨南國際大學榮譽教授徐泓大會演講

  當今形勢,政治上緑營完全執政,歷史課綱及課本編寫,也掌控在緑營學者手中,尤其在1990年代中期以來,在學生與年輕人中,“獨台”和“台獨”已占主導地位。要想撥亂反正,難如登天。但孔夫子訓勉我們:知其不可,而爲之。我們可以從兩方面努力,一爲充實論述力量,一爲廣召同志,不是敵人。只要我們不放棄,繼續堅持自己的理想,一樣可在“反中台獨”氣氛彌漫的環境中,傳播中華歷史優良傳統。

  今年九月新學期開始,民進黨蔡英文政府主導的中學“新課綱”强行上路,高中歷史教科書,鼓吹“台灣地位未定論”、“一邊一國”、“兩國論”,“去中國化”、“去中華文化”内容充斥其中。最顯著的是將“中國史”切割納入“東亞史”,中國只作爲東亞的一個組成部分,把“中國史”變成“外國史”。至此,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李登輝、杜正勝、陳水扁、蔡英文等“台獨”人士爲“洗腦”青年學子,培養“天然獨”,處心積慮地强推“去中國化”和走向“台獨”的歷史課綱“大業”,完全成功。

  李登輝執政後,以强調台灣是政治實體爲名,將“中華民國”改稱爲“中華民國在台灣”,進一步再説:“中華民國就是台灣”,“外交部”的官方網頁還正式改稱“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Republic of China(Taiwan)”;陳水扁將“中華民國護照”封面加注“自台灣發行(Issued in Taiwan)。最近蔡英文又將“中華民國”改稱爲“中華民國台灣”,并且經常自稱“台灣總統”,“總統府”的官方網頁也多以“台灣”代替“中華民國”。於是,空殻化了中華民國,從“獨台”走向實質“台獨”,造成兩岸關係空前的緊張。 

  歷史教學就是要培養學生對學習歷史的核心能力,以學生爲本位,從學生的學習角度來思考。台灣史切近我們,當然要注重台灣史,獨立成册,又何妨?只是我們以台灣史爲鄉土史,緑營以台灣史爲台灣民族國家史。能有此覺悟者,可爲同志;無此覺悟者,何嘗不能争取爲同志。

  “106課綱”把中國史納入東亞史和世界史脈絡中講,注意不同時代,我國與東亞鄰邦的交流關係,本是擴大視野的好事。雖然有把中國史消失在東亞世界的危險,但若我們展開地圖,縱覽史事,至少在甲午戰前,中國是東亞世界的獨强,政治、軍事如此,舉凡文字、文學、史學、經學、藝術等更是如此。台灣大學歷史係高明士教授到日本留學,引進西嶋定生“東亞文化圈”論。在傳統的東亞文化圈中,以中國爲中心,琉球、日本、安南、朝鮮半島都同中國以“册封體制”爲原則保持着交往,而漢字、儒家經典、律令典章制度搆成這個文化圈的主要支柱。反中的台灣史學界成員爲助蔡英文政府搞“去中國化”培養“天然獨”的歷史課綱;將此“東亞文化圈”進一步發展成“東亞史”,以取代“中國史”,把“中國史”變成“外國史”。但他們終會發現,這非但無法否定中國在東亞歷史上的主導地位,而且更無法否定台灣人與文化的中國性與中國成分。以燦爛深厚悠久文化爲内容的中國歷史,不是一時掌權的政客可以主導和玩弄的,更不是少數醉心政治的史學工作者和趨炎附勢之徒可以篡改的。 

  當今蔡英文政府推動文化台獨的歷史課綱,雖對歷史教學的發展設下局限,但徒法不足以自行;課綱的實踐,編寫課本與教材,課堂講授,還得靠人。何况新課綱中還有些功能性改革可供運用!最近,嘉義大學應用歷史學係教授吴昆財等學者和中學教師組成的“高中歷史教育新三自運動協會”,推動歷史教育“自己救、自己寫、自己教”。只要我們不放棄,繼續堅持自己的理想,一樣可在“反中台獨”氣氛彌漫的環境中,傳播中華歷史優良傳統。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