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7.RCEP框架下海峽兩岸産業鏈合作研究

  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全球經濟重新洗牌,市場萎縮和衰退不可避免。各主要經濟體紛紛意識到建立自主可控的産業鏈、供應鏈的重要性,全球産業競争進入“鏈時代”,並形成了“歐洲—美洲—RCEP”三足鼎立之勢。美國爲了建立自己主導的産業鏈,對中國發起全面的技術封鎖,采取“斷網、斷供、斷貨、斷芯、斷鏈”的“五斷”限制措施,試圖把中國高科技産業扼殺在摇籃中,將中國鎖定在産業鏈低端的位置上,並推入“中等收入國家陷阱”,同時煽動台灣當局在經濟上“脱陸入美”,在産業上與大陸“脱鈎斷鏈”。另一方面,2022年1月1日,世界上人口最多、規模最大、最具有發展潜力的自由貿易區《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係協定》(RCEP)正式生效,爲低迷的世界經濟發展注入了一針强心劑,對兩岸産業鏈合作發展有機遇也有挑戰。一方面,RCEP有助於打破區域内“意大利面碗”的困局,促進各個國家和地區發揮比較優勢,實現亞太産業鏈的深度融合,部分扺消逆全球化和新冠疫情對亞太産業鏈發展的負面衝擊,同時爲兩岸産業鏈合作創造了契機;另一方面,RCEP産生的貿易和投資的轉移效應和創造效應將促進RCEP區域内的合作愈加緊密,同時對非成員的台灣地區産生排擠效應,對兩岸産業鏈合作而言是較大的挑戰。

  一、RCEP框架下兩岸産業鏈合作的發展格局

  當今,新冠疫情仍舊肆虐全球,俄烏衝突加劇地緣政治動盪,逆全球化浪潮愈演愈烈,區域保護主義逐步抬頭。而RCEP協議的啓動無疑是市場的“穩定劑”和“定心丸”,也象徵着經濟全球化的潮流不可阻擋。在全球化與逆全球化的博弈中,亞太産業鏈呈現出重構趨勢,並逐級向東亞産業鏈和兩岸産業鏈傳導。兩岸産業鏈是東亞産業鏈中的關鍵環節,並通過嵌入東亞産業鏈融入亞太生産網絡。厘清RCEP框架下的亞太、東亞以及兩岸産業鏈合作的背景,對於進一步研究兩岸産業鏈合作具有重要意義。

  (一)亞太:RCEP推動亞太産業鏈的最大關聯中心進一步從美國向中國轉移

  早在2000年,無論是從産業鏈的供給端,還是從産業鏈的需求端來説,美國都是亞太地區的中心。而中國的前向産業鏈關聯排名第三,後向産業鏈關聯排名第六。2001年,中國正式加入WTO,逐漸成爲“世界工廠”。經過20年發展,中國内需市場的潜力釋放,被聯合國認定爲産業鏈條最完整的國家,製造業規模居世界首位。表1顯示,2020年,中國與亞太其他國家和地區之間的前向産業鏈關聯和後向産業鏈關聯均居首位,中心度遠高於排名第二、三的國家和地區。RCEP協議生效以後,中國與日本以及日本和韓國之間達成了削减貿易壁壘的承諾,有助於加强中國與日本、韓國在機械設備、汽車製造、光電設備製造等高端製造産業鏈中的合作。中國與東盟國家在石油、化工和非金屬礦物産品、金屬産品、電器與機械等所在的資源密集型、資本密集型産業的融合程度較高,RCEP協議無疑將加速這一趨勢。此外,RCEP將加速中國與澳大利亞農業産業鏈的合作。澳大利亞和新西蘭農牧業發達,經濟發展嚴重依賴出口,對中國市場的依賴度較高,2021年分别有33.35%和23.87%的出口依賴中國市場。RCEP的簽署進一步打破中澳和中新之間的貿易壁壘,促進農業産業鏈條的延伸。毋庸置疑,RCEP將推動亞太産業鏈的最大關聯中心進一步從美國轉移至中國。但是值得關注的是,雖然中國當前位於亞太地區産業鏈關聯的中心,但在製造業技術水平、基礎技術研發能力上仍與歐美等發達國家存在較大的差距,應憑藉現有的産業鏈關聯優勢,一方面在與亞太發達國家和地區的産業鏈互動中提昇自身的技術水平,打破“低端鎖定”的局面;另一方面加强與亞太各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産業分工協作,共同提昇在全球産業鏈中的地位。

  (二)東亞:RCEP促進東亞逐步呈現“中國引領、多級雁行”的産業分工模式

  世界經濟重心正逐步轉至亞太地區,而東亞是亞太地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20世紀90年代,東亞形成了以日本爲首的“日本—四小龍—四小虎—中國—東盟新四國”的“雁行模式”。此後,日本經濟泡沫破滅,並受到亞洲金融危機的沉重打擊,東亞的“雁行模式”解體,邁進“後雁行模式”時期。2000年以後,中國産業鏈日趨完善,東南亞産業鏈基礎日益增强,東亞生産網絡體系出現變化,逐漸呈現“中國引領、多極雁行”的産業鏈分工模式。表1的數據顯示,2020年,東亞前向産業鏈關聯度排名前5的國家和地區依次是中國、馬來西亞、韓國、日本和中國台灣,後向産業關聯度排名前5的國家和地區依次是中國、柬埔寨、新加坡、老撾和泰國。不難看出,就産業關聯而言,一方面,中國正在逐步成爲東亞産業鏈發展的引領者;另一方面,東盟各國也在逐步提昇自身的産業鏈關聯程度,原因在於東盟憑藉豐富的勞動力等資源持續承接中日韓的産業轉移。但是,就技術水平而言,日本和韓國對東亞産業分工仍具有較强的技術引領作用,“參與度高、位置度高”係其高端製造業發展的基本特徵,中國雖然有全世界最完整的産業鏈條,但是仍需從日本和韓國進口不少高精尖設備零部件和原材料。RCEP的簽署將加强東亞各經濟體的經濟合作,促進東亞形成更緊密的産業鏈分工關係,推動東亞區域經濟一體化向前發展。

  (三)兩岸:RCEP加速兩岸“兩頭在外、大進大出”的産業鏈合作模式瓦解

  在中美貿易摩擦、新冠疫情等因素的影響下,兩岸産業鏈出現局部重構,“三角貿易”的産業鏈合作逐漸瓦解,而RCEP協議的生效將加速這一趨勢。一方面,RCEP爲暢通大陸“雙循環”新發展格局賦能,將吸引更多的台商布局大陸市場。從産業鏈密度來看,RCEP内各經濟體的經濟聯繫更加緊密。表2的數據顯示,從2000年到2020年,RCEP經濟體的前向和後向産業鏈密度增加幅較大,均超過了亞太經濟體,RCEP的簽署將促進域内經濟體之間的合作質量全面提昇,同時有助於中國大陸加速産業鏈優化,促進“雙循環”新發展格局行穩致遠,中國大陸内需市場潜力逐步釋放,其消化自台灣地區進口或台商生産等産品的能力預計會更强,中國大陸台資企業的出口比重則會逐步降低。另一方面,兩岸産業鏈與RCEP産業鏈將有更深層次的融合。不僅中國大陸與RCEP成員經濟體有着緊密的經貿關係,台灣地區與RCEP成員經貿關係也十分密切,2021年台灣地區與RCEP經濟體的貿易和投資比例分别爲58.4%和62.3%。未來,隨着RCEP區域内産業鏈關係更加緊密,台灣地區將通過融入大陸“雙循環”新發展格局間接享受RCEP帶來的紅利,兩岸産業鏈合作與RCEP區域産業鏈的依賴程度和融合程度都將逐漸增强。

  二、RCEP框架下兩岸産業鏈合作的機遇和挑戰

  RCEP爲中國大陸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契機,而排除在RCEP之外的台灣地區,則更大程度地暴露在全球産業鏈重構的風險之下。台灣只有積極融入大陸“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促進兩岸産業鏈的合作,才能有效緩解經濟邊緣化危機。但與此同時,兩岸産業鏈合作也面臨新的挑戰。

  (一)RCEP框架下兩岸産業鏈合作機遇

  一方面,RCEP爲兩岸産業鏈合作提供更具潜力的内需市場。RCEP協議有助於維護中國産業鏈的安全與穩定,是暢通中國内循環的基本前提。當前,在中美貿易摩擦激化、新冠疫情延宕以及烏克蘭危機持續的復雜形勢下,全球産業鏈頻頻受阻、斷裂或重塑,中國也更進一步意識到保障自身産業鏈安全的重要意義。RCEP生效以來,中國與日韓和東盟等經濟體的貿易逆勢上漲,區域産業鏈的合作更加緊密牢固。中國海關總署的數據顯示,2022年1月至6月,中國與日韓之間的貿易總額高達36.14億美元,同比增長了3.45%,中國與東盟之間的貿易總額爲45.85億美元,同比增長11.53%。RCEP區域内經濟體更加深入嵌入到中國大陸産業鏈中,緩解了中美貿易摩擦等因素對中國大陸産業鏈造成的壓力,增强了中國大陸産業鏈的韌性,也爲海峽兩岸産業鏈合作提供了更富有潜力的内需市場。

  實際上,隨着大陸内外循環地位的轉换,台商對大陸的投資動機也發生着變化。2008年以後,大陸内循環地位逐步上昇,外循環地位逐步下降,内需市場的潜力逐步釋放,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參與程度提高,内循環地位逐步上昇。台商投資大陸不再着眼於廉價的勞動力和土地,更多地看重大陸完整的産業鏈,尤其是大陸廣闊的内需市場。台灣當局經濟主管部門的數據顯示,2007年至2019年,投資動機爲廉價勞動力的比重從26.72%下降到9.61%,投資動機爲大陸市場潜力的比重從26.76%上昇至32.32%。可見,隨着大陸市場潜力的不斷發揮,兩岸經濟合作的驅動機制表現爲由外循環驅動向内外雙循環驅動機制轉變。隨着RCEP協議的持續推進,大陸産業鏈更加穩固,對台商的吸引力更强,兩岸産業鏈合作的空間也進一步增大。

  另一方面,RCEP爲兩岸産業鏈合作拓展提供更爲廣闊的國際市場空間。RCEP不僅有助於暢通中國大陸的内循環,還有助於提高中國大陸的對外開放水平,拓展國際大循環,延伸兩岸産業鏈條。就貿易而言,RCEP協議生效當天,大批産品已經實現零關税。中國與東盟、澳新之間立即零關税的比例超過65%,與韓國相互立即零關税的比例達39%和50%,與日本相互立即零關税的比例分别爲25%和57%,其他貨物也將在十年内逐步實現零關税。中國海關總署的數據顯示,2022年上半年,RCEP項下中國出口享受關税减讓高達7.1億元人民幣,有效擴大了大陸與其他成員間的貿易往來。從投資的角度來看,在RCEP的負面清單方式、原産地累計等相關規則的推動下,中國與RCEP伙伴國保持密切的投資關係。商務部數據顯示,2022年1—5月,新加坡、印度尼西亞等RCEP成員是中國對外投資的主要經濟體。RCEP經濟體同樣是台灣地區對外貿易的重要支柱以及吸引外資和對外投資的重要目的地。RCEP削减了區域内貿易和投資壁壘,有助於大陸發展更高水平的外循環,同時能够吸引更多的台商到大陸,爲兩岸産業鏈進一步合作拓展了國際空間。

  (二)RCEP框架下兩岸産業鏈合作面臨的挑戰

  1.兩岸産業鏈合作面臨來自RCEP成員的競争壓力。長期以來,台灣地區與RCEP成員之間具有緊密的經貿關係。2021年,台灣地區對RCEP經濟體的出口占其總出口的56%,對RCEP經濟體的進口占其總進口的61%,對RCEP經濟體的投資占其總投資的62%。RCEP生效以後産生的貿易轉移效應將對兩岸産業鏈合作造成較大的負面影響,這絶非是積極尋求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係協定”(CPTPP)可以替代的。目前,大陸對台灣的進口零關税比例爲12.31%,平均關税爲6.31%。根據RCEP框架的協議,中國大陸將分别對東盟、澳大利亞、日本、韓國和新西蘭90.55%、90%、86.08%、86.07%、90.02%産品免除零關税,台灣地區産品進入中國大陸的關税優勢將逐步减弱。RCEP協議生效後,兩岸之間的貿易或將轉移至RCEP其他成員,阻礙了兩岸産業鏈合作。這主要表現爲以下兩個方面:一是中日韓高端製造業産業鏈的發展對兩岸高端製造業産業鏈造成威脅。日本和韓國的高端製造業具有較强的競争優勢和基礎,與台灣地區産業結構相似,是國際上的主要競争對手。RCEP簽署後,中日和日韓之間的貿易壁壘被打破,合作層次進一步提昇,使得台灣地區與日韓在中國大陸市場競争時處於劣勢。二是中國大陸與東盟低端産業鏈的發展阻礙了兩岸低端産業鏈合作。近年來,東盟製造業呈現出“低端强、高端弱”的發展趨勢,對美國、日本、台灣地區、德國的市場依賴性下降,對中國大陸、韓國、越南、泰國的市場依賴性上昇,逐步與中國大陸形成垂直産業分工模式。RCEP生效以後,東盟在低端製造業將享受到更低的關税待遇,這將阻礙兩岸低端産業鏈合作。

  2.兩岸不同産業鏈合作受RCEP影響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中國海關總署的數據顯示,2017至2021年間,大陸進口台灣産品主要集中在電機、電器設備及其零件等産品(HS85),占比高達66.77%;核反應堆、鍋爐、機器、機械器具及零件(HS84),占比爲8.94%;光學、照相、電影、檢驗等産品(HS90),占比爲7.87%;塑料及其製品(HS39),占比爲4.75%;有機化學品(HS29),占比爲2.78%;這5類産品共占大陸從台灣進口比重的91.15%。除此之外,大陸也從台灣進口銅及其製品、玻璃及其製品、鋼鐵等等。大陸從台灣進口産品關税税率的變化將直接影響兩岸相關産業鏈合作。一方面,大陸從台灣進口比重最大的第85章産品受RCEP的影響相對有限。根據1997年生效的《信息技術協定》和2016年生效的《信息技術協定》擴大産品範圍談判,台灣主要出口至大陸的IC、DRAM、CPU等電子通信産品基本實現了零關税;另一方面,大陸從台灣進口關税競争力較弱的産品將受到較大的影響。以中國大陸從台灣地區進口面板及相關材料(HS9013、HS9001、HS9002)爲例,中國大陸從台灣地區進口上述産品的平均關税水平爲3.8%,第一年降税以後從東盟進口同樣産品的關税税率爲2.6%。再以有機化學品(HS2902、HS2905、HS2901)爲例,中國大陸從台灣地區進口的平均税率爲5.7%,第一年降税後從日本、韓國和東盟進口的平均税率分别爲3.5%、1.4%和1%。類似的産品還包括石化、紡織、單車、玻璃、汽車零部件等。兩岸在上述産業鏈的合作也可能受較大衝擊。

  3.兩岸産業鏈合作從長期來看可能受到更大的負面影響。RCEP各締約方承諾分階段降低關税,包括協定生效立即降爲零、過渡期降爲零、部分降税以及例外商品。表3的數據顯示,RCEP生效第一年,中國對東盟、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降税比例分别爲67.96%、65.87%和66.20%,對日本和韓國的降税比例則爲24.89%和38.6%。RCEP生效20年後,中國對各締約方的免税比例接近最終降税目標,這意味着RCEP協議對兩岸産業鏈的短期影響相對較小,長期的影響更大。

  以日本爲例,RCEP生效立即降爲零關税的産品比例爲25%,包括部分水産品、礦産品、化工品、紡織服裝機械産品和電器産品等等,過渡期降爲零關税的産品比例爲61%,涵蓋範圍拓展至部分禽肉、水産品、果蔬、食品、化工品、塑料及橡膠製品、紡織服裝、金屬及其製品、機械産品電器設備、車輛及運輸設備、光學醫療設備等等。再如,中國對韓國關税立即降爲零的比例爲38.6%,主要産品爲水産品、航空煤油和部分燃料油、木漿、部分礦産品、部分紡織原料、電子電器産品、航空器、藥品等,過渡期關税降爲零的比例爲47.4%,主要包括堅果部分果蔬、化工品、日用品、部分紡織品和衣着附件、液晶顯示板和精密儀器等等。除日本和韓國以外,中國對RCEP其他締約方同樣采取分階段降税的模式。隨着時間的推移,RCEP成員間降税力度逐漸加强、降税産品覆蓋面更廣,産生的貿易轉移效應將持續增强,在長期對兩岸産業鏈合作將造成較大的負面影響。

  三、RCEP框架下兩岸産業鏈合作的路徑選擇

  隨着RCEP協議的生效,兩岸産業鏈在長期將面臨來自RCEP成員在光學、石化、紡織、玻璃等行業的市場競争壓力,原本“三角貿易”的産業鏈合作模式也將逐步瓦解,台灣在區域經濟合作面上臨進一步被邊緣化的局面。當前,融入大陸“雙循環”發展格局是台灣對冲RCEP協議帶來的風險的最佳選擇。大陸應利用RCEP協議在區域内降低交易成本、享受關税優惠等政策,延續“以惠促融”的思想,持續吸引台商加入大陸“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持續加强兩岸産業鏈合作。

  (一)以RCEP爲契機吸引更多台商投資大陸

  長期以來,大陸是台商對外直接投資的第一大目的地。尤其是近年來,大陸内需市場潜力和産業鏈優勢逐步釋放,吸引了衆多台商來陸投資,截至2021年底,台商投資大陸項目123781個,實際投資額713.4億美元。RCEP協議的關税减讓、原産地累計規則、投資自由化和便利化等政策促進RCEP域内的投資環境更加優化,大陸對台商的吸引力逐步增强。各省市應通過提昇開放水平,進一步探索兩岸融合發展新路,落實落細惠台政策,給予台資企業與大陸企業同等待遇,提昇産業鏈配套能力,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鼓勵台商擴大投資,與台商充分共享大陸經濟發展紅利,發揮台資企業在兩岸産業鏈合作中的樞紐功能,優化台商在陸産業布局。

  (二)以RCEP爲契機引導台商嵌入本土産業鏈

  RCEP協議生效以後,大陸産業鏈體系將得到鞏固和加强,不僅要吸引台商來陸投資,還應該進一步引導台商嵌入本土産業鏈,充分利用原産地累計等規則,享受RCEP優惠政策。一是促進兩岸貿易形態從加工貿易向一般貿易轉變。就貨物貿易而言,兩岸以加工貿易爲主,形成了“台灣接單、大陸生産、歐美銷售”的貿易循環格局,具有“飛地經濟”的屬性。相對而言,從事一般貿易的企業本土“根植性”較高,與本土上下游企業之間的前後向聯繫更加緊密。商務部台港澳司的數據顯示,從2017年至2021年,大陸自台灣進口中的加工貿易進口所占比重從48.28%下降至40.93%,一般貿易進口從5.58%提高至35.96%,表明兩岸一般貿易發展趨勢向好,但仍有較大的提昇空間。大陸應出台相應的政策,激勵兩岸一般貿易的發展,提昇台商在大陸内循環中的嵌入程度。二是助力台資企業延伸在大陸産業鏈的長度,提昇供應鏈配套能力,鼓勵台商拓展大陸市場,進一步强鏈補鏈延鏈,增强抗市場風險能力。一方面,鼓勵大陸台資企業采購“在地化”,拓展其與大陸上游原材料和中間産品供應的合作;另一方面,也要拓展大陸台資企業與大陸下游采購商之間的産業鏈,實現銷售的“在地化”,通過延伸在陸産業鏈的方式打破台商産業集群的内部封閉性。

  (三)以RCEP爲契機促進兩岸優勢産業合作

  RCEP爲兩岸産業鏈合作創造了契機,大陸應遵循比較優勢原則,圍遶台灣集成電路、石化、精密機械等優勢産業開展産業鏈合作。一是要加强兩岸電子信息産業鏈合作。電子信息産業不僅是島内第一大産業,還是兩岸産業鏈合作最重要的領域之一,2021年大陸進口台灣電子信息産品(HS85)的比重高達70%,台商在電子零組件、電腦、電子産品及光學制品製造業的投資比例高達48.7%。與其他産品相比,中國大陸進口台灣地區電子信息産品具有一定的關税優勢,與RCEP區域内的日本和韓國相比仍具有一定的競争力。應進一步鼓勵台商積極融入大陸電子信息産業品牌價值鏈的構建,構建新形勢下兩岸電子信息合作平台與機制,以創新驅動兩岸信息産業融合發展。二是要重視兩岸之間面臨關税挑戰的産業。RCEP協議産生的貿易轉移效應使得石化、紡織、單車、玻璃、汽車零組件等島内優勢産業受到衝擊,各省市應在吸引台資時要根據自身的資源禀賦和産業發展需求,圍遶上述産業實施産業布局,重點引進龍頭企業和重大項目,打造産業集群,促進兩岸産業鏈融合發展。

  (四)以RCEP爲契機打造兩岸共同市場

  兩岸共同市場作爲大陸重要的對台政策主張,兼具兩岸特色和共同市場的一般特點,是貨物、資本、技術、勞動力等産品和生産要素能够自由流通、對外關税統一的市場。兩岸共同市場能够調動生産要素的内生積極性,加强兩岸經濟社會交流和融合發展。首先,兩岸資本、貨物和人員等要素的自由流動將極大地促進兩岸貿易和投資的自由化和便利化,加强兩岸經濟聯結,動員台商有序嵌入大陸産業鏈體系,圍遶産業鏈和供應鏈部署創新鏈,促進兩岸貿易向更深層次發展,提昇台商參與大陸“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廣度和深度,進而助力在陸台商能够享受關税優惠政策、原産地累計規則等RCEP紅利。其次,兩岸共同市場將帶動兩岸勞動力和人才的自由流動,有利於兩岸共同享受在RCEP區域内開展服務貿易規則,提昇兩岸服務業分工層次,促進兩岸服務貿易産業鏈的合作。最後,兩岸共同市場有助於兩岸電子商務、知識産權等新興産業在RCEP區域内的發展。RCEP協議第十一章和第十二章分别制定了知識産權和電子商務的規則,其中RCEP的知識産權章是RCEP篇幅最長、内容最詳盡的一部分,也是大陸迄今爲止對外簽訂的内容最爲廣泛的知識産權規則。打造兩岸共同市場有助於兩岸利用RCEP協議加强新興市場産業合作,進一步提昇兩岸産業鏈合作的層次。

  (五)以RCEP爲契機提昇兩岸産業鏈在全球生産網絡中的地位

  衆所周知,兩岸共同市場嵌套在全球市場中,兩岸産業鏈在全球産業鏈中佔據重要地位,其發展離不開全球生産網絡。RCEP協議開放水平更高、涉及範圍與承諾範圍更廣、包容性更强,有利於締約各方互利互惠,構建緊密的産業鏈網絡,同時也爲提昇兩岸産業鏈地位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兩岸應實現創新鏈和産業鏈融合發展,依賴自身優勢,加强兩岸優勢産業和高科技産業的合作,促進兩岸産業鏈轉型昇級。不僅要引導台商融入大陸内循環,還要鼓勵台商融入大陸外循環,使得内外循環更好聯通,以更高水平的外循環爲内循環提供動力和支持,打造新的國際競争優勢,争取在經濟全球化中的發展主動權。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