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4.民進黨當局推動“台灣問題國際化”:挣扎與末路

  2022年,民進黨當局繼續以所謂的“民主陣營不可或缺的堅實伙伴”自居,極力博取國際社會“關切”,同時配合美國操弄“抗中保台”牌,以高昂的經濟代價换取虚妄的政治利益。但相關操作並未掩蓋蔡英文當局執政無能的現實,民進黨在台灣“九合一”選舉中的慘敗,就是島内民衆用選票對民進黨當局包括對外關係在内的所謂“政績”的回應,再次證明瞭島内和平與穩定的主流民意不可違。

  一、台灣地區與美國關係:佩洛西竄台挑動台海風暴

  2022年美台勾連進一步强化,尤其是8月時任美國衆議長佩洛西不顧中國政府堅决反對,竄訪中國台灣地區。這一倒行逆施嚴重侵犯中國主權、嚴重干涉中國内政、嚴重違背美方所作的承諾,將台海局勢推到危機邊緣。

  (一)啓動“21世紀貿易倡議”加强經貿勾連

  經過數年運作,美台經貿整合與互動涉及議題更廣、談判層級更高,政治意味也更强。2022年8月,雙方宣佈啓動“21世紀貿易倡議”談判,此後雙方在視頻準備會議的基礎上,於11月在紐約召開首次實體會議,台灣當局稱其最終目標是2023年底前完成整個“經貿協議”談判。加上雙方之前已開展的“經濟繁榮伙伴對話”(EPPD)、“科技貿易暨投資合作”(TTIC)、“貿易暨投資框架協議”(TIFA)等機制和對話,美台經貿領域勾連機制化態勢愈加明顯。

  12月,台積電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建造的新工廠舉行聲勢浩大的移機典禮。美國總統拜登在現場講話中稱“台積電將幫助美國贏得21世紀的經濟競争”。台積電創始人張忠謀則無奈表示“全球化幾乎死了,自由貿易也差不多了”。但爲了迎合美國政府,台積電宣佈將原定的120億美元對亞利桑那工廠投資額提高至400億美元,計劃分别於2024年和2026年在美投産4納米和3納米芯片。這使亞利桑那工廠成爲台積電在台灣以外的最大投資項目,也是美國歷史上最大的境外直接投資項目之一。

  一年來,美台雙方聚焦高科技産業鏈(尤其是半導體産業),通過動用行政力量誘導,逼迫更多台企將産能移出中國大陸,企圖加速兩岸經濟“脱鈎”。台灣的所謂“芯片籌碼”被賦予更多的戰略價值,成爲美國打“台灣牌”的重要内容。面對台積電不得不向美國轉移資金、技術和人才,可能淪爲“美積電”的風險,民進黨當局自始至終充耳不聞,不斷聲稱並没有芯片産業“去台化”的問題,以經濟利益换取美國政治“挺台”的算盤昭然若揭。

  (二)强化政治互動虚化美方“一中政策”

  一是美國國會利用台灣問題衝撞一個中國原則。第117届國會出現了近80項涉台法案、决議案,涵蓋防務、經濟、教育及所謂的台灣“國際空間”等議題,包括拜登簽署的“要求國務卿擬訂策略協助台灣重獲世界衛生組織(WHO)觀察員地位法”“2023財年國防授權法”等。2022年9月,美國國會參議院外交委員會又審議通過“2022年台灣政策法案”(Taiwan Policy Act of 2022),其中包含將台灣當局列爲“主要非北約盟友”(Major NonNATO Ally)等内容,挑釁意味進一步增强。盡管該法案未走完立法流程,但已有部分内容以不同方式列入了其他涉台法案,産生極爲惡劣的影響。

  二是美國行政部門繼續强化對台“實質關係”。5月,美國國務院網站更新“美台關係事實清單”,更新後的内容一度删除了先前版本中“美國不支持‘台灣獨立’”“承認台灣是中國一部分”等表述,但之後國務院再度修改,加回“美國不支持‘台灣獨立’”表述,並稱“美國數十年來對於台灣的態度始終如一”。8月,佩洛西竄台導致台海局勢緊張動盪,此後拜登竟公開聲稱,若台灣地區遭受“前所未有”的攻擊,美國會出兵“保台”,這是拜登上台後第4次所謂“口誤”,所釋放的錯誤信號加劇了區域安全風險。

  2022年美國行政部門與台灣當局的實質合作也有所强化。一方面,雙方簽署多個協議:3月雙方舉行“教育倡議第二次高層對話”,並簽署相關“合作備忘録”,11月雙方又簽署“發展及人道援助合作諒解備忘録”“太平洋美國基金—美台伙伴關係備忘録”與“在巴拉圭合作中小企業育成中心協議”三份文件。另一方面,美國還與台灣當局合作,繼續運作“全球合作暨訓練架構”(GCTF)平台。2022年具有代表性的活動包括在日本舉辦“法治原則下永續海洋國際研習營”,在印度舉行“數字醫療協作”,在聖盧西亞舉行“强化後疫情時代婦女賦權”工作坊,在以色列舉辦“數字經濟趨勢下的機會及政策建議”等。其中在中東地區舉辦相關活動還是首次。蔡英文稱,台灣當局還將與美日合作,持續擴大GCTF規模。此外,2022年10月,美國政府掌控下的“國家民主基金會”(NED)還與“台灣民主基金會”合作,在台北舉辦了所謂第11届“世界民主運動全球大會”。

  三是台美基層互動昇温。2022年2月台中市與關島簽署“結盟城市協議”,10月台南市與新奥爾良市締結爲姐妹城市。8月美國印第安納州州長霍爾科姆(Eric Holcomb)、9月亞利桑那州州長杜西(Doug Ducey)、12月愛達荷州州長布拉德·利特爾(Brad Little)接連竄台;美國明尼蘇達州、賓夕法尼亞州、西弗吉尼亞州等3個州在台灣地區新設或復設“辦事處”,至此,美國已有14州及關島在台灣地區設有“辦事處”。

  (三)深化軍事關係實施“豪猪戰略”

  2022年,“台灣”成爲美國政府和國會多個報告或文件中的高頻關鍵詞,包括“印太戰略”“國家安全戰略”“國防報告”等文件均提及台灣議題,呼吁支持台灣當局“自我防衛”,由此不難看出美國安全戰略重心的轉變。尤其是“台灣”一詞在“2023財年國防授權法案”出現了400多次,其中不僅涉及向台灣當局提供巨額軍援,更顯示出將對台軍事合作進一步制度化的趨勢。佩洛西竄台引發台海危機後,美國國内將台灣問題“烏克蘭化”的議論增加,協助台灣當局發展“不對稱戰力”的意圖更加明確,一些美國政客公然叫囂若發生“武統”要比照“烏克蘭模式”“援助台灣”。12月拜登政府又啓動任内第七、八輪對台軍售,其中新增了價值1.8億美元“火山”反坦克佈雷系統與相關設備。種種迹象都顯示,美國試圖通過不斷强化對台灣當局的軍事支持,將其打造爲軍事上的“豪猪”。

  在以佩洛西爲代表的美國政客挑動下,2022年美方操弄“台灣牌”變本加厲、花樣繁多,雙方互動極爲“熱鬧”,有300多名美國政治人物竄台,包括近40名美國國會議員、3名州長等。然而,美台互動“熱鬧”的背後是“算計”,“親密”之下是“利益”。美台勾連加劇了台海安全風險,首先影響到的是台灣民衆的利益。

  二、台灣地區與歐洲關係:歐洲持續試探性干涉台海局勢

  (一)歐台經貿互動極具政治色彩

  2022年民進黨當局繼續勾連歐洲部分國家搞“小動作”,企圖將經貿合作“政治化”。一是以半導體産業合作爲“賣點”。蔡英文在2022年元旦講話中提到“强化歐洲鏈接計劃”,首次提出要推動“跨部門”的對歐經貿布局。歐盟也出台自己的“芯片法案”,將台灣地區稱爲“志同道合的伙伴”之一。在此背景下,台積電已着手評估在德國建廠事宜。二是推進“機制化對話”。6月,台灣當局與歐盟舉行了“經濟對話”,台灣當局稱對話可視爲“與歐盟關係的重大突破”。此外兩地間“勞動咨商”“人權咨商”“非經貿議題咨商”等也在推進。三是台灣地區與部分歐洲國家往來有所增强。8月雙方舉行首届“經貿政策對話”。“德國在台協會處長”許佑格(Jörg Polster)列舉雙方企業合作、人文交流、留學生互動等領域成果,稱德國與台灣地區的關係“正在成長”。此外,2022年6月台灣當局與斯洛伐克簽署“民事暨商事司法合作協議”,爲台灣地區與歐盟國家首個民商事司法合作協議。11月又有英國國際貿易部副大臣格雷格·漢兹(Gregory Hands)竄台,召開“第25届台英經貿對話”。

  (二)歐洲政界多形式“挺台”

  一是行政部門頻頻發表涉台文件。佩洛西竄台引發中方强烈反制後,歐盟外長和G7集團發表聯合聲明,對台海局勢指手畫脚,遭到中方嚴厲回擊。9月,歐盟理事會主席在聯大一般性辯論中聲稱“支持台海穩定”。一些歐洲國家也紛紛在其政策文件中對台海事務指手畫脚。如法國在其“國家戰略報告”中提到對台海的所謂“關切”;瑞典新任總理在施政報告中稱“中國(大陸)對台灣地區的最新言論令人擔憂”;德國發佈的“2022年印太指導原則進展報告”首次“關注”了台海形勢;捷克在“印太戰略政策架構文件”中也提到所謂“與台灣等印太自由伙伴合作”等。

  二是歐洲議會組織串聯“挺台”。2022年歐盟、歐洲多國及地方議會通過20多項“友台”决議案及涉台文件。例如2月英國國會下議院就“英國與台灣的友誼及合作”動議案進行辯論後通過“友台”决議。11月荷蘭衆議院通過兩項“友台”動議等。歐洲議會同樣變本加厲,出台的“共同外交與安全政策”(CFSP)、“共同安全防衛政策”(CSDP) 、“歐盟印太戰略貿易及投資面向”等報告均含涉台内容。9月,歐洲議會又通過所謂“台海情勢决議案”,妄稱歐洲將“保障台海安全”。

  三是歐洲政治人物密集竄台。4月瑞典議員歐柏莉(Boriana Aberg)、魏莫斯(Charlie Weimers)等人竄台。其中歐柏莉作爲“親台”議員,曾聯合數十名瑞典國會議員聯名致函聯合國秘書長,“支持台灣參與聯合國”,魏莫斯則是歐洲議會議員,是“台歐盟政治關係暨合作”議案的發起人之一。6月法國參議院外交國防委員會副主席葛裏歐(Joël Guerriau)竄台。7月,歐洲議會副議長貝爾(Nicola Beer)率團竄台,貝爾在台期間稱“高調赴台就是要傳遞一種‘嚇阻’訊號,清楚表達歐洲議會‘支持台灣民主’”。9月法國參議員貝勒發(Cyril Pellevat)竄台,這是其第三次竄台。10月德國議會派出了兩個團赴台活動,分别是由德國基民盟克勞斯彼得·韋爾斯(Klaus-Peter Willsch)率領的團體和由海特(Peter Heidt)率領的國會“人權委員會”團。11月英國國會下議院外交委員會5人竄台,團長爲保守黨外委會主席柯恩詩(Alicia Kearns)。11月又有西方反華議員組織“對華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PAC)共同主席、歐洲議會對中國關係代表團團長包瑞翰(Reinhard Bütikofer)竄台。這些竄台團大多受到民進黨當局的高規格接待,包括蔡英文、蘇貞昌以及台灣當局外事、經濟、安全等部門負責人紛紛出面會見。

  (三)“台立代表處事件”負面效應發酵

  2022年11月,立陶宛任命盧思融(Pau‐lius Lukauskas)爲在台“代表機構”(英文爲Lithuanian Trade Representative Office)首任代表。台灣當局與立陶宛政府勾連的負面效應持續發酵。在歐盟層面,該事件正在綁架歐盟對華政策。2022年1月,歐盟向世界貿易組織提起訴訟,指責中國對立陶宛的“歧視性貿易行爲”,稱“威脅到歐盟單一市場的完整性”。另一方面,民進黨當局不僅同意立陶宛農産品輸台、展開與立陶宛的半導體合作,還宣佈加大對立陶宛投資,首先在“中東歐投資基金”框架下對立陶宛科技公司Litilit投資1億元新台幣,其目的也是以經貿合作爲誘餌,在歐盟内形成所謂“立陶宛效應”,尋找更多國家以“台灣”爲名稱設立“代表機構”。

  此外,部分歐洲國家也逐漸成爲民進黨當局的“外宣窗口”。2022年蔡英文繼續在“哥本哈根民主峰會”和捷克“公元2000論壇”發表視頻演説,吴釗燮則在“奥斯陸自由論壇”“2022歐洲價值高峰會”等會議發表演講。7月,台灣當局立法機構負責人游錫堃竄訪捷克、立陶宛、法國,並在當地大放“台獨”厥詞,企圖借所謂“議會外交”突破對歐關係。12月,歐洲媒體Politico將台灣當局在立陶宛“代表機構”負責人黄鈞耀列爲“歐洲年度影響力人物”,爲歐洲國家發展對台關係造勢。值得注意的是,俄烏衝突爆發後,民進黨當局以“援助烏克蘭”爲名舉辦各類“援助儀式”,邀請歐洲政治人物參與,每次“捐贈”都成爲其對歐洲“公共外交”的行銷場合,並取得一定效果。8月烏克蘭國會宣佈成立“友台小組”,10月台灣當局立法機搆成立“台烏議員友好協會”。5月,台灣成功大學和波蘭科學院簽署“協助烏克蘭學者合作備忘録”。烏克蘭戰事正成爲民進黨當局對歐關係的另一個“突破口”。

  三、台灣地區與日本關係:勾連趨於常態化

  2022年,日台兩地政客多次炒作已故日本首相安倍提出的“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話題。作爲美國的“盟友”,日本的台海政策挑釁性愈發增强,對台勾連趨勢愈加明顯。

  一是政客竄訪强化政治互動。2022年有近50人次日本政客竄台,如5月日本自民黨青年局長小倉將信率團竄台;7月日本衆議員石破茂率領“思考日本安全保障議員之會”竄台,成爲安倍身亡後首個日本議會竄台團;8月“日華議員懇談會”會長古屋圭司竄台,並借機攻擊中國大陸“嚴重威脅台灣(地區)甚至整個東亞的和平與安全”;10月古屋圭司再次率團赴台參加“雙十”紀念活動,並出席“玉山論壇”;12月日本執政黨高層、議員萩生田光一以“自民黨政調會會長”名義竄台,這是日本執政黨高層時隔19年再次竄台;12月被視爲“安倍派”的自民黨幹事長世耕弘成也率團竄台。2022年台灣政治人物赴日也較爲頻繁:7月台灣地區副領導人賴清德以“私人身份”赴日參加安倍晋三的悼念活動;9月台灣當局經濟部門負責人王美花率團赴日出席台日“2022産業合作搭橋論壇”活動;12月高雄市長陳其邁赴東京、台北市長柯文哲赴冲繩交流。此外,2022年9月,延期兩年的日台“觀光高峰論壇”在桃園舉行,預示台灣當局防疫政策轉變後,雙方在各領域的交流活動可能逐步恢復和加强。據悉,2023年日本有多個地方政府與團體正規劃赴台,台灣當局和島内縣市政府也有一些前往日本考察的計劃。

  二是借解禁“核食”與半導體合作密切經貿勾連。一方面,解禁“核食”後日台兩地經貿合作制度化有所提速。對民進黨當局宣佈簽署“關於台日間食品安全合作及促進食品進出口備忘録”,日本多名政治人物表示“歡迎、感謝”,民進黨也借機宣稱此舉“對台日關係、台日未來經貿發展有正面影響”。2022年2月第45届“台日經濟貿易會議”舉行,會後日方建議重啓中斷8年的“台日經濟伙伴委員會”(EPC),雙方簽署了“台北關松山分關及東京税關羽田税關支署合作”“台日青少年交流”等備忘録。12月,台灣當局“對外貿易發展協會董事長”黄志芳赴日,與日本貿易振興機構(JETRO)理事長佐佐木伸彦舉行“聯席會議”並簽訂2.0版“協助台日企業合作拓展第三地市場”備忘録。同月還舉行了第4届“台日經濟伙伴委員會”(EPC)會議。

  另一方面,半導體合作刺激兩地投資與貿易發展。日本自民黨衆議員、“半導體戰略推進議員聯盟”秘書長關芳弘透露,台積電除了正在熊本建設工廠之外,還考慮在日本建設第二座工廠。7月台灣當局“國發會副主委”龔明鑫又帶領企業界團隊出席在東京舉辦的“日本台灣新創高峰會”。據統計,2021年台灣企業對日投資金額約爲22億美元,較2020年同期增長約470%,新增投資以電子零部件製造業爲主,未來台積電相關産業鏈的發展,還將進一步刺激台灣對日投資。此外,農業合作方面,日本福島“林養魚場”表示願意協助進口台灣石斑魚,7月首批屏東石斑魚出口日本。9月,兩地醫療社團簽署備忘録,同意以合作方式開拓東南亞國家市場。這一備忘録被視爲“台日醫療結盟重頭戲”。台灣當局“行政院政務委員”鄧振中還將其稱爲“新南向政策”“進展較快一項”。

  三是日本政府干涉台海調門昇高。日本政府近年來反復强調“台海地區和平穩定”的重要性,爲干涉台海局勢尋找藉口。2022年台灣當局和日本在外事、防務、安全等議題方面進行多次對話,如2022年1月舉辦所謂的“政黨安保論壇”,民進黨籍民意代表王定宇、趙天麟與日本前防衛副大臣中山泰秀、現任總務副大臣田畑裕明等人出席。12月“台日關係永續論壇”上,萩生田光一又稱“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等同日美同盟有事”。岸田政府在首份“外交藍皮書”中也公然提出“支持台灣重獲WHA觀察員身份”。12月,岸田政府又出台“新安保戰略三文件”,其中“防衛白皮書”大幅增加涉台篇幅,將台灣定位爲“具有緊密經濟關係與人員往來的重要伙伴與友人”,且明確表示日本自衛隊將準備應對台海地區可能爆發的“危機”。

  2022年日台勾連互動看似更爲密切,但其結果往往是日本的“單贏”。台灣當局放寬日本“核食”進口,滿足日本對其半導體供應鏈的需求,甚至對日本公然批準福島核廢水排放海洋計劃也繼續保持沉默。但其多次催促日方支持台灣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係協議”(CPTPP),却只獲得模棱兩可的回應。此外,在2023年即將開始的兩地漁業談判上,日方也仍未表現出積極態度。蔡英文用“患難見真情”吹捧其對日關係,但所謂“台日友好”却讓台灣地區付出瞭高昂代價。

  四、台灣地區與“新南向”國家關係:“新南向”負面事件頻發

  蔡英文當局曾對“新南向政策”在社會層面的影響寄予厚望,但2022年“東南亞詐騙打工”却成爲島内社會新聞的焦點。許多台灣民衆被“高薪打工”誘拐至柬埔寨等地,不少人最終淪爲“猪仔”。而民進黨當局不但毫無作爲,還在不具備外事溝通能力的情况下繼續鼓吹“新南向”,導致越來越多缺乏警惕的民衆受騙,被批“新南向政策”“灰頭土臉、幾乎崩解”。這一亂象也揭露出台灣“低薪産業結構”下貧富差距嚴重、青年高失業率的真實狀况。戳破“新南向”“大内宣”幻象的案例還不止於此,2022年“新南向”國家留學生接二連三卷入島内負面社會事件:10月馬來西亞女留學生在台灣被殺害,12月台灣某高校爆出10多名女留學生“失踪”等,頻頻引發島内各界對“新南向政策”的反思。台灣當局無奈低調降低政策投入,如外事部門曾經大肆宣傳其“特考”將增設東南亞語種組别,包括印度尼西亞文、越南文、馬來文、泰文等,但2020年、2021年“特考”均下架了相關東南亞語種名額。

  在此背景下,所謂的“新南向成果”只能寄望於經貿合作。2021年台灣地區和“新南向”國家貿易額1490億美元,其中台灣地區對“新南向”各國出口825億美元,增加35%。在投資方面,2021年台灣地區對“新南向”國家投資突破50億美元。2022上半年台灣地區對“新南向”國家投資件數爲69件,金額達20.6億美元,主要集中於新加坡、澳大利亞及越南。台灣當局宣稱,對東盟投資“很可能會突破對中國大陸的投資,進入‘黄金交叉’”。其中,台灣紡織業、醫療衛生産業、金融業等對“新南向”國家投資發展迅速。2022年12月長庚醫院在馬來西亞設立“台灣特色醫療暨科技産品推廣中心”,台灣“合作金庫銀行”設新加坡分行。2021年,台灣地區與印度間貿易額爲76.9億美元,印度正在成爲台商最重要的據點之一。台灣當局還將新經濟發展視爲其對印合作“新契機”,特别是强調印度電商市場規模有望以5%的速度持續增長,可以成爲未來台商赴印度布局重點。

  在島内輿論頻頻要求檢討“新南向政策”的同時,蔡英文當局却繼續吹嘘“新南向告捷”。2022年11月台灣當局交通部門重啓爲“新南向”旅客赴台提供簽证便利措施的“觀宏項目”,蔡英文在第六届“玉山論壇”致辭時又稱,“新南向政策”是“印太政策核心的一環”。這顯示,不論“新南向政策”如何四處碰壁,其仍然是民進黨當局對外政策的重點和維係對美關係的重要工具。

  五、台灣地區與國際組織關係:謀“獨”鬧劇時有上演

  新冠疫情發生3年來,民進黨當局炒作參加世界衛生大會(WHA)的“套路”愈發嫻熟。一方面是繼續争取西方“親台”政客表態支持。2022年台灣當局運作其13個“邦交國”向世衛組織提出“邀請台灣以觀察員身份出席世衛大會WHA”議案。美、英、加、澳、日在台“代表機構”也發表聯合新聞稿,重申“支持台灣參與WHA”立場。另一方面則是頻頻上演“蹭會”“闖關”鬧劇。但國際社會顯然不接受這一“套路”。5月,第75届世界衛生大會總務委員會和全會分别做出决定,明確拒絶將個别國家提出的所謂“邀請台灣以觀察員身份參加世衛大會”提案列入大會議程。同樣,2022年9月,三年一度的國際民航大會在加拿大舉行,台灣當局依舊没有取得邀請。10月,國際刑警組織秘書長史托克(Jurgen Stock)公開表示該組織“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的唯一代表,不會賦予台灣地區觀察員地位”。這些明確表態再次打擊了民進黨當局“以疫謀獨”的囂張氣焰,證明一個中國原則不可撼動。

  在參與國際組織活動方面,2022年台灣地區代表出席了包括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經濟領袖會議”在内的近300場各層級會議,另有APEC相關的27場會議或活動在台灣地區舉行。11月台積電創始人張忠謀再次以“領袖代表”身份參加APEC會議,並分别與新加坡總理李顯龍、美國貿易代表戴琪、日本首相岸田文雄等進行會談。民進黨當局還不斷鼓吹其與中美洲經濟合作銀行(CABEI)的合作。8月,CABEI總裁丹堤摩西(Dante Mossi)赴台,被台灣當局授予所謂“紫色大綬景星勛章”。台灣當局稱,CABEI在台“設處”1週年,展現了所謂“中美洲銀行對台灣金融及貿易市場的高度重視與興趣,並凸顯雙方日益深化的友好合作關係”。“台灣-CABEI伙伴關係信託基金”也成爲台灣當局對其中美洲“邦交國”“援助”的途徑之一。

  2022年在美國與西方支持下,台灣當局以所謂“創始會員身份”加入3個國際組織及多邊機制,分别是新西蘭倡議的“原住民族經濟貿易合作協議”(IPETCA)、美國主導的“全球跨境隱私規則論壇”(Global CBPR Forum)、菲律賓提議的“亞洲信息通路聯盟”(AAIA)。此外,台灣當局還以“觀察員”身份加入“更安全天空諮詢委員會”(SSCC)以及“國際宗教自由信仰聯盟”(IRFBA)。在國際非政府組織方面,民進黨當局以所謂“强化台灣與全球民主社群的聯結”爲由,繼續争取非政府組織赴台設點。2022年有美國“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等組織完成登記,在台設立“辦事處”。

  可以預見,民進黨當局在台灣所謂的“國際活動空間”問題上的表演不會收場,美國和“反華”勢力對台灣當局的“支持”也不會停止,但其淪爲鬧劇的結果同樣不會改變。只有堅持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才是台灣地區對外交往的唯一選項。

  六、台灣地區所謂“邦交”關係:美國“護身符”難奏效

  與當地政客“互訪”、維持“金援”與經貿合作以及利用美國支持是民進黨當局近年來維係和宣傳其所謂“邦交關係”的主要手段。一是在竄訪活動方面,2022年帕勞、瑙魯、馬紹爾群島、圖瓦盧、斯威士蘭、貝裏斯、聖克裏斯多福及尼維斯、聖文森、聖盧西亞的領導人相繼竄台,與蔡英文、蘇貞昌、吴釗燮等人見面。1月,賴清德作爲蔡英文的“特使”,與美國副總統哈裏斯共同出席洪都拉斯新任總統小瑪拉·卡斯特羅(Iris Xiomara Castro)就職典禮,並“過境”美國。在美國壓力下,洪都拉斯新總統暫時維持了與台灣當局的“邦交”,但對台灣當局來説,洪都拉斯“生變”的“警訊”一直未斷。2023年1月,洪都拉斯外長雷依納在參加巴西總統就職典禮時又與中國外交部副部長謝鋒舉行了雙邊會談。此外,2022年9月台灣當局前副領導人陳建仁也到梵蒂岡進行活動。

  二是在“金援”與經貿方面,雖然台灣當局外事部門醖釀中的新版“援外政策小册子”嘗試提出以“國際合作發展”取代舊版“援外”的概念,但這改變不了其“金援固邦”的事實與本質。2022年台灣當局繼續籌組“2022中南美經濟合作及商機考察團”“2022年台巴産業政策合作意向書專家考察團”等訪團,並與危地馬拉舉辦“第6届經濟聯席會議”,邀請危地馬拉及巴拉圭企業赴台等。2月台灣當局又與洪都拉斯簽署“合作備忘録”。9月,台媒報導巴拉圭總統阿布鐸(Mario Abdo Benitez)高調“邀請”台灣方面投資巴拉圭10億美元“鞏固邦交”。台灣當局也宣佈,在已開放巴拉圭牛肉進口基礎上,再開放巴拉圭猪肉進口。同月,台灣當局“國合會”索馬裏蘭技術團展開醫療、教育等多項援助計劃,又派出醫療團隊援助馬紹爾群島。但在花樣繁多的計劃背後,2022年台灣當局“援外”活動又再度曝出醜聞:危地馬拉以90萬美元雇用巴拉德合伙公司總裁巴拉德(Brian Ballard)進行對美遊説,竟由台灣當局“買單”,台灣當局對此却回應“預算完全合法,執行面也符合美國當地法規”,再次驗证了其作爲“邦交國”“提款機”的現實處境。

  三是美國繼續助台“固邦”。在美國操縱下,一些國家表態强化與台灣當局的“邦交”,如帕勞總統惠恕仁(Surangel Whipps Jr)稱將“堅持維持與台灣的‘邦交’”。2022年9月和11月台灣當局前副領導人陳建仁和現任副領導人賴清德分别竄訪帕勞。台灣當局環保機構負責人張子敬以所謂“官方身份”參加由帕勞主辦的第7届“我們的海洋大會”,被鼓吹爲“參與國際海洋活動的一大突破與提昇”。而在2022年美國宣佈“美國太平洋島嶼國家戰略”(US National Strategy for Pacific Islands)後,台灣當局也主動宣稱“將積極推動在太平洋的援助計劃”。10月,美台又聯合啓動“BELUU”計劃,内容是協助台灣當局太平洋“邦交國”帕勞、瑙魯、圖瓦盧及馬紹爾群島“强化婦女經濟能力”。此外,美台正在進行的類似合作項目還包括“後疫情時期協助拉丁美洲及加勒比海經濟復蘇暨婦女賦權專案計劃”“建立藍色太平洋經濟包容性計劃”等。

  從效果來看,民進黨當局在佩洛西竄台、要求參加世衛大會等問題上極力拉攏“邦交國”爲其“發聲”,企圖證明“邦交穩固”,但事實却是蔡英文執政7年,其“邦交”數量從22個减少到14個,可見美國的極力扶持也無法改變歷史的潮流,未來台灣當局的“邦交國”數量只會越來越少。

  七、結語

  回望2022年,美國及其鐵杆盟友們變本加厲地企圖干涉台海局勢,美國主導的“四方安全對話”(QUAD)、“美歐盟中國事務對話”“印太咨商”“G7峰會”以及美國與其盟友的雙邊峰會等都不斷炒作台灣問題。針對美國及其盟友的干涉龢民進黨當局妄圖勾連外部勢力的謀“獨”行徑,中國共産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向國際社會釋放明確有力的信號,提出對台工作將更加緊密地統籌反干涉和反“台獨”兩條戰綫,反干涉的鬥争力度會進一步加强。中國不會接受、容忍任何國家阻撓、破壞兩岸關係。一個中國原則已是國際關係基本準則和國際社會普遍共識,其地位不可撼動。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