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陳水扁的“連任之路”布滿荆棘

  2003年2月14日,備受各方注目的“連宋會”如期舉行,會後雙方發表“共同聲明”並簽署“國親合作備忘録”。國親合作投入競選大局已定,2004年“大選”的序幕也正式拉開。兩年多來令民衆大失所望的政績,以及藍緑兩軍勢均力敵的情勢,使得陳水扁的連任之路布滿荆棘。

  一、政績不彰 最大攔路石

  2001年底“立委”選舉後,民進黨成爲“立法院”第一大黨,泛緑陣營在“立法院”的實力大大提昇,改變了過去一年半中“朝小野大”的被動局面。2002年1月,陳水扁進行了上台以來的第3次“内閣”改組,游錫堃出任台灣行政主管部門的負責人,民進黨開始全面執政,陳水扁對政局的主控能力明顯增强。7月21日,民進黨召開十届一次全代會,陳水扁正式出任黨主席,集黨政大權於一身,建立起所謂“黨政同步”的運作機制。

  然而,實現了全面執政的陳水扁政權,並没有吸取過去一年多來施政不良的教訓,繼續走意識形態掛帥、“拼政治”不“拼經濟”的老路,政策混亂無序,隨心所欲,結果依然是經濟景氣不振,失業率持續攀昇,72%的大學畢業生不能就業,民衆財産縮水,生活水平下降。輕率推出的教改措施導致萬名教師上街遊行,對農漁會信用體制的改革更引發10萬農漁民的抗議怒潮等等,社會動盪不安,民怨上昇。如果説一年前陳水扁將責任推給在野黨還能使一部分選民保持耐心,那麽這一年來的政經亂象則完全要由執政者自己來負責。施政敗績使得“中間選民”大量流失,北高市長選舉的結果無疑是選民對陳水扁失去“耐心”後發出的嚴重警告。最新民調顯示,民衆對當局的施政滿意度已從2000上任時的70%降到2002年12月的32.2%,不滿意度則高達47.5%,超過半數的民衆希望2004年“總統”大選能够“换黨做做看”。

  爲了唤回人心,拉抬聲勢。陳水扁打出了“拼經濟、大改革”的口號,並推出“查黑金收押劉泰英”、“黨政軍退出媒體經營”等動作,以圖展現“改革”的决心。但是,未來一年,陳水扁能否使政績有明顯好轉,還是一個大大的問號。首先,長期習慣於意識形態掛帥、缺乏執政經驗的民進黨,即使真能拿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政策來整頓亂象,也很難在短期内收到立竿見影、藥到病除的效果。如果陳水扁爲追求速效、不經認真評估就倉促推出“改革”措施,結果必然是未蒙其利反受其害,金融改革及教育改革引發的農漁會及教師大遊行就是深刻的教訓;其二,在全球經濟不振的大環境下,諸多歐美國家都在經濟衰退的邊緣挣扎,本身面臨諸多産業問題的台灣經濟,能够迅速擺脱困境、一枝獨秀的可能性也不大;其三,陳水扁如能通過開放“三通”來爲台灣經濟注入一劑强心針,也許能峰回路轉。然而,這就意味着陳水扁必須擺脱李登輝和“台聯黨”的牽制,并且要冒泛緑票源“基本盤”鬆動的風險,他是否具有這樣的智慧與魄力,令人懷疑。

  二、泛藍整合 勢均力敵的挑戰

  過去兩年多來的事實證明,國親兩黨一旦合作完全具有挑戰民進黨的實力。目前占台灣人口15%的外省籍選民中有95%支持泛藍軍,占人口總數85%本省籍選民中有45%支持泛藍,二者相加,泛藍軍大致可以拿到50%以上的選票。在2001年底的縣市長選舉中,泛藍軍整合成功的幾個縣市都取勝;2002年初的基層選舉中國民黨又取得大多數席位;當年底的北高市長選舉結果,北藍南緑“二分天下”的態勢基本底定。

  在2002年高雄市長選舉的最後關頭,泛藍基層選民自動整合“棄保”,給國親兩黨高層巨大壓力並最後實現了整合。這顯示泛藍整合已形成“自下而上”的動力,已是人心所向,泛藍陣營無論誰違背這一趨勢,都將被選民所唾棄。正是在這股强大民意的推動和壓力下,經歷了兩年多曲折與崎嶇的國親兩黨結成政黨聯盟。這一結果意味着2004年的選舉已從“三國演義”變成“楚漢相争”,必須過半民意的支持才能當選,這無疑大大提高了陳水扁連任的門檻,僅僅靠維持“基本盤”恐怕難以實現目標。2003年2月14日台灣TVBS公佈的民調顯示,如果“連宋配”參選,連戰的支持度爲47%,陳水扁的支持度爲34%,可見選民對泛藍合作有相當高的期待。

  三、中間選票争取不易

  在目前島内藍緑兩大陣營對决的情勢下,鞏固“基本票源”已不足以致勝,如何争取約占選民總數30%左右的“中間選民”就成爲陳水扁在2004年要面對的至關重要的問題。上台後陳水扁曾大力標榜“新中間路綫”,但後來爲抗衡在野勢力,與李登輝和“台聯黨”結成聯盟。正如《聯合報》社論所言:李登輝及“台聯黨”在對陳水扁政權“支持”的同時,也對其進行“挾持”。陳水扁在兩岸政策如“三通”、包機“直航”、八寸晶元登陸等問題上,均受到李登輝、“台聯黨”等“急獨”勢力的强力牽制。陳水扁事實上放棄了“新中間路綫”,民進黨的轉型也告停滯,這無疑是導致其“中間選民”流失的又一重要因素。李登輝及“台聯黨”的存在,實際上使陳水扁處在開拓“中間選票”與維持“基本盤”的兩難境地。如果不能擺脱李登輝的陰影,陳水扁將很難在政策上做出調整,當然也就無法争取中間選民的認同。

  四、腐敗依舊 選民大失所望

  多年來,民進黨攻擊國民黨的一項有力武器就是指責國民黨貪污腐敗、黑金泛濫、金錢賄選等。然而,打着“反黑金”上台的民進黨,却以驚人的速度走向墮落與腐敗,其與財團、地方派系勾結,赤裸裸地玩弄、濫用權力,所建構的“白金政治”已引起社會各界的强烈抨擊。震動全台的“新瑞都支票案”越演越烈,執政後的首任民進黨主席、高雄市長謝長廷卷人其中。2002年底,高雄與李登輝的結盟又使陳水扁標榜的“掃黑”工作顧忌重重,虎頭蛇尾;民進黨執政後兩年多來舉行的幾次黨内初選過程,金錢賄選嚴重、人頭黨員泛濫、選風日下,令人側目;加之多名民進黨要員及黨籍“立委”緋聞不斷、官司纏身,使得廣大民衆包括部分支持民進黨的選民大失所望。島内輿論驚呼“人民在兩年中看到了一個正在迅速走向腐敗與面臨更多危機的政黨”,“民進黨‘清廉’的金字招牌已應聲倒地”。2002年12月底,高雄市驚曝“議長賄選醜聞”,不僅多名民進黨籍議員涉案,該黨任高雄市民政局長的王文正也被查出與弊案有關,作爲地方執政的民進黨顯然難辭其咎。高雄市作爲民進黨長期經營的南部重鎮,是其穩固的“大票倉”,如今曝出如此重大“黑幕”,這對陳水扁正大力推出的“大改革”無疑是一大諷刺。有媒體評論尖鋭指出“未來民進黨領導階層素質低落與政黨腐化程度,恐將超乎社會各界的想象之外”。失民心者失政權,民進黨的沉淪勢必成爲陳水扁2004年尋求連任的一大負面因素。

  (發表於《兩岸關係》2003年第4期)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