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簡析台灣當局參加亞太經合會的策略及意圖

  舉世矚目的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第五届年會獲得了多項成果,這表明在未來全球多邊貿易體制的搆架中,亞太經合會將扮演更爲重要的角色。台灣當局在1993年9月參與聯合國活動遭到挫敗後,對1994年APEC年會極爲重視,將之視爲一次開展經貿外交、拓展國際生存空間的重要機會,欲通過這次年會的召開擴大台灣在亞太地區的影響。

  一、整體策略

  會前幾個月,台有關方面就積極籌備規劃方案,研擬對策,力争在本次年會上有所收穫。“外交、經濟、財政、經建”等相關部會還成立了專門機構進行具體的籌備指導工作,其具體策略是:

  (一)對本次APEC的主要議題,原則上持支持態度,但對一些較爲敏感、争議性較大的議題則持謹慎態度

  11月初,各有關方面多次召開行前會議,就APEC部長級會議將討論的貿易暨投資架構宣言”、“亞太經濟共同體宣言”等問題,研定了基本立場,决定原則上予以支持,並由“經濟部長”江丙坤先與各國部長舉行會晤,先瞭解各國對此議題的態度,再表示台灣的立場。而對於太平洋盆地經濟合作會議(PBEC)是否納入APEC架構下等争議較大的問題,將不發表意見。

  (二)以“中小企業發展計劃”爲着力點,積極争取議題主導權

  台灣在首次出席APEC部長級會議時曾提出成立“中小企業小組”的提議,當時未被采納。在取得美國的支持後,台灣方面决定在本次年會上提出“在貿易暨投資委員會下的中小企業發展計劃”,並積極争取該議題的主導權。

  (三)在會議期間盡力争取“平等參與”

  台灣方面還就會議期間如何處理與大陸代表團的關係制定了具體策略,决定在“不逥避、不退讓”的原則下,雙方相遇時,進行一般禮貌性的打招呼,並不觸及實質性的問題,尤其是兩岸問題。

  另外,由於台灣方面出席會議的僅是部長級官員,爲在不平等中求取最大的平等,台灣力争在本次會議上實現四個目標,包括:要求發言機會平等;對所作的協議得以表示意見;參與有關文件的簽署;參加所有的團體或綜合性活動。

  二、主要意圖

  加入亞太經合會是台灣當局近年來拓展國際生存空間,加入國際組織方面的一大成果,綜合分析,台灣積極參加本次APEC的年會,主要有幾方面的意圖:

  (一)在APEC架構下,憑藉經濟優勢,擴大台灣在亞太地區的影響。

  冷戰結束後,經濟實力在國際關係中的地位日趨重要,在這種形勢下,近幾年來,台灣當局竭力利用自身經濟上的優勢,提昇國際地位。台灣與亞太地區的經貿關係也不斷加强,目前台灣有70%的投資和貿易集中在亞太地區,此次亞太經合會議無疑又是一次開展“經貿外交”的大好機會。在台灣代表團啓程前,“行政院長”連戰稱,“台灣在經濟發展上的豐富經驗,是我們可以扮演角色的基礎,在過去幾届的亞太經合會議中,台灣都是貢獻者與積極參與者的角色。以我現在對亞太地區投資與勞務市場上的貢獻,以及在中小企業發展上可提供經驗,在亞太經濟合作體系中,台灣應受到重視"。在會議期間,台灣積極提倡“中小企業發展計劃”,並利用各種機會向與會各國宣傳台灣建設“亞太營運中心”的構想,就是欲通過這次年會,擴大台灣在未來亞太區域經濟發展中的影響。

  (二)通過與各國政府首腦的會談及經貿咨商,加强與亞太地區各國的實質關係

  會議期間,台灣代表團通過各種渠道,積極同與會各國的高層人士接觸會晤。“經建會”主委蕭萬長與美國總統克林頓有“短時間禮貌性的會面”,並向克林頓轉交了李登輝的信函。此外,蕭萬長還先後與澳大利亞總理基廷、菲律賓總統拉莫斯、新加坡總理吴作棟進行了會談。在部長級會議上,“經濟部長”江丙坤、“財政部長”林振國先後與新加坡、泰國、印尼、菲律賓、文萊、澳大利亞、新西蘭、韓國等國家的經貿或外交部長“密集地進行了雙邊咨商”。江丙坤在與東南亞五國貿易與工業部長會談時,正式表達了“台灣希望成爲東盟對話伙伴”的意願,東南亞各國則對台灣的“南進政策”表示出濃厚的興趣,菲律賓工業部長還建議,未來可經由東南亞各國聯合到台北舉行説明會,以集體的力量争取台灣廠商到東南亞投資。在與韓國的會談中,雙方决定在台韓關係新架構下,於年底以前盡快成立代表辦事處,並恢復定期的部長級經濟會議以處理台韓之間的經貿事務,這是台韓“斷交”一年多來首度進行部長級官員的接觸。另外,江丙坤還會見了日本通産省大臣熊谷,邀請他1994年月訪間台灣,並希望日本政府能與台灣共同努力改善台日貿易逆差。

  (三)欲借參加本次年會提昇台灣的國際地位。

  對於參加亞太經合會議,台灣官方大力造勢渲染,聲稱,出席本次亞太經合會議大大提昇了台灣的國際地位及形象。“行政院長”連戰表示,“這是自退出聯合國以來所參加的國際活動中,最具實質意義的一次,參與的本身已表示成功的一半”。“經建會”主委蕭萬長返台後亦表示,此次會議,是“海峽兩岸實質上的平等參與”,在非正式的首腦會議上,發言機會、各種待遇方面均獲得實質性的平等,未來的努力方向是要突破藩籬,進一步争取“形式上的平等”,争取由李登輝出席1994年在印尼舉行的非正式首腦會議。在蕭向李登輝提交的報告中,認爲台灣在此次會議上,獲得了幾項成果:一是提昇台灣的國際地位,二是增進了美台之間的實質關係,三是有效地建立了與其他APEC成員國之間溝通管道,四是台灣在APEC的地位更加鞏固等等。

  盡管台灣當局力圖利用一切機會争取得到國際社會的承認,並對其所謂的“外交成果”大加渲染,但其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不容否認的事實。台灣當局應該認識到,只有在中國實現和平統一、台灣回到祖國懷抱以後,台灣的地位才會提高。

  (發表於《國際社會與經濟》1994年第1期)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