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袁隆平:「轉基因」不可一概而論 「超級稻」尚有巨大潛力

  總理的話是更大的鼓舞,也是更大的壓力。

  轉基因肯定是一個發展方向,不必過分擔心。

  未來畝產一千五百公斤水稻不是沒有可能。

  電腦裏長不出水稻,我的研究生一定要下試驗田。

                     ——袁隆平

  很多年來,人們都對研究「超級雜交水稻」養活萬千民眾的袁隆平抱有一份由衷的敬佩。所謂「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袁隆平的成就不僅給人口龐大的中國人提供了更多的糧食,也在持續安撫著美國的「農業與環境問題」專家萊斯特 ·布朗十幾年前發出的「誰來養活中國人」的驚呼。而由於他傑出的成就,美國科學院二○○六年將袁隆平選爲外籍院士。記者在二○○六年兩會期間有幸「堵」到了這位首屆中國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獲得者,請他就超級水稻的未來、轉基因的影響、對其它超級作物研究的啓示、後繼人才的問題,回答了本刊記者的問題。

  轉基因種類與途徑不同

  不可一概而論加以反對

  記者:對於轉基因作物,一直有不同的看法。您覺得超級稻採用轉基因技術,應該怎麽看待?

  袁隆平:對於轉基因作物,不能一概而論。轉基因肯定是一個發展方向,但是現在搞的轉基因多半是抗病、抗蟲的轉基因,其中有一種叫「毒蛋白」(BPG)。蟲吃了毒蛋白就要死了,我們人就怕——這個毒蛋白,蟲吃了會死,人吃了會不會糟糕?他們做了試驗,說對人沒有害,但是有心理作用呀。因此國家對這個很慎重,沒有釋放。

  但是有些轉基因,是沒有毒的。比如我們現在搞的轉基因,因為碳三植物和碳四植物的光合作用不同,碳四植物的光合效率比碳三植物高百分之三十。水稻和小麥屬於碳三植物,玉米、高梁、甘蔗是碳四植物,我們就把玉米的碳四基因,轉到屬於碳三植物的水稻來,把水稻改成「碳四水稻」。玉米能吃呀,將玉米的基因轉過來,那有甚麼害呢?你可以大膽吃西瓜啦。

  比如已經達到畝級九百公斤的超級稻,就是利用粺草或者叫粺子的基因。稗子是一種草本科的水田裡面最兇猛的雜草,生命力特強,耐旱耐磨耐傷,甚麼都耐,除都除不乾淨。粺子體內有著生命力極強的基因,也屬於碳四植物類。我們就把粺草的DNA 轉到水稻裡面來,也已經轉成功了。

  粺草很多地方都有,南方種水稻的農民都知道,它的籽也是可以吃的。以前過苦日子的時候,困難時期,粺子也可以吃。我們把粺草的基因拿到水稻裡來,有甚麼關係呢?

  就是對於轉基因呀,你不能一概而論。有些抗病抗蟲的轉基因,用的是毒蛋白,大家比較耽心。但是玉米的基因、粺草的基因,不帶毒呀,玉米和粺子本身就能吃。

  一期超級稻已大面積推廣  

  二期提前達標正在推廣

  記者:大家都知道超級稻大幅提高了畝產,養活了更多的人,目前推廣和進一步提高的前景是甚麼?

  袁隆平:我們超級稻有三個時期,第一期一季稻達到畝產七百公斤,第二期達到八百公斤,第三期畝產要達到九百公斤。

  第一期是從九六年到二零零零年,我們已經在生産上實現了大面積的推廣,去年已經達到了三仟多萬畝。

  這樣講吧,全國水稻的平均畝產大概是四百二十多公斤;其中雜交稻是四百七,常規稻三百八。我們的超級稻累計推廣了八千萬畝,去年就有三仟萬畝。第一期超級稻推廣的畝產大約五百五十公斤,因為試驗田和農民自己種的田還是有一定區別。

  第二期的超級稻畝產八百公斤,我們提前在二零零四年實現了農業部的立項指標,今年開始推廣。今年的面積還不大,大概有幾十萬畝。我估計推廣之後,又可以實現畝產大幅上升,大概是平均六百多公斤。

  試驗田八百公斤,各地的條件千差萬別。有一定的分配區,比如有的在山區,有的在平原;有的在華南,有的在西南;有的在長江流域,有的在珠江流域。

  記者:都能適應嗎?

  袁隆平:有些地方還不理想。但是如果長江流域一加油,總量就上去了。現在第一期去年已經幾千萬畝了,已經可以種一億多畝了,面積大得很,提高的總量還是很大的。

  各地條件差別很大,比如土壤有的肥、有的瘦,有的地方灌溉設施很先進水旱不憂,但是有的地方受到的水災旱災影響比較明顯,這樣一拉平,就不可能有八百公斤。

  示範田肯定是選最好的田,土壤好,投入的技術力量以及農民的素質都很好,所以可以達到八百公斤。但是增至幾千萬畝,就不能這樣都達到八百公斤了。八百公斤不是理論數字,是已經實現的示範田畝產。但是大面積推廣後的畝產,一般要打八折。比如第一期大面積推廣後達到五百五,七八五百六,差不多就是這個產量。二期八百公斤打八折,八八六百四。

  超級稻的經驗可以借鑑

  小麥玉米都在醞釀超級品種

  記者:之前開分組會的時候有人講,我們中國的玉米產量連美國都不如,那麼超級稻的技術和經驗能否類比適用到玉米良種的培育和推廣上?

  袁隆平:玉米是美國的產量最高,我去年也看過,但是我們中國的玉米產量其實也不低。

  我們的雜交稻的產量是世界上第一位的,技術是可以借鑒到其他品種的。比如我搞超級雜交稻,現在我們也有人在搞超級小麥呀,超級玉米也都在跟著搞起來了。超級水稻搞得比較早,算是老大哥。

  這並不是說有了超級稻的經驗和技術,搞超級小麥和超級玉米就容易了,其實那也是很難的。有些經驗是具有共性的,但是也有一些是具有特殊性的,不是那麼簡單的。

  已出現九百公斤畝級產量

  記者:第三期的超級稻進展如何?

  袁隆平:九百公斤的超級稻現在已經啟動了,正在研究。我們還是比較有信心的,計劃在二零一零年達到目標,但是要比較大的投入。

  為甚麼呢?畝產增加一個一百公斤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我們原來都是用常規手段搞,但是現在常規手段的混身解數已經基本使完了,下面就要用分子技術,要利用外援基因。比如遺傳工程技術、基因工程技術。技術路線都已經有了。

  下一步的研究和試驗當然難度更大,要求的條件更苛刻。比如需要的儀器、設備,比較精密、高級,就是高精尖的技術設備;設計過程也是很貴的,如此等等。就是說,不大量投入,你是搞不上去的。

  我們現在就是把常規優種技術和分子技術結合起來,搞第三期的超級稻的研究。

  我們就像跳高,原來上兩米一、兩米二,現在再上一厘米都很難。

  十一五規劃裡面專門講到了超級稻的問題,我感到很鼓舞。在發展現代農業這裡,專門提了一句——培育和推廣超級雜交水稻等優良品種。我搞的就是超級雜交水稻了。

  我可以給你說,對超級稻第三期達到九百公斤我是有信心。我們去年有些田塊是實現了九百公斤,在兩三個點,平均兩畝田、三畝田;就是去年在畝級的水平上,已经達到了九百公斤。今年我就安排多一些,安排一公頃的示範田,今年爭取能夠在公頃級達到九百公斤。

  但是按照要求,示範田是百畝片,公頃級還是不行的。指標是兩個百畝片,連續兩年達到指標,才能算達標,才算成功。

  現在距離成功還早得很呢。我們去年祇是畝級的,今年公頃級的。假如順利的話,明年是百畝片。還有兩年呢,一年還不行吶。就是說,如果二零零八年達到兩個百畝片才行,達不到還不行。不是那麼容易的。

  畝產實現一千五百公斤  

  未来不是沒有可能

  記者:超級稻畝產增長的潛力還有多大?

  袁隆平:超級水稻的產量潛力還大得很,理論上的產量再打對折,一季稻的產量應該可以達到一千五百公斤。植物生長是靠光合作用嘛,我們有很多的學者估算,光能利用率是百分之五,就是太陽的輻射在水稻的生長季節可以有百分之五被水稻轉化為有機物。這個理論數字打對折,用二點五的光能利用率來算,按照長沙的水稻生長季節的輻射量來算,一季稻可以產一千五百公斤。

  我之前在分組討論會上發言的時候說,我還有點擔憂的地方。我看到十一五計劃,我們的人口增長是千分之八,那就是每年要多增加一千零五十萬人;而我們的耕地,每年是以負千分之三的速度減少。我們有十八億畝耕地,千分之三就意味著每年減少六百萬畝,五年減少三仟萬。人口在增,耕地在減,這個東西我是很憂慮的。唯一的辦法,就是通過科技進步,大幅度提高農作物單位面積產量。我們現在要開墾新地,肯定是有限制的。因此要通過科技進步,要大幅度提高農作物的單位面積產量。

  另外我感到高興的地方是,我看到十一五計劃,國家對科學研究和試驗的發展經費,比重在增加,增加到佔國民生産總值的百分之二。過去是零點幾,現在是百分之二,先進國家大概是三。研究經費的增加,給我們的科技創新提供了條件。

  去年總理(溫家寳)到我們單位來視察的時候,我向他打了一個報告,請他給我們的超級稻支持兩千萬。總理馬上表示全力支持,我們對此好高興,感到好大的鼓舞。這也主要是因為國家有錢了,總理手裏沒有錢也不能支持你呀。

  後繼人才是一個問題  

  兒女代還好但孫一代難說

  記者:您幾十年都在研究水稻,長期在比較艱苦的農村工作和生活,可是現在願意留在農村長期從事農作物研究的大學生、研究生並不多,博士生更少,您覺得中國對農業科技進行研究的人才儲備有沒有問題?

  袁隆平:現在這的確是一個問題。

  現在的大學生水平是高,外文水平高,電腦水平高。但是電腦裡面長不出水稻,長不出小麥。所以我帶研究生,首先一條,你要下試驗田,否則我不帶你。要理論聯繫實際,我們是搞應用科學的。

  那個國際水稻所也在搞超級稻,它先搞,但是到現在還沒搞成;我們起步晚但是後來居上,我們實現了。它是八百公斤的指標,原來計劃是在兩千年實現。後來搞不成了,就用路透社給它發了一條新聞,「二零零五年超級稻要給農民造福」,根本就沒有。二零零五年?恐怕還得再看兩年有沒有。

  二零零四年我到他們那裡去,試驗田裡面連小區都沒有達到八百公斤,短期是不可能的。它就是電腦裡面設計的,過分注重模擬,那是不行的。穗子是很大,但是結實不飽滿。

  記者:人才儲備怎麼樣呢?

  袁隆平:有些青年還是可以的,是有希望的。大多數還是好的,你祇要給他講,他還是願意的。我講,要在汗水裡面求成績。你想不流汗,躺在溫室裡面,就想得到很高產的品種,那是不可能的。有些年輕人是懂得這個道理的。

  再下一代我不知道,三十幾歲、四十幾歲的,還是很好的。再下一代,我的孫女那一代,就麻煩了。陳邦柱(原農業部部長)講了這麼一句話:「我的孫子在家裡是無法無天,我的老伴在家裡是一手遮天,我這個老傢夥是一天不如一天」。我從來沒罵過我的孫女,重話都不敢講的。

  記者:您也不敢?

  袁隆平:一樣的。陳邦柱原來當省長、部長,現在當政協常委,還有甚麼權,所以老伴在家裡一手遮天。家裡講話不算,這裡講話也不算,我這個政協常委也沒有甚麼。這個政協常委不是個官,沒有權力的,是吧,祇能講講。

  溫總理特意講的一句話  

  給我更大鼓舞、更大壓力

  記者:超級稻有沒有可能提前一兩年達到畝產九百公斤的目標?

  袁隆平:很難的,這個難度大,難度特大。

  還是在溫家寶做副總理的時候,二零零一年,搞第二期超級稻八百公斤的時候,那個時候給我授最高科技獎嘛,我就代表科技人員在人民大會堂的主席臺上講話。當時上面坐的是黨、國家的領導人,下面坐了兩千多科技界的代表。我就表了個態,我說八百公斤第二期超級稻,保證完成,爭取一年提前完成、實現。

  臺下面聽了都鼓掌,對我是好大的鼓舞,但是同時我的壓力也好大,實現不了怎麼辦呢?

  那時溫家寶副總理主管農業,中央領導人開完會是先退場的。結果他退了場之後又走回來給我說:「目標一定能夠實現」。哎呀,這是對我更大的鼓舞,但是也是更大的壓力。

  種超級稻可以讓農民「曲線致富」

  記者:您如何向農民推廣您的超級稻?現在農村僅僅靠種糧致富還是比較難的。

  袁隆平:在中國種糧食,沒有好多效益。懂不懂?就是賺不到好多錢。沒有政府來支持,你怎麼行呢?

  但是我還是有一條曲線致富的觀點呶。我給你吹一下子,就可以回去了。種糧賺不到錢,糧價不能提得很高,高了大家承受不了;政府給它一個最低保值價,但是賺不了錢。

  怎麼致富呢?就靠結構調整呀。結構調整呢,你搞甚麼花呀、果呀,不是賺錢賺得多嗎?但是糧食不夠吃怎麼能行呢?這是基本的糧食安全問題,要保證。

  我就舉一個例子,比如我家裡有五畝田,需要五千斤糧食,每畝一千市斤,五畝田全部都要種糧。你搞結構調整,還是五千市斤,你搞兩畝來搞結構調整,搞蔬菜、水果等東西,或者養魚、養螃蟹。這樣祇能生產三千市斤,你還要買糧食,是不是?這樣拆了東牆補西牆,也富不起來。

  我這裡有一個「曲線致富」的理論,我不是講「曲線救國」,那是漢奸汪精衛。我是通過優良品種超級稻大幅度提高單位面積產量,三畝就能產出五千斤糧食,另外兩畝地就可以搞其他的東西,搞經濟作物。

  原來湖南南部有一個老農,我們當時去搞第一期超級稻,還是七百公斤(示範田畝產)的時候。他種了之後,非常高興,跑來說:「哎呀袁老師,我特別感謝你。我都六十多歲了,從來沒有過這麼高的產量。我感謝你,但是另一方面我又要埋怨你,這個糧食多了賣不出去,這也要我命」。

  後來我就把「曲線致富」的觀點對他講了,第三年的時候他又來看我:「哎呀,我百分之百地感謝你,我真的富了,三畝田就產了原來五畝田的糧食」。

  「結構調整」是以大幅度提高單位面積産量為前提的,如果調來調去,拆了東牆補西牆,很難富,糧食生產也沒有保證。

  袁隆平小檔案:

  一九三○年生於北京,江西德安人。一九五三年畢業於西南農學院。一九六四年開始雜交水稻研究,一九八一年獲得新中國第一個國家特等發明獎,一九九五年成爲中國工程院院士,二○○○年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現任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全國政協第十屆常委,其籼型雜交水稻研究獲中國唯一的特等發明獎。他二十多年來推廣雜交水稻,纍計為中國增產糧食超過三千億公斤,堪稱「活人無數」。自一九六○年底以降,他領導的群體使中國在矮桿水稻、雜交水稻育種、超級雜交水稻育種方面三次領先世界,在國際上獲獎無數,被稱爲「世界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北京天文臺發現的一顆小行星被命名為「袁隆平星」。今年四月二十五日,袁隆平當選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這是中國農業科學界首位入選美國科學院的外籍院士。

  (原載《中國評論》2006年8月號)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