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謝晉:中國電影不應落後於社會改革



  中國電影業走過的彎路世界少有。

  同一部《芙蓉鎮》,爲何美國極冷、捷克和保加利亞極熱?

  巴頓的傳奇色彩遠不及中國元帥,何以有更強的英雄形象?

  有錢就可以有好的電影嗎?

               ——謝晉


  謝晉曾經在文化大革命之後連續拍攝了《天雲山傳奇》、《牧馬人》、《芙蓉鎮》等深刻反思文革的影片,引起了尚在舔舐文革傷痕的億萬大陸觀眾的共鳴,也奠定了謝晉在中國影壇無可動搖的地位。如今這位已經七十八歲的老藝術家又執導了一部描寫中國女子足球運動員的影片《女足九號》。乘謝晉來港之際,經《女足九號》女主角伊春德小姐安排,本刊記者日前對其進行了專訪。 

  文藝限制應該放寬 

  新中國的電影正在從原本比較單純的教化工具,轉向與市場經濟結合,而這種轉變必然對傳統的主題表現方式產生衝擊。從五十年代就擔任導演的謝晉,可以說與新中國電影業同呼吸共患難,因此也對電影業的轉變和發展最有發言權。 

  謝晉認為,中國電影業所走過的彎路世界少有,而中國大陸對於文藝功能的認識一直有偏差。比如當年對《紅樓夢》的觀點本來是學術之爭,俞平伯祗是具有自己的學術見解,但是被拔高到政治層面,也違背了當年李希凡等人進行學術探討的初衷。《武訓傳》這種影片被打成毒草,這種做法對文藝的發展是非常有害的。 

  他說,現在中國大陸從計劃經濟快速轉向市場經濟,很多方面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但是其中觀念轉變最慢的就是文化包括電影。現在連股票都已經上市了,而且成為很多民眾重要的生活成分,對於文藝是否可以放寬一些呢? 

  他說電影的政治功能是一直有的,關鍵是個程度的問題。政權可以一天改變,比如當年在上海,一天之內國民黨就垮臺了,但是一個國家的文化、文學藝術不是一天可以改變的。所以,需要對市場經濟體制下的文藝進行培育。 

  改革發行體制

  推動電影適應市場經濟 

  謝晉認為,中國目前最為迫切的是要改革電影發行體制。現在的發行體制不健全而且混亂,從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角度來說,不解決體制的問題不行。 

  他認為中國電影目前正面臨著最為嚴峻的考驗,不僅有市場經濟的衝擊、外來影片的爭搶市場,還有題材選擇、表現手法、發行渠道方面的限制。當然這種狀況並不是偶然的,日本與韓國十幾年前也受到外國電影特別是美國電影的嚴重衝擊,可以說各國都如此。目前中國大陸也有兩種意見,一種主張「進」,一種主張「禁」。他是主張「進」的,但是需要與整頓發行體制相配合。 

  謝晉認為要在客觀上理順發行渠道。過去講科技創新,現在國家提出了體制創新和理論創新。中國需要積極地將中國電影向全世界推廣,但是目前中國有些發行公司對於推廣中國本土電影熱情不足。所以,理順發行渠道是非常重要的,這需要在發行體制上進行創新。 

  他強調,體制創新不是一個藝術家可以做到的,需要國家來創造條件。 

  文化歷史背景的認同對影片獲獎很重要 

  觀眾對於一部影片的好壞,很多時候是根據是否曾經獲得國際大獎來判斷的。謝晉認為,獲獎雖然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指標,但是歷史和文化背景的認同在其中起到很大的作用。而發展水平的先進與否,往往影響到文化是否具有優勢。 

  中國改革開放二十年來,也拍攝了一些從內容到表現形式、攝影水平都不錯的影片,但是因為種種原因比如不能出國參加評選、外語翻譯不佳等,而未能獲得世界級的大獎。比如《芙蓉鎮》曾經想提名奧斯卡獎,但是外語翻譯很差,當時美國著名華裔女演員盧燕邊看邊聽翻譯邊著急。還有當年送出參加外國電影節的《阿Q正傳》,那麼深奧的有關民族劣根性的問題,中國人真正理解的都不多,外國人如何理解呢? 

  但是,《芙蓉鎮》在東歐兩大獎之一的捷克電影節上就獲得了大獎,捷克和保加利亞的觀眾看完之後熱烈鼓掌。為甚麼?就是因為他們也與中國有著曾經相似的經歷。從這個角度說,國際大獎不是對影片水平的唯一評判,是否獲得國際大獎也不完全是水平的原因,其中文化認同和歷史認同很重要。 

  要塑造民族英雄的形象 

  記者問道,近年來美國陸續推出的電影包括具有代表性的《泰坦尼克》、《拯救大兵雷恩》等製作費用、製作水平、票房價值皆高的「美國大片」,很多人為之叫好,也有人批評這是文化帝國主義的表現。那麼如何看待這種外來文化的衝擊?中國電影業距離這種水準還有多大差距?主要限制是資金、題材、文化背景?還是國家實力、語言、導演素質?如此等等。 

  對上述問題,謝晉說他可以換一個角度來回答。他說美國的軍事強大、工業強大、金融強大、科技強大,這些都為人們所熟知,但是並不是很多人都注意到美國在文化上的強大。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隨著美國經濟的好轉和更加強大,美國電影塑造了一系列美好的婦女、少女、英雄乃至醜人的形象,集中了全世界最好的演員,可以說擁有全世界最好的電影人才。正是在這種條件下,美國電影一直風靡全球。這裡,整體文化的強大對美國電影的創作和發行都起到強力的推動作用。 

  美國的巴頓將軍被拍成電影之後,其英雄形象可以說征服了很多外國人的頭腦。但是憑心而論,巴頓將軍的生平事蹟和軍事生涯,遠遠不如中國的彭德懷、賀龍、陳毅等解放軍將領來得豐富。但是,為甚麼中國電影就不能將他們的英雄形象像《巴頓將軍》那樣樹立起來,並為世界所認同呢? 

  其實一方面這是美國強大的觀念已經深入了人的頭腦,觀眾對美國電影所塑造的形象容易信服。另外,我們自己沒有能夠將彭德壞、賀龍、陳毅等民族英雄的形象塑造得有血有肉,乃是一個關鍵。因此,對中國的電影人來說,如何將中國軍人的英雄放在合適的歷史環境下塑造,通過電影的特殊表現手法藝術地展示他們的人性和英雄性的統一,將他們塑造為英雄的代表,是考驗影壇實力的一個重要指標。 

  當然,這與中國的整體實力的提升有著很大的關係。美國的電影之所以影響世界,在很大程度上是整體國力的表現。如果中國的電影每年都有一兩部好的電影出臺,有幾個塑造成功的形象讓觀眾喜愛,就會逐漸提升整體的水平。但問題是,中國大陸目前在人物塑造方面受到的限制很大。 

  有錢就有好影片嗎 

  記者問,前述《泰坦尼克》、《搶救大兵雷恩》等投資巨大但也是回報驚人,那麼,中國是不是因為缺少資金而至今難以拍出這樣的影片呢? 

  謝晉認為,不是有錢就可以拍出好的影片,而是需要與一定的歷史文化相結合。 

  他說,一個國家的經濟增長與文化增長不是對等的,進入WTO並不意味著中國的電影業就可以發展到一個新的水平。當年日本侵佔中國東北三省,並在上海發動八.一三事變之前,中國出現了大量的大作家和大作品,這並不是經濟決定的,而是因為中國當時要亡國了,嚴酷的現實促成了中國電影第一個輝煌時期。還有一個例子是意大利和日本戰敗之後,也出現了最好的電影;其中意大利的新現實主義流派的出現,對我們這一代導演以及對美國好萊塢電影的震動很大。 

  他說,電影需要與歷史結合,才能夠出現佳作。當年的《人到中年》、《牧馬人》都是如此。他不久前看自己拍攝的《芙蓉鎮》,認為現在自己無論如何也拍不出來了——因為當時對文革的歷史、當時人物的面貌具有非常深刻的理解,創作過程中的敬業精神、強烈的創作激情現在都淡漠了。 

  借鑒韓國影壇經驗

  拍攝成本低有特色的影片 

  謝晉認為,就目前中國電影的水平來說,與美國電影在短期內還是難以競爭的。所謂中國電影在美國,過去也祗是限於唐人街,入不了美國五千家主流電影院。 

  目前與美國電影在資金上競爭還是比較困難的,但是並非因此就放棄競爭,祗有參與競爭才能夠推動水平的提高。中國應該拍那種成本低、內涵深並且好看的電影,且必須說明的是,並不是說一千萬拍的電影就一定不如五千萬的,藝術水平與金錢投入並不是完全成正比的。 

  所謂好看,就是指藝術性、思想性皆好,具有民族特色,同時能夠打動西方人。人類有很多情感是相通的,要設法引起西方觀眾的共鳴。韓國的電影在這個方面走的路子比較好。 

  最後的審判是時間,祗有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影片,才能夠說是真正的好影片。這樣的影片中國也有,祗是不多。 

  沒有好電影也就無所謂大明星 

  近年來大陸電影的產量雖然並不小,但是似乎沒有出現過甚麼大牌的明星。對此,謝晉認為關鍵是沒有好的電影,祗有出現好的電影,引起觀眾的廣泛共鳴,才能將演員塑造為明星。 

  他說,當年叢珊通過《牧馬人》一片迅速竄紅成為著名演員,關鍵就是因為該電影在全國範圍內獲得了好評,演員與影片同時得到了觀眾的承認。 

  同時他也指出,現在很多演員的敬業精神不如以前。當年劉曉慶、姜文參加《芙蓉鎮》的拍攝時,幾個月生活在偏僻的外景地,最後所得的報酬也很有限,但是對於演好戲,他們是不講甚麼條件的。 

  謝晉小檔案:

  一九二三年生於浙江,少年時酷愛表演,一九四一年攷入四川江安國立戲劇專科學校,一九五三年進入上海電影製片廠擔任導演。執導過多部在中國大陸產生重要影響的電影如《女籃五號》、《高山下的花環》、《芙蓉鎮》、《鴉片戰爭》等。曾任多屆中國電影金雞獎的主任評委,是第五、第六屆全國文聯執行副主席,第九屆全國政協委員。主要著作有《我對導演藝術的追求》。

  (原載《中國評論》2001年8月號)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