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刮膩子”冠軍:呵護好工匠精神的“里子”
http://www.CRNTT.com   2022-11-01 20:04:21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不久前,“00後小夥刮膩子得世界冠軍”的新聞引發輿論關注,很多媒體以及網友紛紛稱贊,“平凡的技藝,也能成就非凡的大師和精彩的人生”果然不假。新聞主角馬宏達,是一名出生於2000年的浙江建設技師學院16級建築裝飾技師班學生,他在2022年世界技能大賽特別賽抹灰和隔牆系統項目中獲得冠軍,也實現了中國隊在該項目上金牌的“零”突破。

  說到“刮膩子”,很多年輕人大概會感覺很陌生,第一次接觸往往都在自家新房裝修時。按照普通人的理解,刮膩子無非就是將膩子刮在牆上以保證牆面平整。但在世界級比賽中,卻有著偏差不得超過1mm的苛刻標准,同時還要考驗運用石膏技術在一面空白牆面上自由創作的技藝與審美。為此,馬宏達五年磨一劍,憑借扎實的技術和穩定的發揮技壓群雄、一舉得冠,成就了自己也贏得了贊譽。

  對技能的尊重,對工匠精神的崇尚,是社會風尚轉變的重要標記。與馬宏達一道征戰在法國賽區的中國選手,還有參加健康和社會照護項目比賽的吳怡欣、移動機器人(雙人)項目比賽的侯坤鵬和唐高遠……因為生活場景的不同,這些項目在人們心中或顯得神秘高端,或感覺普普通通,卻都因其惟精惟一而彰顯著共同的追求,就是“執著專注、精益求精、一絲不苟、追求卓越”。

  當然,衆多褒揚之下,也有不少陰陽怪氣的論調,譬如,“把工地上刮膩子的拿出去比,分分鐘摘冠軍回來”“拿這個獎有啥用?告訴更多年輕人以後畢業出來刮膩子?”“我出350一天過來跟我幹”。這些話,有點兒難以入耳,卻值得人們反複品咂。在我國改革開放進程中,諸多時代的因素促使重視腦力勞動、輕視體力勞動固化於大衆的思維框架內,倘若不能通過不斷地制度創新來真正提升技能人才的收入水平、社會地位,就很難夯實建設技能型社會的基礎,實現未來經濟高質量與高效益發展目標。

  事實上,我國早已注意到這個問題。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我國勞動力資源仍然比較豐富,但勞動力整體素質還有待提高,高技能人才僅占技能人才總量的28%,特別是需要轉向提高技術、通過技術進步來促進經濟增長,更依賴於高素質勞動力的供給。而今,大力提倡職業教育發展,將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重視程度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正是立足於此。

  不僅如此,黨的二十大報告中也著重提到了“完善分配制度”來扎實推進共同富裕的內容,其中“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堅持多勞多得,鼓勵勤勞致富,促進機會公平,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格外使人振奮。雖然我國經濟總量已經位居世界第二,但對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共同富裕,以及為此保持長期穩健的經濟增長,只能依靠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依靠良好的分配制度來釋放全社會普通人的創新創造、拼搏奮鬥熱情。可以說,在一段時期內,通過龐大的職業教育體系培養出大批高級技術工人并不難,而是難在如何拔除這一群體收入太低、上升通道狹窄的社會層面上的體制機制障礙,源源不斷地吸引人才進入。(來源:光明網 作者:光明網評論員)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