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梁文道:香港政改再思考

http://www.CRNTT.com   2010-07-04 09:57:28  


  中評社北京7月4日訊/每當有關香港政制改革的新聞傳入大陸,就總會有人在網上留言,說“香港人怎麼以前不向英國爭取民主,現在回歸了才來爭民主呢”。每次看到這種言論,我都不知該說什麼才好。《時代周報》今天登載梁文道文章“香港政改再思考”,內容如下:

  每當有關香港政制改革的新聞傳入大陸,就總會有人在網上留言,說“香港人怎麼以前不向英國爭取民主,現在回歸了才來爭民主呢”。每次看到這種言論,我都不知該說什麼才好。

  首先,它的前提是錯的。香港人的民主運動成形於上世紀80年代;早在英殖民末期,今天香港台面上的“民主派”就已經是當時十分活躍的政治人物了。所以說出這種話的大陸網民恐怕不太了解香港。其次,這句話把重點放在了向誰爭取民主這個問題上面,而非爭取民主本身;似乎民主運動本身沒有內在的道德價值,是非對錯全看你是在向什麼人爭取民主。向英國人要民主就對,跟自己人計較就是居心不良,這難道不是一種價值的移位和錯置嗎?

  說來令人神傷。1997年以前,有些人擔心未來的政治局面會變得更加閉鎖;但也有一部分人深信在擺脫了150年的外來殖民統治之後,我們當家作主了,中國人自己施行人人平等的民主政治,難道不是天經地義、順理成章的一件事嗎?那為什麼香港政制改革會演變成後來那種爭論不斷的艱難局面?又為什麼這個過程反而會引來部分大陸同胞的非議呢?這事錯綜複雜,千頭萬緒,我們不妨從最惹火最為人關注的立法會“功能組別”說起。所謂“功能組別”,就是香港立法會內那三十席代表不同社會界別的席次,例如“工程界”、“金融界”、 “會計界”、“地產界”、“商界”、“金融服務界”、“工業界”、“紡織界”和“飲食界”。這三十個界的代表和地區直選產生的三十位議員享有同等權力;但一位地區議員代表背後是數以萬計的普通百姓,而一位功能界別議員只要搞定業內幾千甚至一百多票就行了。也就是說,他們的權力來源是完全不同的,而且非常不均衡。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