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王小峰:誰製造了王菲?

http://www.CRNTT.com   2010-08-17 09:24:15  


王菲在演唱
  中評社北京8月17日訊/“在華語歌壇,王菲是不可複制的,她的經歷加上她的直覺,就注定無法再出現第二個王菲。如果從整個時代背景來看,王菲經歷了中國內地開放到逐步走向市場化所有過程,在每一個階段,她都是受益者。三地的歌手中,再找不出第二個來。”《三聯生活周刊》今天登載評論人王小峰的文章“誰製造了王菲?”

  提示1:流行音樂對她而言只是啟蒙,但是搖滾樂的影響甚至決定了她未來的方向。

  提示2:這種修飾假音不但回避了弱點,而且標新立異,超前半步的模仿成全了個性。

  提示3:她倒像是一只章魚,把觸角伸向各處,恰如其分地抓去她所需要的一切。

王菲的啟蒙

  在整個華語地區,有兩個女歌手可以稱得上是標誌性人物,一個是鄧麗君,一個是王菲。鄧麗君的意義在於,她用歌聲傳達了一種美好的東西,尤其對內地聽眾而言,這種美好幾乎被放大到無限。鄧麗君的啟蒙影響到一大批內地女歌手,這其中就有王菲。

  從上世紀70年代末期開始,台灣流行音樂開始進入到內地,對於禁錮了幾十年的內地人來說,流行音樂在當時起到了解放天性的作用,絕大多數年輕人第一次從流行歌曲裡聽到了情欲,這也是當年反精神污染中流行歌曲被列入批判對象的原因。如果說後來以崔健為代表的搖滾樂表達了一種反叛,那麼,在80年代初期,流行歌曲實際上起到的就是反叛作用,沒有流行歌曲最初人性的啟蒙,也就沒有崔健的反叛。

  流行歌曲突然進入內地,並且蔓延,這讓音像發行公司感到,必須為市場填補大量的流行歌曲以滿足年輕人的需求。但在當時,內地音樂家對流行歌曲的創作還缺乏經驗,對於流行歌曲主題、流行歌曲與受眾之間的心理學和市場學的關係,都沒有任何概念,即使是去模仿,也抓不住流行歌曲的內涵。在那一時期,以穀建芬為代表的音樂家確實創作了一大批流行歌曲,但與台灣流行歌曲還存在著一個本質差別,那就是流行歌曲到底該唱什麼。或許,今天我們再回顧那段歷史,發覺穀建芬的作品在當時也只能達到那個程度——用謹小慎微的方式表達模糊的情感,這在當時已經算很大的突破了。

  所以,就出現了翻唱,那些不管是受鄧麗君還是劉文正影響的歌手,都開始翻唱台灣歌曲,這種翻唱一直持續到1988年左右,當海外音像製品可以通過引進而不是進口更多更快速進入內地,翻唱終於失去了市場。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