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年夜飯品的就是一種文化

http://www.CRNTT.com   2011-02-02 09:07:20  


  中評社北京2月2日訊/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有著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蘊。凡是流傳下來的民俗事理都有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故事。代代相傳也就成了民俗學家們研究的風俗習慣了。元旦、春節、清明、端陽節、七-七鵲橋會、重陽這樣一些民間節日,其中的多數國家都規定為法定節日了。有人還主張把“七七”作為中國的“情人節”呢。如果加上各民族自己的節日,據說我們中國有好幾千個節日呢!

  單說春節,也叫“過年”。相傳遠古時候有一種凶惡的怪獸體型龐大,眼睛發光,頭上長角;還有一張血盆大嘴足可以吞食一個小孩。這種怪獸的名字叫做“年”。每到臘月三十,這個叫“年”的怪獸就進村伺機尋吃小孩。有二個膽大的放牛娃在臘月三十那天趕著牛群回家的路上,牛群突然受驚嚇,他們看見那個怪獸“年”向牛群奔跑過來;那個叫阿水的放牛娃急得把手裡的鞭子不停的甩得啪啪直響,那個怪獸聞聲就跑得無影無蹤了。阿水回到家裡,把這事告訴了村裡的族長;族長叫人燃放火藥的爆炸聲來驅趕“年”,為村裡祈求平安。此後,一傳十,十傳百,為了驅趕“年”鞭炮也就這樣問世了。咱老百姓就把這叫做“過年”。 

  新舊年之交叫“辭歲”。“辭歲”之風盛行於西晉。當夜骨肉團聚,兒孫繞膝,燈紅酒綠,共話團圓。接著就是“守歲”(俗稱“熬夜”)。 西晉周處的《風土志》上說:“除夕夜,圍爐而坐,達旦不寐,謂之守歲。”許多詩人都有吟咏守歲的詩句。孟浩然的“續明催畫燭,守歲接長筵;”杜甫的“守歲阿戎家,椒盤以頌花。”,把“守歲”的樂趣寫得活龍活現。宋人劉辰翁的《摸魚兒-守歲》從京城除夕“戶戶銀花樹”想到自己“閑看五星聚”,真是感慨萬千: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