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該不該“化學閹割”強姦犯?

http://www.CRNTT.com   2011-07-28 10:40:53  


 
  至於俄羅斯官員,則在9月30日稱,俄羅斯也正考慮修改相關法案,對強姦14歲以下兒童的罪犯強制施以“化學閹割”。

  為何波蘭、法國、俄羅斯三國會先後提出對性犯罪實施強制“化學閹割”,大概和此種方法短期內打擊罪案立竿見影的效果有關。據瑞典、冰島、丹麥和挪威四國統計數據顯示,“化學閹割”可以有效減少戀童癖者犯案的次數,當地此類案件發生率已經由40%減少到了5%。

  挪威方面還特別舉出一起經“化學閹割”“改邪歸正”的案例。2004年6月,挪威家喻戶曉的變態強姦犯哈斯塔德,同意參與由政府批准的“化學閹割”實驗計劃。2003年,哈斯塔德在吸食大麻和觀看色情電影之後強姦繼女,並殺人滅口,他因此被判入獄21年。

  負責對哈斯塔德進行“治療”的醫生吉姆・諾斯泰德表示,他們定期在哈斯塔德體內注射抗雄性素藥物,使其性幻想及性功能下降。目前看,“他的犯罪欲望已經得到有效控制。但如果停止用藥,他的性欲會卷土重來。如果他願意,出獄後還可繼續。”

  生理手段如何治愈心靈的灰暗

  雖不能否認“化學閹割”的效果,但是,這一做法的“可行性”卻在西方多個國家引發爭議。其焦點在於,“化學閹割”是否違背醫療道德以及侵犯人權。

  從2000年到2006年,捷克有大約300名性罪犯被施行“化學閹割”。2007年,歐洲議會“反酷刑委員會”批評捷克當局的“殘酷”做法。其在一份公開報告中對是否應當把這種“不可逆轉的手術”用於人類表示巨大的懷疑。

  另外,就在今年9月,波蘭政府決定對某些性罪犯實施強制“化學閹割”後,赫爾辛基人權基金會也馬上站出來表示,“動用任何強制性治療都令人懷疑,因為這樣做從來都不具有合理的必要性,而且人總是會造出一些政策制定者做夢也想不到的案子來。”

  隨著“化學閹割”的普遍推廣,不斷有醫學專家擔心起藥物的副作用。除了可能造成當事人的女性化傾向,更重要的是,它對肝臟及心臟都有影響,容易引起糖尿病和肝臟病變等。而且,進行“化學閹割”時,注射或口服的劑量也要嚴格控制,一旦過量,接受者可能一輩子喪失性功能。

  在眾多的反對者中,心理學家的觀點,或許更會讓那些對“化學閹割”無限樂觀的人心頭一涼——“化學閹割”絕不是打擊罪案的殺手鐧,它甚至會使罪犯受到刺激,產生反作用,使其變本加厲。

  在心理學家看來,很多性慣犯的犯罪行為往往是由複雜的家庭、社會等因素造成的。倘若只找出生理原因,而不同時檢討其他成因,很難想象強姦犯會因此變老實。只要強姦犯的攻擊傾向仍在,即使無法再以性器官攻擊他人,也會使用其他工具,出現更加殘暴的行為。

  無論人權組織、醫學專家,抑或心理學家,之所以不把“化學閹割”視作靈感妙藥,或許在他們看來,對待罪犯不單要懲戒,重要的還是應給予其心靈的治療。而冷冰冰、簡單化的生理手段,永遠無法治愈人心的荒蕪與灰暗。一如我們對待盜竊,不能妄圖以斷其手足一勞永逸地解決問題。畢竟,人性沒有那麼簡單。

  名詞解釋“化學閹割”又稱“藥物去勢”,始創於美國。與傳統閹割法不同,該方法不直接傷害生殖器官,而是運用醫學方法調節男性內分泌,利用注射或口服抗睾丸酮藥物,以降低被閹割者男性荷爾蒙的產生,從而使其失去性欲和性能力。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