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民科”偽科學,神話需謹慎

http://www.CRNTT.com   2012-03-16 11:35:49  


2011年8月23日,名叫張五一的武漢人設計制造的“曙光號”民用潛艇,下水試航成功,在水中潛行了十多分鐘。在場的一位圍觀群衆竟然還當場訂購一艘。
  中評社北京3月16日訊/近日有媒體報道,下崗工人張五一自制潛艇,造價20萬收到了3艘訂單。“民間科學家”造飛機,造潛艇,造機器人的新聞層出不窮,儘管有專家稱民間科學家也能突破慣性思維取得進展,但科學是有門檻的,偏執的“民科”只是不講求社會和經濟效益的“沙灘上蓋大樓”,不值得宣傳鼓勵。

  ■ “民間科學家”普遍性格偏執

  “民間科學家”愛造飛機、愛造潛艇,也愛推翻相對論

  近年來隨著媒體的報道,有這樣一群人逐漸吸引人們的眼球:文化程度不高,對於基本科學知識和科學界的“遊戲規則”缺乏應有認知,和科學工作者之間缺乏共同交流的平台,性格偏執;造飛機,造潛艇,證明哥德巴赫猜想,設計永動機。這些人來自各行各業,很多只是農民和下崗工人,區別於體制內的專業人才,他們被稱為“民間科學家”,簡稱“民科”。在互聯網搜索,近幾年中國農村裡至少有二十餘人在忙著造飛機,而在媒體上公開宣稱已經解決哥德巴赫猜想的民間研究者就有幾十人。

  如果細分的話,上述例子中的兩類人還不能歸為一類。相比痴迷於“推翻達爾文猿變人論”“如何製造永動機”“宇宙爆炸說四大錯誤”,且一旦被專家批評證偽就認為是被“學術迫害”的人們,通過經驗積累而做出一些技術發明的民間科學愛好者還算是可以溝通的人群。儘管總體而言,兩類群體都有某種程度上的偏執病。“民科”中因搞發明創造和研究而被視為“異類”,花光積蓄,妻離子散的大有人在。

  ■ “民科”有研究自由,但自由是有限度的

  出於興趣愛好研究無可厚非,但無論是飛機潛艇製造使用都有規定,安全不合格恐傷及他人

  當然,出於自己的興趣愛好從事相關的研究發明,且花的又是個人經費不涉及到挪用公用經費,而且不做商用等涉及到他人的用途的話,“民科”們研究製造什麼無疑都是個人自由,他人無權干涉,也無權強制要求其停止相關的研究和製造。但無論是飛機還是潛艇,製造和使用都不是完全自由的。

  飛機製造的審批門檻很高,必須獲得型號合格證、生產許可證、飛機適航證等多項審批,據民航總局官員稱,“民間自制飛機大多數試飛是違法的。”即便自制飛機研製成功了,中國對600米以下的空域也是實行嚴格管制的,沒有批准飛行器根本不能起飛。而潛艇沒有船舶安全技術證明資料,同樣不具備航行條件。這並不是對民間發明家的不公平對待,而更多的是出於技術或安全等問題的考慮。媒體報道的“土飛機”失事已經不新鮮,即便駕駛飛機者本身不考慮安全問題,砸到花花草草,萬一砸到人,也是不好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