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紅十字會劣質自行車何以捐給國企老幹部

http://www.CRNTT.com   2012-04-27 13:37:35  


 
  >>“雪中送炭”變成“錦上添花”

  從“仁愛西部”綜合新聞能看出,志願者工作辦的在陝捐贈,2010年就已經開始。只不過,2010年,捐贈物品主要是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而2011年至今,換成了自行車和救護車。

  4月12日,記者通過中國紅十字基金會仁愛基金網站下面的一個小窗口,登錄志願辦官方網站“仁愛西部”,粗略統計截至當日的綜合新聞發現:2010年以來,關於志願辦的34條捐贈新聞中,共捐贈14950輛自行車、13輛救護車、以及至少180萬元的生活必需品。部分流向地級市的老幹局,大部分流向陝煤化集團、延長石油集團等大型國企。

  從“受捐單位”來看,一個突出特點是:無論是捐贈米面油、自行車,還是救護車,總能看見幾個大型國企的名字。例如,陝西延長石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包括其下屬單位,兩年來數次接受捐贈。陝西煤業化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及其下屬單位也多次成為志願辦的捐贈對象。

  “仁愛西部”網站顯示:“仁愛基金”所募資金主要用於助學、救助社會弱勢群體、改善貧困地區農村醫療衛生條件。管理原則為:雪中送炭、公開透明、尊重捐贈方意願、體現資助效益。

  但在該網站的公開信息中,卻難見到類似與其宗旨一致的捐助行為。

數據統計,2011年至今,該志願辦總共捐贈14950輛自行車,其中捐給陝西單位的13950輛,7750輛流向了延長石油、陝煤化、西飛公司等大型國企,捐助對象為企業離退休老幹部、老職工、勞模,更像是“錦上添花”。

  只有2011年10月10日,對甘肅會寧捐贈1000輛自行車,對象為“環衛工人、鄉村醫生和貧困學生”;還有兩次捐贈的對象包括環衛工人;僅有一次,對白水縣紅十字會捐贈中,寫明“送給低保戶、縣紅十字志願者和在抗震救災中做出過貢獻的人。”

  在改善貧困地區農村醫療衛生條件方面,自2011年以來,該志願辦在陝捐贈了13輛救護車,但9輛捐給了大型國企。其中,半年內先後2次向陝西煤業化工集團捐贈了6輛救護車。

 在“仁愛西部”網站上,記者也見到了對西飛公司捐贈2000輛自行車的報道。但很多職工卻對這起飽受詬病的捐贈感到莫名其妙。“聽他們說要給西飛捐贈2000輛自行車,我還感到納悶呢,這些年公司發展很好,很多員工都有了自己的私家車……但人家主動要捐,我們也不能拒絕,就答應了……”

  西飛公司工會副主席王豐說,此次捐贈,並不是公司請求志願辦捐的,而是志願辦主動來找工會要求捐的。

  可誰也沒想到,這批自行車質量太差。“自行車沒有裝箱,外面只有一層塑料紙包著,感覺很不細心,卸下來後,見車座和車頭還沒有裝好,我們就先裝了200輛,裝的時候,覺得車子做工很粗糙,且特別輕。”工會生產辦負責人郭公利回憶。該公司工會此前研究決定,自行車先發給單位的勞動模範、優秀員工及困難職工。捐贈儀式過後,裝好的200輛車就發出去了,但沒幾天就有職工反映,車子質量有問題。

  “車子騎了沒兩下就爆胎了,誰還敢騎它?”西飛公司職工吳女士說。

  為了避免出現不安全事件,經該公司工會研究決定,將發出去的自行車又全收了回來。

  2012年4月20日中午,在西飛游泳池內,記者見到了這些收回來的、標著“弗斯特”牌子的自行車,車上落著厚厚一層灰,有的車頭上綁的紅色綢帶還沒有摘下,車身很輕,做工較粗糙。

  據郭公利回憶,車是他去年8月初從西禹高速路口接回來的,由天津來的兩輛拖掛送來。奇怪的是,對方連收條收據都不要,交完車就走了,因而至今只知道送貨人姓趙,其餘一概不知。

  工會副主席王豐說,因為受捐的自行車數量不少,曾希望對方發個公函,但對方始終未發,也沒給、也沒要任何票據,自行車就送來了。自行車出現問題後,工會和對方聯繫,志願辦主任時進龍“態度很好,說保證 給 解 決 ,1800輛自行車就很快拉走換去了。”

  “時進龍表示要在今年8月1日前把2000輛質量好的自行車送過來,所以我們還在等。”王豐說,因為此事全公司都知道,必須得有個結果。

  如對方不能如期換回好車,屆時工會將發聲明,公開拒絕此次捐贈,目前停放在游泳池的200輛自行車也得拉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