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創新能源消費模式的可靠路徑

http://www.CRNTT.com   2013-04-17 08:33:18  


  中評社北京4月17日訊/中國中東部地區今年以來出現持續、多時段罕見霧霾天氣,引發了國際社會對中國的“空氣焦慮”。專家普遍認為,持續霧霾污染天氣根本原因與能源消費結構與消費行為密切相關。由於人為因素造成的污染物排放量大,尤其是燃煤、工業污染、機動車排放、城市人口密集等因素加劇了冬季空氣質量惡化。如何實現能源消費模式的創新,是個具有世界意義的話題。

  上海證券報發表中國資源戰略專家宋健坤文章表示,影響未來世界能源消費趨勢的因素取決於四點:制約要素,各國政策取向,能源儲量,能源消費行為。實現能源消費模式創新的路徑是:能源消費結構、能源消費行為、能源消費標準與效率。很顯然,無論是誰,只要率先啟動能源消費結構的改變,率先啟動能源消費行為的創新,率先啟動能源消費標準的制定以實現能源效率提升,就表明已具有改變能源消費行為的新思維,就顯示了對未來世界的先發優勢。

  在過去的30年間,在全球經濟保持比較平穩快速的發展中,能源技術的不斷進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新的能源勘探與開採技術使以往的能源枯竭預測期大大推遲,減輕了經濟發展對日益稀缺的石化能源的依賴;新的節能技術的發展使今天的能源需求比30年前的預期水平下降了30%以上,能源污染治理手段的進步減輕了經濟發展對環境的影響。各種新能源技術的大規模使用,為未來社會的良性發展繪制了藍圖。

  然而,能源技術關係到國際競爭力與國家安全,所以在不同區域內的創新、傳播、發展具有強烈的非均衡性。中國因為欠缺能源技術自主創新,引進受到嚴重管控,通過建立合資公司、尋找收購等路徑,付出了巨大成本,但仍未掌握關鍵能源技術。

  文章分析,在目前的條件下,中國能源政策的重心是通過產業結構升級實現對能源的節約。2011年,《“十二五”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提出“十二五”期間節能減排的主要目標和重點,把降低能源強度、減少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合理控制能源消費總量工作有機結合起來,形成“倒逼機制”,推動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和布局,強化工業、建築、交通運輸、公共機構以及城鄉建設和消費領域用能管理,全面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在此輪調整中,電力、煤炭、鋼鐵、水泥、有色金屬、焦炭、造紙、制革、印染等行業成為重點,自2008年起,從山西開始,接著在內蒙古、陝西、新疆、河北等多省展開了轟轟烈烈的煤炭資源整合。全國煤礦由2004年的4598個銳減到2011年的1000個左右。國有重點礦井產量占比提升約21個百分點至60.78%。產業結構調整在數量管理上取得了有效成果,但在能源質量管理上效果尚不明顯;在供給結構上石化能源比重依然過高;在消費結構上低能耗高科技行業並沒有受益。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