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道德淪落不是市場經濟的錯

http://www.CRNTT.com   2013-05-21 11:56:32  


很多公共問題令國人大為惱火,事實上失序的源頭并非道德本身,而來自於公共領域治理亂象
  中評社北京5月21日訊/此間《中國青年報》日前刊發評論員龍科的文章“道德淪落不是市場經濟的錯”指出,讓中國人大為惱火的很多公共問題,表面看是由人們的公德缺失所引發,但事實上,這種失序的源頭卻並不是道德本身,而是來自於公共領域的治理亂象,尤其是公權力的不作為與亂作為。詳文如下:

  有一個故事,說鞋不合腳,把腳打出了水泡,想請教你,這是鞋的錯,還是腳的錯?腳說,我光腳的時候好好的,穿了這鞋才傷成這樣,不是這鞋的錯,難道是我腳的錯?鞋說,我做出來的時候有板有型,明擺著一雙好鞋,你碼數不對,往裡硬塞,打出水泡就罵我全家,還有沒有天理?

  在鞋與腳的立場上,這種爭吵永不會有結果。鞋破了,腳傷了,讓它倆去論理,看到的都是自己的義正辭嚴。但鞋和腳的背後,做出選擇和安排的其實是人。一個人如何看待自己的腳,人又如何看待要穿的鞋,人如何通過試錯為自己的腳找到那雙合適的鞋?想想普通人用生活智慧就能解決的問題,比深陷鞋與腳的爭論更有意義。

  這樣一種比喻,放在道德淪落與市場經濟的關係中考量,也極有啟發。道德在這裡,就是人的腳。道德與人的關係,有鮮明的時代性,總是不斷發展。從三從四德到女權平等,從剪掉喇叭褲到超短裙上街,僅僅是在性別關係和身體觀念上,我們就見證了巨大迅速的道德變遷。這好比孩子的腳與成人的腳,只是時間流過,但已今非昔比。看不到這種真實的生命演進,我們就無法把握道德的時代性,以及深藏其後對人性認知的不斷發展。

  市場經濟又是什麼?你可以把它理解為一雙鞋,它是先賢發現的關於財富創造的制度之鞋。它也有不同的碼數,才能匹配不同的腳型。但我們總不能說,因為一雙碼數不對的皮鞋打破了腳,所以就要集體回到穿草鞋甚至光腳的時代。更何況,我們為什麼挑不中一雙合腳的鞋?我們為什麼不能建立一個法治更健全、產權更清晰、競爭更平等的成熟的市場經濟體系?這個答案今天已經越來越清晰。怪罪於鞋,怪罪於市場經濟,實在體現不出這個時代中國人的務實、勇氣和擔當。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