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美籍華人為何最介意“殺光中國人”言論

http://www.CRNTT.com   2013-11-18 10:33:58  


 
“借題發揮”的背後,是美籍華人對自身社會地位的不滿

  華人融入美國主流社會程度不夠

  公允的說,相比歐洲華人,美國華人融入主流社會要容易得多;而相比中國周邊“友邦”的華人,美國華人受到的待遇更是好得多。但不可否認,華人在美國整體上仍舊邊緣化。《世界新聞報》的文章《華人為何難入美國主流》指出:雖然華人的平均學歷和收入都高於美國平均水平。但是與這些成績比起來,華人在政治、商業、文化等方面的影響力卻差了很多。例如華人人口已經超過了美國總人口的1%,但是在美國國會530多位國會議員中,華人議員只有趙美心一個人。

  不僅華人的影響力不夠,而且美籍華人甚至會被看作外國人。美籍華人教授王靈智說,一個剛下飛機來美國的非洲黑人遊客,和一個家族從19世紀就來美國的華人,美國主流民眾絕對會認為那個非洲人有可能是美國人,而那個華人是外國人。“如何讓美國主流接納華人,如何破除華人就是外國人的印象,是華人最重要的課題。”

  既然美國主流民眾容易把華人看作外國人,也就難怪華人對“everyone in China”對號入座,認為指的是自己。

  華人普遍認為自己受到了或多或少的歧視

  美國皮尤研究中心去年發布的調查報告指出,華人在亞裔中受種族歧視的感覺是最強烈的。有16%的華人認為種族歧視對他們是個大問題,56%認為是個小問題,認為種族歧視成問題的比例高達72%,在亞裔各族群中是最高的。

  這種調查結果與美籍華人平時的表態是一致的。在網絡上關於“華人在美國是否受歧視”的討論中,大部分華人認為歧視是存在的,一位華人的說法頗具代表性:“在美國常年定居的工作人群普遍覺得有歧視。這種歧視有時候並非出現在一對一的個體人際交往上,而是出現在整個社會的政策和大環境的輿論對‘中國人這個群體’的態度之上的。 打一個最簡單的比方,中國父母在美國出生的小孩在美國想上ivy系列的學校,比白人難上N個數量級,類似的問題已經在mitbbs、huaren之類的北美華人論壇上抱怨和臭罵無數次了。又比如說,近百萬中國人和華人在美國工作發展的‘玻璃天花板’問題,同樣是歧視的一種體現。再比如,華人乃至整個亞裔群體在美國的一些行為做的一些事,很容易就被媒體過度並且放大的解讀,不也是歧視?尤其是美國的左派的liberal媒體和政客,也不知道是上輩子究竟跟中國結了什麼仇,成天拼著命地尋覓屎盆子往中國、中國人、乃至美籍華人身上扣。再補充一個,美國各大敏感機構工作的華人/中國籍工程師、科學家,時不時就以莫須有的間諜罪名被逮捕或者審問……而這些細節問題,成天呆在學校裡的留學小孩們甚至在美國有著短期工作經歷的人,自然不懂,只會覺得‘美國就是文明,都不像中國人喜歡搞歧視’”。這段描述可能帶有情緒,未必客觀,但至少說明不少美國華人真切的認為有歧視存在。

  正因為很多華人平時感覺到受歧視,所以才會疑心所謂“童言無忌”的背後,是不是站著真實的歧視。“一蓑煙雨”就指出,“孩子的大多數觀點都來自於社會與父母的影響。因此很多華人認為,‘童言無忌’絕不能成為該節目的借口,因為在這種充滿種族侵略性的語言背後,必然存在著更深層的社會原因”。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