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劉鋒:現代國家視野下的十八屆三中全會

http://www.CRNTT.com   2013-11-18 09:48:36  


  中評社北京11月18日訊/搜弧財經今天登載學者劉鋒的文章《現代國家視野下的十八屆三中全會》表示,能否建成一個現代國家,究其根本,在於每一個中國公民能否實現他的個人自由、權利,並且,當他的個人自由、權利受到他人、企業、社會組織,或國家權力部門的侵害時,他能否受到健全法治的保護。詳論如下: 

  不管高高在上的執政者願意不願意,從35年前中國打開國門的那一刻起,中國就走上了現代國家建設的不歸路。儘管其中不乏意識形態的爭論、經濟發展經驗不足帶來的混亂、政治高壓帶來的短暫倒退等,但中國還是不可避免地被捲入現代文明的潮流中,跌跌撞撞地走到了今天,遇見了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順應潮流、應對挑戰所不得不舉起的“改革火把”,對此,一些中國公民看在心裡,堅定了走向現代國家的信心。

  所謂現代國家,概念、實踐起源於17世紀中葉的歐洲,演進到今天有260多年了,其內涵的關鍵點在於國家權力與公民權利的動態平衡,國家權力分配、制約與公民權利保障在互動過程中形成的利益取向、政治制度、文明方向和社會結構,以及在繼續互動中形成的新的適應性格局。

  從西方發達國家建設現代國家的歷程來看,自由的市場經濟制度、法治、憲政民主、思想自由和學術獨立、中產階級壯大、橄欖型社會結構,是一個現代國家的應有之義。

  從中國情況來看,國家權力集中在執政黨、政府、人大、政協、司法、國企等部門中,而公民權利則分散在各個部門、領域中的個人身上。在國家權力強勢、公民權利弱勢的情況下,不平衡的國家格局隨時處在風險考驗之中,隨處而生的問題也在削弱國家權力的合法性。這種現實的風險逼迫著國家權力部門作出相應的改變從執政黨自身政治立場的角度講就是不斷地改革開放,“不斷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