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失戀博物館:收藏世界各地的各種愛情

http://www.CRNTT.com   2014-02-20 12:02:26  


 
  正是戀愛中這種令人難以割舍的回憶,讓一對戀人在分手時萌生了創建失戀博物館的念頭。克羅地亞制片人歐琳卡·維什蒂查和畫家德拉仁·格魯比西奇曾經相愛了4年,分手時,他們和許多人一樣,對如何處理兩人的愛情信物犯了難。他們不願意扔掉這些見證了以往美好時光的東西。歐琳卡說:“我們不想忘掉過去,每一個走進過我們生活的人,都是我們人生的組成部分。對這份珍貴的感情遺產,我們一定要收藏好。”

  但收藏在什麼地方合適呢?要是能放在博物館里就好了。於是,倆人就有了創辦失戀博物館的想法。他們希望這個博物館能通過收藏和展出曾經的愛情信物,幫助人們保存愛的記憶。同時,這也是一座“有故事”的博物館,每位藏品捐贈者都要寫下自己的愛情故事。在講述中,傷痛也許會慢慢愈合,愛的回憶則留存心底。觀眾則會從這些藏品及其包含的故事中找到共鳴。

  歐琳卡和德拉仁相信,每個人,無論擁有怎樣的經歷和文化、社會、政治以及經濟背景,只要經歷過失戀,就能明白那種懷疑、煎熬,就能體會那種情緒的起起落落。“看到那些和你有著相似經歷的人都走出來了,你也會學著接受、放下,並珍藏這些回憶,繼續前行。”歐琳卡說。

  抱著這樣的想法,他們開始了失戀博物館在世界各地的巡回展覽。每到一座城市,他們都會收集和展出當地的展品。隨著展覽次數的增加,失戀博物館的藏品越來越豐富,而且慢慢地顯現出一些有意思的地域特點。

  跨越個體和文化的界限

  在科技發達的新加坡,他們搜集來的很多是MP3播放器、相機等數碼產品。同樣在新加坡,他們還收到了一只泰迪熊,那是一個中國女孩兒和一個馬來西亞男孩兒的愛情信物,由於雙方家庭的反對,他們分手了。在菲律賓的馬尼拉,大量展品都沒有什麼新意,多是報紙、電影海報及沙漏等,但他們見證了經濟驅動下的移民潮曾使無數情侶分手、家庭破裂。在舊金山,一只竹編小鹿講述了一段悲慘的故事——一個美國士兵從伊拉克戰場回來後患上了創傷後壓力性精神障礙,因為女友提出分手,他的病情雪上加霜,最後失控,在車禍中喪生。

  從克羅地亞和波黑等前南斯拉夫國家搜集到的許多展品更是帶有戰爭留下的痛苦烙印。一位在克羅地亞獨立戰爭中負傷的軍人捐贈了一截膝關節以下的假肢,他在說明中寫道:“1992年春,克羅地亞薩格勒布。在這裡的一家醫院,我遇到了年輕漂亮的她,那時的她很有抱負,是國防部的社會服務人員,她幫助我找到了一些做假肢的材料,我的愛意油然而生。遺憾的是,我們的愛沒有這假肢長久,它的材料確實是很堅固!”

  德拉仁說,故事的敘述雖然個人化,但故事本身及其時空背景已超出了兩個人之間純粹的情感體驗。每到一地展覽,都會深受當地文化及歷史背景的影響,都能顯示出一些新的有價值的東西。

  當然,馬尼拉的人們可能讀不懂來自薩拉熱窩的展品背後戰火紛飛的歷史敘事,但愛、痛苦及失望等人類共有的情感體驗,最終會幫助人們跨越自身文化及知識的界限,甚至超越偏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